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手臂外伤引起,不同的暴力因素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骨折:
间接暴力(30%):
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致桡骨中或上1/3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斜向下传导至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故尺骨骨折线较桡骨骨折线低,桡骨骨折多为横行或锯齿状,尺骨多为短斜型。
扭转暴力(15%):
跌倒时身体向一侧倾斜,前臂同时受到纵向传导和旋转扭力的作用,发生尺桡骨螺旋型双骨折,骨折线方向一致,多有尺骨内上斜向桡骨外下。
直接暴力(35%):
多见于打击或机器伤,骨折为横行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
尺桡骨干双骨折一般治疗
手术治疗:
1、复位比较困难,要求高,复位后容易移位。
(1)儿童青枝骨折 多有成角畸形,可在适当麻醉下,轻柔手法牵引纠正,石膏固定 6~8周。亦可用石膏楔型切开法纠正成角畸型。
(2)有移位骨折 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畸型,并在持续牵引下,如系上 1/3 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以上),前臂要置于旋后位;中下 1/3 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以下),前臂要置于旋转中立位,以纠正旋转畸形。然后在骨折处挤压分骨,恢复骨间膜的紧张度和正常间隙,最后使骨折端完全对位。复位后用长臂石膏管型固定 8 ~ 12 周,石膏成型后立即切开松解,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端血循环,防止发生缺血挛缩。肿胀消退后,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注意观察和纠正骨折再移位。
2、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或复位后固定困难者;上肢多处骨折,骨间膜破裂者;开放性骨折,伤后时间不长、污染较轻者;骨不连或畸形愈合、功能受限者。
尺桡骨干双骨折辨证论治
1.复位比较困难,要求高,复位后容易移位。
(1)儿童青枝骨折 多有成角畸形,可在适当麻醉下,轻柔手法牵引纠正,石膏固定 6~8周。亦可用石膏楔型切开法纠正成角畸型。
(2)有移位骨折 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畸型,并在持续牵引下,如系上 1/3 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以上), 前臂要置于旋后位;中下 1/3 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以下),前臂要置于旋转中立位,以纠正旋转畸形。然后在骨折处挤压分骨,恢复骨间膜的紧张度和正常间隙,最后使骨折端完全对位。复位后用长臂石膏管型固定 8 ~ 12 周,石膏成型后立即切开松解,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端血循,环防止发生缺血挛缩。肿胀消退后,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注意观察和纠正骨折再移位。
2.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或复位后固定困难者;上肢多处骨折 骨间膜破裂者;开放性骨折 伤后时间不长污染较轻者;骨不连或畸形愈合功能受限者。
预防:
(1)复位要求准确尽量达到解剖复位;
(2)清创及时彻底强调术前术中应用抗生素;
(3)把握手术适应证;
(4)根据骨折固定原则选用内固定材料,选用钢板的长度应大于骨干直径的5倍,髓内针长度需超过骨折端8~10cm,才能达到相对牢固的固定;
(5)骨质缺损时尽量植自体松质骨;
(6)外固定位置固定前臂旋后20度为佳此时骨间膜紧张以防挛缩固定也最稳定关节旋后位功能恢复亦最佳;
尺桡骨干双骨折一般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尺桡骨干双骨折饮食原则
食疗方: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 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 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方8 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捣烂,热黄酒冲服250克,余渣敷患处,约半日“各各”有声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上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