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在临床上发现或怀疑一个新的晶体与某一组临床症状有关,就会有相应的基础研究来鉴定该晶体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及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晶体性关节病的体外研究方法和动物模型,例如,晶体经常被注射至大鼠的关节腔内、胸膜腔内或腹膜腔内,在局部造成一个类似于滑膜炎症的微环境来研究晶体与炎症之间的关系。而将细胞与晶体及一些趋化因子一起在体外培养也曾一度成为时尚。在这些试验中发现有些晶体并不诱导急性炎症的发生,相反却与一些慢性炎性细胞相互作用而具有远期持久的致炎作用。
1.草酸盐晶体关节病
肾衰被认为是该病的初始病因。至今为止,草酸盐晶体的沉积仅发现于重度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关节液内,并且肾衰被认为是本病的初始病因,有时即使已经发现在关节或骨组织中有晶体沉积的现象,临床医师也更愿意在肾衰的诊断确立以后,再做出本病的诊断。近来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肾脏淀粉样变而导致的关节内草酸盐晶体沉积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此外,有报道发现小肠切除术后或一些肠道疾病的患者体内也可发生草酸盐沉积,但沉积的部位并不位于关节,也不会导致关节的病变。1990年Louthrenoo等还报道了1例因足部感染黑曲霉而在局部发生草酸盐晶体沉积的病例。最近还发现维生素C有潜在的加快草酸盐晶体沉积的危险性,因为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产生草酸。
2.皮质激素沉积引起的医源性关节炎
早在1951年,临床上刚刚开始应用关节腔内或关节囊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结晶性关节炎在内的关节疾病时,人们就发现在注射后的几小时内关节炎的症状往往加重或稍转后又再度复发。
3.脂质晶体关节病
目前脂质作为风湿病的一个致病因子还有一定的争议,但它的确与一些临床症状有关,如胆固醇晶体就参与了类风湿结节的形成,在一些志愿者的皮下注射脂质晶体同样也能诱发局部的炎症反应。
4.蛋白质晶体关节病
IgG冷沉淀副蛋白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于关节内,或机体的其他部位也有沉积时,这些蛋白在关节内的沉积可诱发局部的炎症,在血管内结晶时就可导致血管的栓塞。
5.异物反应
人工关节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lMA)及其衍生物,自然物质嵌入人体内,的确能够引起炎症反应或异物反应。
二、发病机制
基础研究在探索诸如胆固醇、脂质液晶和类胆红素发病机制时还有更广泛的意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胆固醇在关节内沉积可激活补体系统,这一机制可能在血管壁粥样斑块形成及硬化过程中起着类似的作用。此外,基础研究对于寻找并制造更耐磨、更结实,但与机体排斥反应又小的人工关节材料方面也有指导意义。目前经常应用的人工关节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lMA)及其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确能够引起炎症反应。目前对于尿酸钠晶体表面的物理性质及其电荷分布研究得较为透彻,而这两个因素显然在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炎症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这些特性为其他致炎性晶体所共有,则对晶体性关节病的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1.草酸盐晶体在关节内的沉积可导致多种关节的急慢性病变
草酸盐晶体在其他组织内的沉积还可导致心肌病变或心脏传导阻滞,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皮下沉积可出现粟粒样结节。确切的发病机制与原理还不十分清楚。
2.皮质激素沉积引起的医源性关节炎
在所选用的激素中,丙酮酸去炎松己酸酯的致炎性最强,因为在所有激素中它在分子的大小和结构上与尿酸钠和焦磷酸钙晶体最为接近,而且它的溶解度相对也较小,使得它更易发生沉积而导致炎症。
3.脂质晶体关节病
近年来,人们在一些继发于关节积血和关节创伤的关节炎患者的关节中发现有脂质液晶的沉积,称之为液晶,主要是由于脂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在水溶液中脂质通常会自发地聚成也具有脂质双分子结构的微球形状,后者既作为固体形式存在,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关节积血中的红细胞碎片据认为是脂质液晶微球的主要来源,其他的来源还包括先前炎症的渗出液等。当关节液中的脂质液晶微球达到一定浓度并开始被吞噬细胞吞噬时,就可引起急性关节炎的症状。
4.蛋白质晶体关节病
其机制还不十分清楚。1例IgG冷沉淀副蛋白疾病的患者,关节内沉积有大量的副蛋白而继发慢性侵蚀性多关节炎,在沉积的蛋白质晶体周围有慢性炎症反应。冷沉淀球蛋白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不只沉积于关节内,在机体的其他部分也有沉积,当这些蛋白在血管内结晶时就可导致血管的栓塞。
5.异物反应
目前经常应用的人工关节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lMA)及其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确能够引起炎症反应。许多因外伤,特别是穿刺伤而进入关节的异物,这些异物进入关节后常被滑液组织包裹起来并沉积在关节腔壁上,都可导致该关节的急慢性炎症。
