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adenoma, MAL)是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其病程长,进展慢,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此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血液科,肿瘤科
    疾病别称:粘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腺瘤,粘膜相关样组织淋巴腺瘤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淋巴
    多发人群:中老年男性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
    治 愈 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20-30%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30000元)
    疾病症状:淋巴管破裂,锁骨上及前斜角肌淋巴结肿大,肚子疼
    相关检查:浆膜腔积液蛋白
    并发症: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药品:醋酸泼尼松片,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
  •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y,Hp)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与胃MALT的发生有关,但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环境、微生物、宿主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胃淋巴瘤的发生。Hp感染后可导致淋巴样组织在胃黏膜累积,出现B细胞滤泡,并常有淋巴上皮灶形成。

      2.Hp相关的慢性胃炎中可出现单克隆细胞群,并在继发的MALT中持续存在,提示MALT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90%以上的胃MALT淋巴瘤存在Hp感染,Hp感染人群的淋巴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几个研究组证实,临床上清除Hp后,胃淋巴瘤获得缓解,但仅对早期黏膜和黏膜下层的MALT有效。这些现象均说明。Hp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

      二、发病机制:

      1.基础研究发现,Hp不能直接刺激肿瘤性B细胞,而是通过刺激肿瘤区域内的T细胞促使肿瘤性细胞增生;Hp并不刺激非MALT区的T细胞,这可解释胃MALT保持局灶性的倾向。也有部分伴有Hp感染的胃MALT淋巴瘤对去Hp治疗无效,发生在其他部位MALT的淋巴瘤并无Hp感染,这些现象说明MALT淋巴瘤的真正发病原因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2.MALT淋巴瘤可在胃的任何部位发生,最常见部位是胃窦,经常是多灶性的,在远离主要肿瘤灶的部位能发现镜下的肿瘤灶,这常导致术后复发。胃MALT淋巴瘤通常局限于起源组织,但有时呈现多黏膜灶浸润,如播散至小肠、甲状腺、腮腺等。内镜下可见较浅的浸润性病变,有时可见到一个或多个溃疡。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的组织学特征与Peyer袋相似,在相当于其边缘带区域,可看到淋巴瘤浸润反应性滤泡,弥漫播散到周围黏膜。最重要的特征是淋巴上皮灶,因肿瘤细胞侵犯、破坏胃腺体或隐窝而致,有诊断意义。肿瘤细胞形态变异很大,可与滤泡中心中央细胞、小淋巴细胞或单核样B细胞相似,常见某种程度的浆细胞分化,有时候仅靠形态学特点很难做诊断,结合免疫组化和PCR技术有助于诊断。

      3.MALT淋巴瘤细胞可表达免疫球蛋白,通常是IgM型,其与正常边缘带B细胞的免疫表型几乎完全一致,CD19 CD20 CD79a ,而CD5- 、C10- 、CD23- 、cyclinD1-。

      分子遗传学分析:60%的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的3号染色体呈现3倍体,其他异常包括t(11;18)和t(1;14),15%出现c-myc和p53突变。

      35%的胃MALT淋巴瘤在诊断时存在着向高度恶性的转化,表现为大细胞数量增加,融合成簇状或片状结构。Nakamura等研究了179例MALT淋巴瘤,发现分别有6%低度恶性、12%混合分级、31%的高度恶性MALT淋巴瘤有p53异常表达,而93%低度恶性、88%混合分级、44%高度恶性MALT淋巴瘤有bcl-2表达。表明p53突变和bcl-2重排与恶性转化有关。

  •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一般治疗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关于MALT淋巴瘤治疗效果的专门报道很少,接受各种方式(手术、放疗、化疗)单独或联合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80%~95%,但似乎病人的预后与治疗方式无关。目前尚无一种最合适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生素清除HP可以作为早期MALT淋巴瘤有效的初治手段。目前正在进行的国际合作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LY03(瘤可宁)对比抗生素后观察)已累积到170例局限期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患者,初步评价显示至少一半病人能获得组织学CR。

      2.目前国外比较一致的治疗方案如下:对于大部分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如病变局限表浅,同时合并Hp感染,可用抗生素清除HP作为初始治疗,但必须进行严格的血清学和内镜随诊。清除HP后2个月应做多点活检,以后至少6个月1次,持续2年。未成功清除HP的病例,换用二线清除HP方案。目前仍不完全清楚清除HP是否能治愈淋巴瘤,必须长期随诊。有报道淋巴瘤可因HP再感染而复发,提示尽管达到临床和组织学缓解,残留的肿瘤细胞仍能复发。晚期病例抗生素的疗效下降,对这些病例,清除HP也是值得的,但通常不能作为惟一的治疗手段,需联合手术、放疗、化疗。对于抗生素治疗失败和无HP感染证据的病人,抗生素的作用急剧下降,目前尚无一致的治疗模式,可选择传统的方法,如联合或单用手术、化疗、放疗,其效果尚无随机研究的资料可供参考。

      3.手术是既往最广泛使用的手段,5年生存率达80%以上。近年来,由于抗Hp治疗的效果,保留胃功能成为可能,手术的作用得到重新评价,一般用于无Hp感染证据或抗Hp治疗失败者,晚期患者,以及出现出血、梗阻和穿孔等并发症时。由于MALT淋巴瘤易多中心发生,切缘干净不能保证根治,内镜随诊中常可见到残胃黏膜上淋巴上皮再现,与复发有关,因而术后常常需要联合放疗或化疗。目前国内报道最主要的初治手段仍是手术切除,诊断时病期晚和随诊条件较差是造成疗效与国外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

      4.对于放疗的作用研究不多。1988年Burgers报道24例Ⅰ期胃淋巴瘤单纯放疗,总剂量40Gy,中位随访48个月,4年DFS83%。最近美国纽约纪念医院治疗17例Ⅰ-Ⅱ期胃MALT淋巴瘤,无Hp证据或Hp治疗失败者单用放疗,照射胃和邻近淋巴结,平均30Gy/4周,中位随访27个月,结果令人鼓舞DFS达100%。这些结果提示低剂量放疗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保留胃功能。

      关于化疗疗效的报道不多,苯丁酸氮芥(瘤可宁)等烷化剂有效,对于具有不利因素或晚期患者,治疗常以联合化疗为主,合并局部放疗。还未见到抗CD20单抗治疗本病的报道。

      二、预后:

      1.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5年生存率为80%,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1%~96%和40%~50%。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肿瘤恶性程度的转化、肿块型以及有IPI不良指标者。

  •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预防

      目前尚未完全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较为公认的是某些感染因素可能与某些类型淋巴瘤的发病有关。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最常罹患的恶性肿瘤就是淋巴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60~100倍;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鼻NK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HTLV?1病毒与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胃MALT淋巴瘤的可能病因;丙型肝炎病毒与脾淋巴瘤相关;鹦鹉衣原体感染与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发生相关,注意积极预防。

  •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一般护理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护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及早治疗。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多食用蛋白质类食物,补充营养。

  •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饮食原则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粘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腺瘤,粘膜相关样组织淋巴腺瘤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adenoma, MAL)是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其病程长,进展慢,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此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