鼠疫耶尔森菌肺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双极着色、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兼性需氧。在血液琼脂或Maclonkey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产生典型的粗糙型菌落。此菌有多种抗原,与致病性与免疫原性有关的有F、T、V 3种。我国鼠疫耶尔森菌可分为5群(A-E)17个生态型。此菌抵抗力较弱,特别是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煮烤和常用消毒剂均可被杀灭。耐低温,在自然环境的痰液中能存活36天,在蚤粪、土壤中能存活一年左右。鼠疫耶尔森菌除形态易发生变异外,其生化反应特性、毒力、抗原结构和耐药性等均可出现变异。
肺鼠疫患者的痰和飞沫内含有大量鼠疫耶尔森菌,因而患者周围的空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借飞沫或气溶胶以人→人的方式传播,可能因此造成肺鼠疫的大流行。
(二)发病机制
由于吸入带菌尘埃飞沫可直接造成肺部感染(原发型),或由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继发而致。细菌进入机体后,可快速繁殖,同时产生多糖荚膜,此荚膜可抵抗非致敏核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致病因素还包括内毒素和其他抗原。进入机体后,细菌首先在局部淋巴结内或跳蚤叮咬的皮肤局部繁殖,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继而引起败血症。继发性肺炎是由于败血症细菌累及肺部所致,故发生于血供良好的肺基底部。细菌经呼吸道吸入,可引起原发性肺炎。
鼠疫耶尔森菌产生两种毒素:一为鼠毒素(毒性蛋白质),是一种外毒素,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另一为内毒素(脂多糖),较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组织器官内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应。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一般治疗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1.严格隔离
病室灭鼠、灭蚤。入院时对病人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病人排泄物。医务人员应有严密的防护措施。
2.抗生素治疗
链霉素是首选药物,成人剂量每天30mg/kg,分2次肌注或首剂1g肌注,后改为0.5g,1次/6h。严重病例首次1g,后改为0.5g,1次/4h,病情好转后改为1次/6h。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疗程一般7~10天,甚者用至15天。
四环素对链霉素耐药时可使用。轻症者初二日,每日2~4g,分次口服,以后每日2g;严重者宜静脉滴注,第1次0.75~1g,每日2~3g,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疗程7~10天。
氯霉素每天60mg/kg,分4次口服或静滴,疗程同上。
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单一药物有效。
3.对症支持
急性期绝对卧床,足量补液以利于毒素排出。补液、输血或血浆。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者应予以吸氧,纠正休克。淋巴结肿大在局部应用5%鱼石脂乙醇外用,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有心衰或休克者,及时强心和抗休克治疗;有Dic者采用肝素抗凝疗法;中毒症状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预后
如及早积极处理,则可转危为安。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多死于休克和呼吸衰竭。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辨证论治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治疗
治宜清血热、解疫毒,兼以活血化瘀。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预防
1.疑似病人均应报告疫情
肺鼠疫须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控制鼠间鼠疫。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灭蚤以切断传播途径,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4.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
疫区居留者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2周前接种菌苗,有效期1年,接触病人者可用药物预防。链霉素每天1g肌注,或磺胺嘧啶4g/d分,4次口服。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一般护理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护理
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是呈动态变化的,它不仅能不断水平地获取外源基因,使菌体内染色体重排,也存在着自身基因的丢失和突变而形成的“假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影响了细菌的生物学和致病性,从而导致新的鼠疫流行。
个人日常应注意:
流行区,家中或单位发现较多的死老鼠,应立即向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如人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接触过鼠疫病人,应主动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卫生部提出鼠防要实行“三报三不”制度:报告病死老鼠、旱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饮食原则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饮食
给患者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