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百日咳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婴患本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幼婴及成人发病有增多趋势。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疫咳,顿咳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大多是儿童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100%
    治疗周期:国内最认可的有效治疗手段的...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咳嗽,喉部痉挛,流鼻涕
    相关检查: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计数,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
    并发症:脑出血,脑疝,气胸
    治疗药品:穿心莲软胶囊,大蒜素肠溶胶囊,小儿百部止咳糖浆
  •   (一)发病原因

      病原菌是鲍特菌属(Bordetella)中的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常称百日咳杆菌。已知鲍特菌属有四种杆菌,除百日咳鲍特菌外还有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支气管败血鲍特菌(B.bronchiseptica)和鸟型鲍特菌(B.avium)。鸟型鲍特菌一般不引起人类致病,仅引起鸟类感染。百日咳杆菌长约1.0~1.5μm,宽约0.3~0.5μm,有荚膜,不能运动,革兰染色阴性,需氧,无芽孢,无鞭毛,用甲苯胺蓝染色两端着色较深。细菌培养需要大量(15%~25%)鲜血才能繁殖良好,故常以鲍-金(Border-Gengous)培养基(即血液、甘油、马铃薯)分离菌落。百日咳杆菌生长缓慢,在35~37℃潮湿的环境中3~7天后,一种细小的,不透明的菌落生长。初次菌落隆起而光滑,为光滑(S)型,又称I相细菌,形态高低一致,有荚膜和较强的毒力及抗原性,致病力强。如将分离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R)型,称Ⅳ相细菌,无荚膜,毒力及抗原性丢失,并失去致病力。Ⅱ相、Ⅲ相为中间过渡型。百日咳杆菌能产生许多毒性因子,已知有五种毒素:①百日咳外毒素(PT);是存在百日咳杆菌细胞壁中一种蛋白质,过去称作为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eukocytosis or lymphocyte promoting factor,LPE),组胺致敏因子(histamin sensitizing factor,HSF)、胰岛素分泌活性蛋白(insulin activating protein,IAP)。百日咳外毒素由五种非共价链亚单位(S1~S5)所组成。亚单位(S2~S5)为无毒性单位,能与宿主细胞膜结合,通过具有酶活力的亚单位S1介导毒性作用。S1能通过腺苷二磷酸(ADP)-核糖转移酶的活力,催化部分ADP-核糖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分离出来,转移至细胞膜抑制鸟苷三磷酸(CTP)结合即G蛋白合成,导致细胞变生。同时还能促使淋巴细胞增高,活化胰岛细胞及增强免疫应答。②耐热的内毒素(endotoxin,ET),100℃ 60min只能部分破坏,180℃才能灭活。此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热及痉咳。③不耐热毒素(HLT)这种毒素加热55℃ 30min后能破坏其毒性作用,此毒素抗体对百日咳杆菌感染无保护作用。④气管细胞毒素(TCT):能损害宿主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使之变性、坏死。⑤腺苷环化酶毒素(ACT):存在百日咳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酶,此酶进入吞噬细胞后被调钙蛋白所激活,催化cAMP的生成,干扰吞噬作用,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细胞杀菌能力,使其能持续感染。ACT也是一种溶血素,能起溶血作用。百日咳的重要抗原是百日咳菌的两种血凝活性抗原。一种为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因来自菌体表面菌毛故又称菌毛抗原。FHA在百日咳杆菌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为致病的主要原因。实验发现,FHA免疫小鼠能对抗百日咳杆菌致死性攻击,因此FHA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凝集原(aggluginogens,AGG)为百日咳杆菌外膜及菌毛中的一种蛋白质成分,主要含1、2、3三种血清型凝血因子。AGG-1具有种特异性;AGG-2、3具有型特异性。通过检测凝集原的型别来了解当地流行情况。目前认为这两种血凝素抗原相应抗体是保护性抗体。百日咳杆菌根据不耐热凝集原抗原性不同分为七型凝集原,1型凝集原为所有百日咳杆菌均具备。7型凝集原为鲍特菌属(包括副百日咳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杆菌)所共有。2~6型以不同的配合将百日咳杆菌分为不同血清型。测定血清型主要是研究流行时菌株的血清型和选择特殊血清型菌株生产菌苗。此外,副百日咳杆菌与百日咳杆菌无交叉免疫,亦可引起流行。百日咳杆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5℃经30min即被破坏,干燥数小时即可杀灭。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抵抗力弱。但在0~10℃存活较长。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百日咳发病机制不甚清楚,很可能是百日咳毒素对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细菌随空气飞沫浸入易感者的呼吸道后,细菌的丝状血凝素黏附于咽喉至细支气管黏膜的纤毛上皮细胞表面;继之,细菌在局部繁殖并产生多种毒素如百日咳外毒素、腺苷环化酶等引起上皮细胞纤毛麻痹和细胞变性,使其蛋白合成降低,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以及全身反应。由于上皮细胞的病变发生和纤毛麻痹使小支气管中黏液及坏死上皮堆聚潴留,分泌物排出受阻,不断刺激呼吸道的周围神经,传入大脑皮质及延髓咳嗽中枢,反射性引起痉挛性咳嗽,由于长期刺激使咳嗽中枢形成兴奋灶,以致非特异性刺激,如进食、咽部检查、冷风、烟雾以及注射疼痛等,均可引起反射性的痉咳。恢复期间亦可因哭泣及其他感染,诱发百日咳样痉咳。近来研究表明百日咳发生机制与百日咳杆菌毒素类物质损害宿主细胞免疫功能有关,CD4+T细胞和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百日咳杆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病理解剖 百日咳杆菌侵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可见黏膜充血、上皮细胞的基底部有多核白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及部分细胞坏死。支气管及肺泡周围间质除炎症浸润外,可见上皮细胞胞质空泡形成,甚至核膜破裂溶解、坏死、脱落,但极少波及肺泡,若分泌物阻塞可引起肺不张、支气管扩张。有继发感染者,易发生支气管肺炎,有时可有间质性肺炎。若发生百日咳脑病,镜检或肉眼可见脑组织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皮质萎缩、神经细胞变性、脑水肿等改变。此时常可见到肝脏脂肪浸润等变化。

