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板层癌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FLC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生率存在着两半球间的差异,提示可能有种族或环境因素的作用。FLC不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硬变背景。主要发生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男女之比为1∶1.07,大致相近,可见年龄、性别分布与良性肿瘤相似。有学者认为FLC由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转变而来;另有学者则认为FLC来源于上皮细胞的增殖,继之纤维生长导致纤维板层形成及细胞癌变。
二、发病机制:
FLC多发生于无硬变的肝脏,肿瘤大多位于左肝叶,常为单个,瘤界清晰,边缘呈扇形,质地硬,剖面见纤维间隔横贯瘤体;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巢团状,部分呈相互吻合的瘤细胞索,周围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呈板层样包绕,瘤细胞较大,呈立方或多角形,胞浆丰富,呈强嗜酸性,核仁明显,瘤组织内血窦丰富。
肝纤维板层癌一般治疗
肝纤维板层癌西医治疗
一、治疗:
FLC患者因肿瘤多位于左肝且瘤界清、患者年轻、无肝硬变史,首选治疗可行半肝切除术。如肿瘤巨大超过半肝,亦可行肝脏左或右叶切除术。FLC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63%。对姑息性切除者可辅以放疗或化疗;对肝肿瘤无法切除而尚无肝外转移者。可采取先行肝动脉结扎、插管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切除的二步方案;亦可行肝移植术。而FLC是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唯一效果较好者;亦可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以缩小肿瘤和缓解症状。由于FLC患者肿瘤切除后复发较晚且生长缓慢.对复发肿瘤可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灶或肝外转移灶。因FLC细胞可分泌维生素B12结合蛋白及神经紧张素。故此两项指标可用于术后监测肿瘤的消长。
二、预后:
一般临床期的肝细胞肝癌的中位生存期6个月,而FLC即可达32~68个月.总5年生存率为36%.远较肝细胞肝癌预后佳.其主要原因是FLC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及手术切除率高,即使肿瘤无法切除且有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亦较长,平均为24个月。
肝纤维板层癌预防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肝纤维板层癌一般护理
肝纤维板层癌护理
1.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密切观察,给予不同的疏导和心理支持。
2.营养护理:
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对食欲较差、进食困难者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放疗期间忌服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葱、蒜、韭菜、羊、鸡等。
3.疼痛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强度,指导病人使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疼痛,对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根据三级阶梯止痛方案遵医嘱给药。
4.术后护理:
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切口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可先在床上做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逐步加大运动量,变换锻炼内容。
5.放疗护理:
指导家人在放疗期间应减少病人活动,保证病人身心休息,放疗前后病人应卧床休息30分钟,放疗期间注意黏膜保护,观察局部器官的功能状态,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6.化疗护理:
耐心向病人解释,取得有效的治疗配合,注意观察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发现有外渗现象,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局部行普鲁卡因封闭。化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瘀斑、齿龈出血及感染等反应。
肝纤维板层癌饮食原则
肝纤维板层癌饮食保健
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