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颈丛神经卡压症

    颈肩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常常将其归于颈椎病、颈筋膜炎、颈项部肌肉劳损、肩周炎等,但部分病例疗效不佳。Kessler、Nikolai、陈德松等先后报道颈丛封闭、松解治疗和手术减压等治疗方法,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或消失。为此,作者通过临床与尸体解剖研究了颈丛的局部解剖,着重追踪了其行径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针灸科,神经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颈部,周围神经系统
    多发人群:31-39岁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14--21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
    相关检查:X线钡影跳跃征
    并发症:
    治疗药品:颈复康颗粒,根痛平胶囊,根痛平颗粒
  •   颈丛神经卡压症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颈丛神经根部或合干处的软组织卡压可能是主要病因。

      (二)发病机制

      解剖学观察,发现锁骨上神经及颈3、颈4神经合干处有多个成串的淋巴结位于神经旁;包绕神经的组织除脂肪外,还有纵横交错的坚韧的纤维组织。中斜角肌、前斜角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的腱性起始纤维,交叉于颈神经根间,是产生颈丛神经卡压的解剖基础。

  • 颈丛神经卡压症预防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对来诊患者均于颈部压痛的最痛点做诊断性封闭治疗,其中90%的病例最痛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界处后上方(图1),个别患者最痛点在交界处下方1~1.5cm处。

      局部封闭药物:用曲安奈德2ml加0.5%布比卡因2ml局部封闭后症状大多立即消失,颈肩部即感轻松,但约半数病例第2天症状重新出现,另一半病例3~10天后症状逐渐出现,仅个别病例在数小时后症状重现。

      局封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并辅以颈椎牵引及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及地巴唑等。经此治疗,半数以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

      2.手术治疗(图2~6)

      对合并胸腔出口综合征的患者,因手部症状较重,大多需手术治疗。术中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同时对颈3、4及颈2、3合干处做松解,并切开包绕神经的结缔组织;在颈5椎间孔水平或稍上方再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部分。术后颈肩部疼痛和不适大多消失,颈部、耳周、锁骨区及肩外侧上方的针刺感觉也恢复正常。本术式切口较低,术中不能探查颈2、3的神经根,因此对需显露上颈椎者,切口可向上延长。

      3.结果 可按以下标准评定:

      优:症状完全消失。

      良:残留部分症状,不影响工作。

      可:症状部分缓解,影响工作。

      差:症状未减轻或加重。

      根据作者的经验,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者的治疗结果优良率约为65%左右,而在用手术疗法治疗的病例中这一比例可高达95%以上。

      (二)预后

      预后尚可。

颈肩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常常将其归于颈椎病、颈筋膜炎、颈项部肌肉劳损、肩周炎等,但部分病例疗效不佳。Kessler、Nikolai、陈德松等先后报道颈丛封闭、松解治疗和手术减压等治疗方法,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或消失。为此,作者通过临床与尸体解剖研究了颈丛的局部解剖,着重追踪了其行径和周围组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