  • 百日咳一般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发病早期即卡他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痉咳期疗效欠佳,但可以缩短排菌时间,首选红霉素30~50mg/(kg·d),用药7~14天。其次可选用氯霉素30~50mg/(kg·d),此外还可选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亦有效。近来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也有明显疗效。抗菌治疗疗程为2周。

      2.肾上腺皮激素 能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但要注意该药的副作用。6~9月龄以内婴儿可选用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0.075mg/(kg·d),或氢化可的松30mg/(kg·d),肌内注射,2天后逐渐减量,用药7~8天停药。

      3.百日咳免疫球蛋白(P-IVIG) 2.5ml(400μg/ml),肌内注射,1次/d,连用3~5天,适用于重症患儿,幼婴剂量减半。

      二.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避免嘈杂和刺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婴幼儿痉咳时注意低头体位,拍背。痰多者要及时吸痰。为防止婴儿突然窒息,尤其在夜间易发生,应有专人守护。一旦发生窒息及时做人工呼吸、吸痰、给氧,必要时进行口对口呼吸。有呼吸暂停或抽搐的婴儿进气管插管和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或减低缺氧状态,对抗存在的肺不张,减轻喉和支气管痉挛。沙丁胺醇(salbutamol)0.3mg/(kg·d),分3次口服,能解除其痉挛症状,可以减轻婴幼儿呼吸困难。如应用效果不好,可选用镇静剂,苯巴比妥2~3mg/(kg·次),或氯丙嗪0.5~1.0mg/(kg·次),2次/d或3次/d,口服。

      三.并发症治疗

      (1)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选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静脉滴注。

