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气疾病病因
肥气是因疟疾、蛊虫病等,使瘀血内积,新血不生。
肥气辨证论治
肥气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肝脾瘀滞证:
左胁下及腹部积块明显肿大,硬痛不移,腹部青筋暴露,可见齿衄、鼻衄或紫斑,时有寒热,女子可有月事不下,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弦涩。疏肝通络、化瘀消积。
2.血虚挟瘀证:
左胁下及腹部积块坚硬压痛,饮食大减,神疲,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唇甲无华,消瘦脱形,舌质淡紫少苔,脉细弱或弦细。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温白丸(《局方》) 通治五积及十种水气、八种痞气、五种淋疾、九种心痛、七十二种风、三十六种遁尸疰忤、癫痫、翻胃噎塞、胀满不通。
紫菀(去苗) 菖蒲(九节者,去毛) 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 柴胡 浓朴(姜制,各一两) 桔梗(去芦) 茯苓(去皮) 皂荚(去皮子弦,炙) 桂枝 干姜(炒) 黄连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 巴豆(去皮膜油) 人参(各半两) 川乌(炮去皮脐,八钱)
为细末,入巴豆研匀,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丸、七丸,生姜汤送下,临卧服。有孕忌服。易老云∶本方治肥气,加柴胡、川芎。
鳖甲丸 治肥气体瘦,饮食少思。
鳖甲(一枚重四两者,洗净,以醋和黄泥固济背上可浓三分令干) 京三棱(炮,制) 枳壳(麸炒黄,各三两) 川大黄(锉,炒,二两) 木香(忌火) 桃仁(去皮尖双仁,用麸炒微黄,细研如膏,一两半)
上除鳖甲外,俱捣为细末,后泥一风炉子,上开口,可安鳖甲,取前药末,并桃仁膏,内鳖甲中,有好米醋二升,时时旋取入鳖甲内,慢火熬令稠,取出药,却将鳖甲去泥净,焙干,捣为细末,与前药同和捣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空心临卧各一服。
偏方:
肥气丸
药物组成
青皮(炒)2两,当归须1两半,苍术1两半,蛇含石(煅,醋淬)3分,蓬术(切)3两,三棱(切)3两,铁孕粉3两(与三棱、蓬术同入醋煮一伏时)。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煮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当归浸酒送下。
肥气饮食原则
肥气饮食保健
肥气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 根汤方
蓬 根(锉二两) 牡丹皮(锉) 赤芍药(各一两) 桂(去粗皮) 枳壳(去瓤麸炒各三分) 槟榔(锉)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一服。
治久积肥气,寒热 疟,青蒿汤方
2、 青蒿(自然汁一合) 生姜(自然汁半合) 童子(小便半合) 常山(锉三分) 鳖甲(去裙 醋炙黄)
上八味,除汁外,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入前三味汁各少许。同煎至一大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治肝积肥气,久不已变疟,令人热多寒少,小便赤涩,酸枣仁丸方
3、 酸枣仁(生用) 薏苡仁 紫苏子炒(研) 木通(锉) 黄 (锉) 枳壳(去瓤麸炒) 升麻 大黄(锉炒)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煎麦门冬汤下。
治肝积气,石苇丸方
4、 石苇(拭去毛焙) 京三棱(煨锉) 附子(炮裂去皮脐) 吴茱萸(水洗七遍焙干炒)陈橘皮(汤浸去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煎荆芥汤下二十丸。
治肝积肥气,结硬不散,木香丸方
5、木香 大黄(锉各一两) 鳖甲(去裙 锉二两米醋三升与大黄同煎醋尽为度焙干)
上三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生姜汤下。
肥气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 多饮水。
2、饮食要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
3、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肥气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 忌烟酒。
2、尽量少吃辛辣食品。
3、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尤其是霉变的花生以及没有腌制好的酸菜;
4、少吃动物油和肥肉;
5、忌食腌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