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肝瘟

    肝瘟又称瘟黄、疫黄。肝瘟名出《明医杂着》。因其发病急,《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又称之为急黄:“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肝炎,中医科
    疾病别称:瘟黄,疫黄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95%
    治疗周期:3-6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指甲中央部分隆起,中指半月甲呈粉红色,弦脉
    相关检查:尿环磷酸鸟苷,尿睾酮,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
    并发症:肝炎后综合征,慢性肝炎,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治疗药品:小柴胡颗粒,安宫牛黄丸,乳结泰胶囊
  • 肝瘟疾病病因

       肝瘟为湿热疫毒内攻,肝脏严重受损,并伤及营血,内闭心神。阻遏气血,血脉瘀阻,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 肝瘟预防

      [辨证论治]

      1.湿热毒蕴证

    高热,黄疸色深鲜明,日益加重,右胁胀满疼痛,腹部膨隆,头目昏沉,肢体困重,极度疲乏,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或黑,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

      2.毒入营血证

    身热夜甚,黄疸迅速加深,小便短赤,举动失常,嗜睡不语,或昏谵狂躁,手足颤抖,呕吐繁作。腹胀如鼓,吐血衄血,皮下有斑点,或可闻及“肝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清营凉血解毒。

      3.疫毒内闭证

    高热不煺,重度黄疸,神志昏迷,躁动不安或发狂,二便闭而不通,腹胀如鼓,可闻及“肝臭”,肝浊音界迅速缩小,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黑,脉细数。解毒开窍。

  • 肝瘟一般护理

    肝瘟护理

      [其他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糖、低脂饮食。

      2.可采用静脉营养疗法,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禁用有损肝脏的药物。

      3.可酌情采用胰高血糖一胰岛素疗法、肝细胞生长素或肝再生刺激物质、前列腺素E2等。

      4.若有肝厥(6.9)者,可限制蛋白摄入,选用巴龙霉素、乳果糖、门冬氨酸钾美、精氨酸、乙酰谷氨酰胺等;有出血者,可输新鲜血浆、凝血酶塬复合物,并予对症治疗;有腹水者,可予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或速尿等。

瘟黄,疫黄
肝瘟又称瘟黄、疫黄。肝瘟名出《明医杂着》。因其发病急,《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又称之为急黄:“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