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慢性腰背痛

    腰背痛是指背、腰、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有时伴有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因腰背痛绝大多数表现在下腰椎和腰骶、骶髂部。腰背痛是人类脊柱最常见的疾患,被说成是人类由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所付出的代价。该症内科、外科、妇科和神经科较常见,腰背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脊椎、肋骨、脊髓和脊髓膜之中的任何的一种组织的病变均可引起腰背痛。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腰痹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腰部,脊柱,脊柱
    多发人群:长期坐位弯腰工作者、司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康复治疗、中医疗法、药物治...
    治 愈 率:90%
    治疗周期:10-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 —— 1000元)
    疾病症状:背痛,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钝痛
    相关检查:仰卧挺腹试验,俯卧伸腰试验,腰背痛体格检查
    并发症:脊柱炎
    治疗药品:腰痛宁胶囊,布洛芬乳膏,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   一、发病原因

      1.常见原因

      (1)脊椎性腰背痛:

      ①外伤性腰背痛:如椎体骨折、肌肉扭伤、椎体滑脱等。

      ②先天畸形性腰背痛:如半椎体、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裂等。

      ③炎症性腰背痛:如强直性脊椎炎、结核性脊椎炎、化脓性脊椎炎、病灶性骶髂关节炎等。

      ④退行性腰背痛:如增生性脊椎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等。

      ⑤营养代谢障碍性腰背痛:如骨质软化症、氟骨症等。

      ⑥姿势不良性腰背痛。

      ⑦萎缩性腰背痛。

      ⑧内分泌异常性腰背痛:如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⑨骨肿瘤性腰背痛。

      ⑩原因不明性腰背痛。

      其他脊椎疾病性腰背痛:如畸形性骨炎、青年性脊椎骨软骨炎(青年性驼背)等。

      (2)脊椎旁软组织疾病所致的腰背痛:

      ①腰肌劳损。

      ②腰背肌肌筋膜炎(纤维性肌炎)。

      ③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的腰背痛:

      ①脊髓压迫症:如硬膜外脓肿、椎管内肿瘤、脊髓蛛网膜炎等。

      ②急性脊髓炎。

      ③蛛网膜下隙出血。

      ④腰骶神经根炎。

      ⑤带状疱疹。

      (4)内脏疾病所致的腰背痛:

      ①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消化性溃疡、胰腺癌、肝癌、直肠癌、胆囊炎、后位阑尾炎等。

      ②泌尿、生殖系统所致的腰背痛:如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周围脓肿、肾积水、肾癌、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宫颈癌、子宫后倾、慢性附件炎、痛经等。

      ③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胸膜炎、胸膜增厚或粘连、肺结核、肺癌等。

      ④心血管系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主动脉瘤、心绞痛等。

      ⑤腹膜后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腹膜后脓肿、腹膜后硬纤维瘤或纤维肉瘤,还有前述的肾脏病和胰腺病等。

      (5)精神因素所致的腰背痛:

      ①癔症。

      ②慢性疲劳综合征。

      ③抑郁症。

      ④代偿性神经官能症。

      2.腰背痛与职业因素的关系

      (1)腰背痛的发生:

    Buckle等发现:43%的腰背痛病人在工作时发病,28%的病人在家中发病。Daniel等通过分析l00例病人发现,约一半病人(51%)在工作时发病。并非所有腰背痛都有诱发因素。

      (2)与重体力工作的关系:

    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说明,重工业、建筑业、矿工、林业工人中腰背痛发病率高,可能与其脊柱负荷大,容易受损伤有关系。

      (3)与弯腰扭转的关系:

    以往调查证实,从事抬搬重物、重复弯腰扭转的工种,腰背痛发病率高,各作者报道发病率可在15%~64%。通常中等重量的物体不会造成腰背部损伤,但在经常抬搬重物时易出现腰背痛。目前普遍认为,弯腰提取重物时,躯干屈曲使椎间盘前窄后宽,提起重物时脊柱载荷挤压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可到达纤维环后部、后纵韧带深部,随着躯干的挺直,髓核被上、下软骨板压力限制在后部,反复损伤或急性损伤都可造成髓核突出。尤其在后伸位,脊柱各个方向的负重运动对脊柱的后部结构椎间关节和关节囊、棘间、棘上韧带及椎旁肌,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成为腰背痛的原因。