      (2)百日咳脑病:除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外,应用镇静剂,可选用苯巴比妥5mg/(kg·次)肌内注射,或地西泮0.1~0.3mg/(k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难以控制的惊厥可选用异戊巴比妥钠5mg/(kg·次),稀释后静脉注射或采用冬眠疗法。有脑水肿者应用甘露醇或山梨醇1~2g/(kg·次),静脉注射。此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预后:与年龄、原有健康状况及有无并发症等有关。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婴幼儿患病预后不良,并发有百日咳脑病及支气管肺炎预后不良。

    百日咳辨证论治

      一.中药治疗:治疗多采用润肺止咳之法,用蜜炙百部9克、蜜炙款冬花6克、蜜炙紫菀12克、苦杏仁5克、龙利叶7.5克、法半夏5克水煎服,一日一服,按临床症状需要肺热甚加雪梨干9克、青天葵7.5克、竹茹5克,咳痰不顺加栝楼仁6克、蛤壳6克(先煎),痰多清稀(尤以晚上至早晨)加陈皮6克、茯苓9克、白术6克上药顺症加减。胆汁类制剂对百日咳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采用鸡胆汁加白糖蒸服。半岁以内每日1/3个,半岁至1岁每日1/2个,1至3岁每日1个,直至痊愈。亦可用猪胆等代替。痉咳期以清肺止咳、化痰为主,可选用杏仁、冬瓜仁、芦根、桃仁、紫菀、百部、甘草、白茅根、葶苈子等加减。胆汁对百日咳治疗有较好效果,认为能抑制百日咳杆菌,有镇静作用,可以减轻阵咳。新鲜鸡苦胆加白糖,1~5个月婴儿3天服完一只胆;5个月~1岁者2天服完一只胆;1~3岁1个/d,分2次或3次服。

      二.针灸疗法

      1. 初咳期:

      取穴:列缺LU7,合谷LI4,曲池LI11,风门BL12,肺俞BL13。

      发热加大椎GV14;痰多加丰隆ST40;鼻塞流涕加太渊LU9,迎香LI20。

      毫针刺,快速捻转,不留针。

      2. 痉咳期:

      处方1:大椎GV14,肺俞BL13,身柱GV12,丰隆ST40,尺泽LU5,列缺LU7。

      毫针刺,快速进针提插,不留针。

      处方2:定喘EX?/FONT>B1,三隆ST40,少商LU11,商阳LI1。

      咳嗽剧烈加璇玑CV21,天突CV22;发热加大椎GV14,曲池LI11。

      处方3:四缝EX朥E10,内关PC6,合谷LI4。

      痰多加三隆ST40,太渊LU9,发热加身柱GV12,大椎GV14。

      先用三棱针点刺四缝,挤出黄白色粘液;余穴毫针刺,用泻法,不留针。

      处方4:风门BL12,肺俞BL13,定喘EX-B1。

      高热、痉咳加少商LU11、列缺LU7或尺泽LU5、商阳LI1、太渊LU9。

      少商、商阳点刺出血,余穴毫针刺,用泻法,不留针。

      处方5:大椎GV14,经渠LU8,尺泽LU5,身柱GV12。

      鼻衄加偏历LI6,发热加曲池LI11,手足抽搐加内庭LI44,合谷LI4,心衰加内关PC6,痰多加脾俞BL20,丰隆ST40。

      毫针刺,用泻法,强刺激不留针。

      处方6:尺泽LU5,孔最LU6,经渠LU8,少商LU11。

      痰喘加丰隆ST40、外关TE5;发热加大椎GV14,纳差加足三里ST36、合谷LI4,四缝EX朥E10。

      毫针刺,用泻法,强刺激不留针。

      3. 恢复期:

