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放射性甲状腺炎

    电离辐射可以导致人类甲状腺的不同改变,低剂量(10~1500rad)照射良性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较大剂量照射甲状腺功能改变和甲状腺炎更常见,这些改变与射线的剂量和种类、暴露时间、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遗传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直接照射损伤的最常见表现。甲状腺直接照射后可以产生多种甲状腺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Graves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yes突眼、类似无症状甲状腺炎的综合征、甲状腺囊肿、单发或多发良性结节、乳头状、滤泡状或混合状甲状腺癌。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甲状腺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治 愈 率:以控制甲状腺素水肿治疗为主,无法痊愈
    治疗周期:终身治疗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皮肤瘙痒,乏力,心慌
    相关检查:甲状腺B超,甲状腺静态显像,血清甲状腺球蛋白
    并发症:甲状腺癌
    治疗药品:甲巯咪唑片,甲巯咪唑乳膏,肠内营养混悬液(SP)
  •   一、发病原因

      1.电离辐射可以导致人甲状腺的不同改变。低剂量照射良性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较大剂量照射甲状腺功能改变和甲状腺炎更常见。

      2.甲状腺功能改变与射线的剂量、种类、暴露、时间、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遗传有关。

      3.放射性碘治疗,即头颈部疾病外照射治疗后可引起急性和慢性甲状腺炎。

      二、发病机制

      理论上放射线可以抑制滤泡上皮功能,减少功能性滤泡数量,改变血液供应或血管通透性,诱导免疫反应产生各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表现。然而,任何形式的放射损伤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在致死剂量核爆炸的3到6周内急性改变包括滤泡变小伴扁平、立方上皮。较高的放射剂量如治疗剂量的131Ⅰ产生滤泡坏死、急性血管炎、血栓形成和出血,随后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硬化。低剂量引起的慢性改变包括局部无规则的滤泡增生,血管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

      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在放射治疗期(甲状腺毒症期)血清TSH明显下降,因为放射线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抑制TSH分泌,放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低期)TSH增加。甲状腺接受治疗剂量的外照射可发生甲状腺毒症。放射治疗开始后4~12个月血清TSH增加,而前3个月的潜伏期是稳定的。甲状腺激素中,游离T4是放射诱导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最敏感指标。甲状腺毒症是轻微的,在给予小剂量放射线如4周40Gy后未发现甲状腺组织学上破坏性的改变,因此,认为过度的激素释放可能是因为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放射治疗结束后2周降低的TSH水平开始上升,此时,仍明显低于治疗前,此后TSH继续上升。类似的改变也见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中,认为放射治疗期间甲状腺发生炎症性改变,即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在放射性甲状腺炎6个月时TSH水平高于治疗前,随访期未恢复到基线水平,提示滤泡不可逆损伤可能发生。一些研究证明放射治疗后几年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放射治疗后的甲状腺干细胞被杀伤,导致有丝分裂减少逐渐产生甲状腺功能减低,血管损伤也起一定的作用。

      典型的病理改变:滤泡破坏和萎缩、嗜酸细胞变、核异形性、结节形成、淋巴细胞浸润、滤泡外大量胶质、纤维化。

      急性期变化:早期甲状腺充血、水肿、滤泡细胞脱落,胶质吞噬;此后,滤泡细胞片段,少量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浸润,胶质丢失,继之滤泡崩解,滤泡上皮呈无一定结构的上皮巢,类胶质溢出滤泡外,广泛坏死,核固缩。滤泡上皮发生嗜酸性细胞变,胞浆丰富并出现嗜酸性颗粒,细胞大小排列、染色均不一致,核大小不一,常有核肥大、深染和畸形,应与癌细胞鉴别。放射线可能损害结缔组织,一些滤泡变小,呈不含类胶质的小滤泡,少数病例可有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形成,可能是从放射性碘损害后仍具增生能力的甲状腺组织增生而成的。小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可有纤维素样变,亦可有血栓形成。间质或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病例有淋巴瘤样甲状腺肿样的结构。间质常有纤维组织增生,尤以滤泡间和小叶间区为明显。纤维组织增生随时间增长而增多,最后使整个甲状腺体积变小,留下小而不规则缺乏类胶质的滤泡残存于大片纤维组织中,称为放射后纤维化(postradiation fibrosis)。Kennedy和Thomson认为滤泡上皮的嗜酸细胞变而不存在明显的甲状腺炎是放射后较特殊的改变。

      进展期变化:增生逐渐停止,修复过程开始,血管损伤继续,滤泡内和血管旁水肿逐渐消失,细胞片段的积聚减少,急性坏死被慢性变形代替,滤泡细胞空泡形成,核深染减少,肥大和局部增生出现。