      (4)限制性工作体位和震动:

    近年来限制性工作体位与腰痛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时间坐位工作被认为是导致腰背痛的高危因素。实验研究说明震动工种(包括气动工具)易产生腰背痛,有害震动频率为3.5~8.9Hz,最易产生损害,对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可产生不良影响。震动产生的轻微应力可加速腰椎间盘组织退变。椎间盘本身无血管供给营养,其髓核营养靠软骨终板的渗透供给。震动产生的轻微应力可从两个方面对椎间盘产生影响,一方面长期压力使软骨终板和终板下骨因疲劳而发生微小骨折,修复过程减少了渗透营养能力,影响了髓核和纤维环的修复;另一方面,微小的剪力、弯曲和扭转力量,使纤维环易疲劳并加速退变。从而使得髓核易于突出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背痛。

      (5)其他职业因素:

    Bergqnist-Ullmann和Larssonu发现,在工厂装配线从事单调重复工作的人腰背痛患病率高。另有调查发现,单调重复工作,较少业余活动,与腰背痛有直接关系。实际上,单调重复工作对人的体力和心理都产生影响。在站立、行走及经常变换体位的人,腰背痛患病率也较高。还有人报道,工作场地高低不平或易滑倒,常易患腰扭伤。

      二、发病机制

       1.个体因素与腰背痛的关系

    许多作者从年龄、性别、身体和社会心理以及X射线表现等个体因素去了解与腰背痛的关系。

      (1)年龄与性别:

    腰背痛多发于青壮年,绝大多数发病年龄在30~40岁,也有文献报道在35~55岁,症状持续时间与年龄增长成正比。性别对腰背痛的意义不太重要。

      (2)身体姿态:

    临床上常把脊柱侧弯、驼背、腰椎前凸增加以及双下肢长度不等姿态因素列为病因,但仍缺乏足够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一些调查指出,脊柱侧凸Cobb角大于80°或侧凸位于腰段,易产生腰背痛。

      (3)肌肉因素:

    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薄弱与腰背痛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脊柱稳定由内外因素决定,内源性稳定由韧带和椎间盘提供,而外源性稳定由背部和腹部肌肉提供。以往对腹肌重视不够,现在认为腹肌不仅控制和调节脊柱运动。

      (4)腰椎活动度:

    大多数腰背痛病人的腰椎活动度明显减少,目前缺乏足够的文献说明腰椎活动度与腰痛的关系。

      (5)腰痛史:

    以前患过腰背痛的人,再次发生腰背痛的可能性比较大。

      (6)疾病因素:

    Gyntellberg报道,患慢性支气管炎和动脉硬化心绞痛和常有头痛的人,腰背痛发病率高。Frymoger报道认为慢性咳嗽的人腰背痛发病多。因为咳嗽时可以增加腰椎间盘压力。

      (7)社会心理因素: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不仅涉及职业因素,还调查其社会心理因素。不少调查报告认为吸烟、吸毒和酗酒的人腰背痛患者多。焦虑、紧张、对工作不满意、情绪低落、分居和离婚的人,腰背痛患病率亦高。

      2.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腰痹的致病原因与其他风湿病有许多相同之处,也可大致分为外感、内伤两大因素,而正气虚弱,肾虚不足是发生腰痹的根本原因。

      (1)外邪痹阻:

    素体正气不足,腠理疏松,感受风寒湿邪,寒性凝滞收引,湿性重浊黏滞不化,风寒湿邪客于经脉,血行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发生腰痹。或湿热毒邪入侵经脉,或寒湿蕴积日久化生湿热,或过食肥甘辛辣之品,内生湿热,也可阻遏经络,灼伤血脉,气血闭阻发生腰痹。

      (2)气滞血淤:

    跌仆挫闪损伤经脉气血,淤血内阻;或长期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或郁怒伤肝,气滞血淤,阻塞经络;或因手术及长期卧床导致气机闭阻,气血阻滞于腰部经络,腰失气血濡养而发生腰痛。