其他晶体性关节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临床上对于上述几种较为少见的晶体性关节病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对于草酸盐晶体相关的关节炎和糖皮质激素沉积引起的关节炎,在情况允许时可对症选用一些无特异性的非类固醇抗炎药,草酸盐晶体关节炎患者还需禁服维生素C。如果激素沉积引起的关节炎持续时间较长,还可采用抽取关节液的方法缓解症状。异物所引起的关节炎症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关节镜或手术将异物取出,目前对冷沉淀蛋白晶体沉积所致的多发性关节病,除主张对原发病积极治疗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预后
蛋白质晶体在血管内结晶时可导致血管的栓塞,其预后可能严重一些。余均良好。
其他晶体性关节病预防
1.一级预防
(1)控制高血磷:
首先应控制饮食中磷酸盐和其他晶体物质的摄入,磷酸盐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晚期肾衰病人如饮食中每天磷摄入>1.2g,且未服磷结合剂者,则可发生高磷血症。其次可酌情使用磷结合剂,在严格监测血钙下,用小剂量碳酸钙或乳酸钙,是目前最首先推荐的方法。
(2)纠正低血钙:
维持正常钙平衡有利于骨质矿化,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晚期肾衰病人钙的吸收减少,而饮食中钙的摄入量每天仅为400~700mg,故应每天补充元素钙1~2g,以补醋酸钙、葡萄糖酸钙等为宜。
(3)活性维生素D的应用:
肾脏产生1,25-二羟维生素D功能衰竭,在肾性骨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5-二羟维生素D3可使尿毒症病人的血钙水平显著增高,血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下降。目前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包括维生素D2,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罗钙全)。
(4)透析和肾移植:
透析可部分替代肾功能,而肾移植则可完全地替代肾功能,从而治疗肾性骨病。
2.二级预防
肾性骨病发病隐匿,开始常无自觉症状,血钙降低,血磷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髂骨活检、光子吸收骨密度测定及锝99ECT扫描可使早期诊断率提高。诊断要点:①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依据;②儿童表现为佝偻病,成人则主要为骨骼疼痛,以下肢负重骨为著;③X线检查示特异性骨病表现。
一旦发现肾性骨病,上述预防措施应立即付诸实施。对有明显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持续高血钙、转移性钙化及皮肤瘙痒严重者,应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3.三级预防
避免外伤,出现骨折和显著骨骼畸形时,可考虑外科手术予以纠正,但术前准备应充分,如纠正病人的贫血、营养状况等,并做好术中监测。
其他晶体性关节病一般护理
其他晶体性关节病护理
(1)控制高血磷
首先应控制饮食中磷酸盐和其他晶体物质的摄入,磷酸盐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晚期肾衰病人如饮食中每天磷摄入>1.2g,且未服磷结合剂者,则可发生高磷血症,其次可酌情使用磷结合剂,在严格监测血钙下,用小剂量碳酸钙或乳酸钙,是目前最首先推荐的方法。
(2)纠正低血钙
维持正常钙平衡有利于骨质矿化,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晚期肾衰病人钙的吸收减少,而饮食中钙的摄入量每天仅为400~700mg,故应每天补充元素钙1~2g,以补醋酸钙,葡萄糖酸钙等为宜。
(3)活性维生素D的应用
肾脏产生1,25-二羟维生素D功能衰竭,在肾性骨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5-二羟维生素D3可使尿毒症病人的血钙水平显著增高,血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下降,目前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包括维生素D2,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罗钙全)。
(4)透析和肾移植
透析可部分替代肾功能,而肾移植则可完全地替代肾功能,从而治疗肾性骨病。
其他晶体性关节病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多吃蔬菜和水果。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食用牛奶和蛋类。
二、不适宜食物
避免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蛤、鱼、虾、蟹、火锅汤、浓鱼汤和鸡汤等。蔗糖、蜂蜜等均不宜食用。蔬菜中的荚豆类,如扁豆、蚕豆等含嘌呤较高,应限制食用。 辣椒、花椒、咖喱、胡椒、芥末、生姜、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食应尽量少食用。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