      晚期变化:甲状腺萎缩、增生、肿瘤形成或正常。

  • 放射性甲状腺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立即脱离放射源,停止核素治疗。一般在数天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2.病人在服用放射性碘后2~3周出现轻度无菌性甲状腺炎,多于1周左右自行消退,不需处理或用简单的镇痛药。大剂量放射性碘治疗引起甲状腺激素过度释放呈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甚至甲状腺危象,常由于治疗前准备不充分所致,应对症治疗,症状重者给予镇静、止痛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甲状腺危象者按相应情况进行治疗。β受体阻止药如普萘洛尔可用,主张用抗甲状腺药物,此病常常是自限性。胺碘苯丙酸盐联合β-受体阻止药治疗严重破坏性引起的甲状腺毒症,通过抑制5-脱碘酶减少血中T3减弱甲状腺激素的外周作用。

      3.出现严重的喉水肿时,需作气管切开。

      4.脱离射线,每年复查1次(禁用核素显像检查);癌变者手术切除,按放射性甲状腺癌处理。

      二、预后

      立即脱离放射源,停止核素治疗,一般数天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   已经接受放射线照射的个体需定期、系统的临床评价甲状腺或垂体功能,至少1年1次。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如体重变化、耐热性、月经功能、皮肤或头发改变和体力变化,甲状腺功能减低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体征,仔细触诊甲状腺以评价大小、发现结节,胸颈部照射后出现心包或胸膜渗出、心律失常或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应该评价甲状腺功能,测定血清TSH和FT4浓度,无症状的个体也该1年1次检查以诊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

  • 放射性甲状腺炎一般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 放射性甲状腺炎饮食原则

      放射性甲状腺炎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三宝粥:酸枣仁 30g 柏子仁 25g 莲子心 10g 大米 100g ,将大米洗净,温水浸泡 2 小时;三味药用温水冲洗 3 遍,温水浸泡 30 分钟。将浸泡好的药和大米用文火熬成稀粥,每日早、中、晚按顿服,服用量根据自己的饭量来掌握。

      2 、紫菜萝卜汤:紫菜 15 克 ,白萝卜 300 克 ,陈皮 6 克 ,水煎煮熟,调味服食。每日 2 次

      3 、蚝豉海带汤:蚝豉 100 克 ,海带 60 克 ,水煎煮熟服,每日 1--2 次。

      4 、紫淡双菜汤:紫菜 15 克 ,淡菜 100 克 ,猪瘦肉 60 克 ,水煎煮熟,调味服 。

      5 、海带瘦肉汤:海带 50 克 ,猪瘦肉 60 克 ,水煎煮熟,调味服食。

      6 、佛手粥:佛手 9 克 ,海藻 15 克 ,粳米 60 克 ,红糖适量。将佛手、海藻用适量水煎汁去渣后,再加入粳米、红糖煮成粥即成。每日 1 剂,连服 10 天~ 15 天。

      7 、昆布海藻饮:昆布、海藻、牡蛎用水煎汁。每日 1 次,连服数日。

      8 、青柿子糕:青柿子 1000 克 ,蜂蜜适量。青柿子去柄洗净,捣烂并绞成汁,放锅中煎煮浓缩至粘稠,再加入蜂蜜 1 倍,继续煎至粘稠时,离火冷却、装配备用。每日 2 次,每次 1 汤匙,以沸水冲服,连服 10 天~ 15 天。

      9 、川贝海带粥:川贝、海带、丹参各 15 克 ,薏米 30 克 ,冬瓜 60 克 ,红糖适量。川贝、丹参先煎汤后去渣、入其他味煮粥吃。每日晨起空腹温服,连服 15 天~ 20 天。

      10 、竹菇淡菜煎:竹菇、淡菜各 15 克 ,牡蛎各 30 克 ,红糖适量。用水煎汁,去渣。每日 1 剂,连服 7 天~ 10 天。

      11 、 什锦豆腐:豆腐 4 块,西红柿 150 克 ,木耳、冬笋、豌豆各 15 克 ,湿淀粉、生油各 9 克 ,葱、姜、盐等调味适量。

      

电离辐射可以导致人类甲状腺的不同改变,低剂量(10~1500rad)照射良性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较大剂量照射甲状腺功能改变和甲状腺炎更常见,这些改变与射线的剂量和种类、暴露时间、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遗传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直接照射损伤的最常见表现。甲状腺直接照射后可以产生多种甲状腺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Graves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yes突眼、类似无症状甲状腺炎的综合征、甲状腺囊肿、单发或多发良性结节、乳头状、滤泡状或混合状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