      (3)肾亏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房劳伤肾,久病体虚,年老体弱,均可致肝肾不足,肾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不足则首先累及腰部,使经脉失于濡养而发生疼痛,肾阳不足,经脉失于温煦,寒湿之邪易于侵袭,阳虚生内寒,寒凝经脉,淤血内阻而致痹痛。久病脾胃虚弱,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外邪留滞,久而成痹。妇人产后失血过多,肾精亏损,也会导致经脉失养而发生腰痹。

  • 慢性腰背痛一般治疗

     慢性腰背痛西医治疗

      (1)休息或活动:

    首先决定患者是否需要休息,需要绝对休息者是急性椎间盘脱出、挤压性骨折或急性Pott病;需要部分时间休息和锻炼者是骨质疏松症和骨软化症;尽可能少休息者是强直性脊柱炎。

      (2)锻炼:

    在剧烈的腰痛急性期过后,不论何种病因,患者都需要休息,需要有一个恢复期和锻炼以恢复功能,要尽可能多从事运动。

      (3)物理疗法:

    间动电超声混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珠贴敷疗法。

      (4)注意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

    很多肥胖者都会发生腰痛,在控制饮食使体重减轻后便见改善。要注意贫血和抑郁等因素的存在。

      (5)特效治疗可对适应疾病使用:

    像感染性疾病的结核病、布鲁菌病、脓毒症或梅毒(作为腰痛的病因,现在已极为少见)或肿瘤病的Hodgkin 病、骨髓瘤、原发性或继发性脊柱恶性病。

      (6)简单止痛药或抗炎药:

    根据腰痛性质适时选择应用。

      (7)对疼痛剧烈预后恶劣者:

    给予麻醉性止痛药。

      (8)对于适当选择病例:

    给予影响精神方面的药物或精神疗法。让医生、护士、理疗专家和周围的人都给所有慢性腰痛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

      (9)选择适当病例施行外科手术:

    例如,切除压迫神经组织的脱出椎间盘、脊椎融合术、切除恶性或良性肿瘤(例如骨样骨瘤)。

      (10)有一些病例可适用射线疗法或细胞毒素疗法。

      (11)对腰椎神经根非感染性炎症:

    可作硬膜外皮质激素注射。

  •  慢性腰背痛预防

      1.健康检查

    对于青少年或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应定时进行。在学校中检查应注意脊柱有无先天性或特发性畸形,如小关节畸形或椎弓崩裂等。对于已从事剧烈腰部运动工作的,应注意有无发生椎弓根骨折等,这在运动员和杂技演员较多,如有这种腰椎结构上的缺陷应该加强背部保护,防止反复损伤。

      2.劳动部门应规定

    从事劳动的最大负荷量避免脊柱超载促使和加速退变。

      3.改正不良的劳动姿势

    某些劳动工作需长时期弯腰用力,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一般站立时压力增大1 倍以上。长期从事坐位工作者较站立工作者腰背痛发病率高,但与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无肯定关系。因此做工间操很有意义。

      4.改正不良的劳动姿势

    我国新疆地区、吉林延边地区妇女常喜头顶重物,印度、朝鲜和牙买加妇女亦取这种姿势。据统计,此类妇女颈椎病的发病率较普通人多,但腰椎间盘病变发病率相似。

      5.加强肌肉的锻炼

    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的损伤,腹肌和肋间肌的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这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

      6.家庭生活中的预防

    家务工作时如熨衣服台面高度要适宜,避免过于弯腰取物时应避免弯着扭腰。将婴儿放入婴儿车或床上,应取下蹲位平放.如此等等均是防止腰部负荷过重和减轻其负荷的办法。

      7.家庭教育

    目的是树立病人治疗的信心,避免错误治疗。减少个人和社会的损耗。

  • 慢性腰背痛一般护理

     慢性腰背痛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 慢性腰背痛饮食原则

      一、不适宜食物

      忌饱食,忌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腰痹
腰背痛是指背、腰、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有时伴有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因腰背痛绝大多数表现在下腰椎和腰骶、骶髂部。腰背痛是人类脊柱最常见的疾患,被说成是人类由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所付出的代价。该症内科、外科、妇科和神经科较常见,腰背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脊椎、肋骨、脊髓和脊髓膜之中的任何的一种组织的病变均可引起腰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