      取穴:肺俞BL13,尺泽LU5,合谷LI4,足三里ST36。

      潮热盗汗加大椎GV14、脾俞BL20;食欲不振加商丘SP5、中脘CV12,内关PC6;衄血加孔最LU6、太渊LU9;气喘无力加脾俞BL20、肾俞BL23。

      毫针刺,肺俞穴平补平泻;尺泽、合谷用泻法;足三里先补后泻,不留针。

      耳穴疗法处方1:肺、肾上腺、交感、神门、对屏尖。

      咽喉痛加咽喉,痰多加脾,合并感染时加耳尖放血,久咳体虚加肾。

      取0.5寸毫针,快速点刺,捻转至痉咳缓解。缓解期可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每4小时压穴5分钟,4日换药1次。

      处方2:平喘(对耳屏尖)、支气管、交感。

      痰多加脾。

      取0.5寸毫针,快速点刺,痉咳期,可埋针1~2天,缓解期用王不留行籽压穴治疗,每4小时压穴5分钟,4日换药1次。

      处方3:肺、支气管、肾上腺、交感、咽喉。

      每次取单侧3~4穴,痉咳期可埋针治疗,留针1~2日,缓解期可用王不留行籽压耳穴以巩固治疗,每4小时压耳穴1次,每次5分钟。4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三.灸疗法:取穴:少商LU11、商阳LI1、大椎GV14、身柱GV12。 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大椎、身柱针后施以艾条雀啄灸5分钟。

      梅花针疗法:咳初期:后颈部、骶部、气管两侧、太渊LU9、天突CV22。

      中后期:后颈部、胸椎1~8两侧、大椎GV14、中脘CV12、内关PC6、丰隆ST40、外关TE5。

      中等刺激,使局部潮红,不使皮肤出血,每日1~2次,5次为1疗程。

      针挑疗法:处方:背区点、胸区点、四缝EX朥E10。

      用挑针在背区、胸区异常点、痛点以及条索状物,根据所在的穴位挑治,挑出周围的白色纤维,直至断裂;四缝穴用三棱针浅刺,挤出黄白色粘液即可,每3日挑治1次,5次为1疗程。 火针疗法:取穴:大椎GV14、定喘EX?/FONT>B1,风门BL12,肺俞BL13。

      在穴位上局部消毒,将缝衣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穴位,立即出针,5日针刺1次,5次为1疗程。

      四.火罐疗法:

      取身柱穴,每日1次。

      五.推拿疗法:

      运八卦,掐合谷,推肺经,掐揉二扇门,掐揉五指节,推脾胃,掐合谷,揉鱼际,搡太渊,掐尺泽,每日一次。

      六.外擦疗法:

      用鲜生姜或大蒜切片,粘蜗牛液或鸡旦清,在胸骨部由上而下涂擦,1日2次,每次数分钟。

      七.外贴疗法:

      止咳膏(由大戟、甘遂、芫花、细辛、白芥子、干姜、地肤子、洋金花、麻油、松香组成)外贴第1、3、5胸椎旁。

      八.单方验方:

      1. 百部,每次3克,每日3次,水煎服。现代研究证明,百部根主要含百部碱,该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故有镇咳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百部煎剂及酒浸液对百日咳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2. 大蒜,2~3头切片与白糖120克同煎,3岁以上1天服完,2岁以下2天服完。

      3. 何首乌6~12克,甘草1.5~3克,水煎服。

      4. 马鞭草,每日15~30克,水煎服。

      5. 胆汁,其有效成分为胆酸钠,抑制百日咳杆菌,可降低或消除中抠兴奋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痉咳。常用猪、牛、羊、鸡胆汁干粉,每次服0.3~0.5克,每日2次;鸡胆每岁半个,最多3个,一日1~2次服。鸡、猪胆汁制成的百咳灵片, 1岁每次服1片, 10岁以上每次服10~15片,日服3次。

      6. 鹭鹚丸,每日2次,每次1丸。

      7. 百日咳糖浆(百部、白芨、麻黄、甘草、芦根组成),每日2次, 1~3岁每次10毫升,3~6岁15毫升, 16岁以上20毫升。

      8. 鲜芦根、茅根各30克,冬瓜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9. 冰硼散:1~3岁,每次服1/4瓶,1日2次(每瓶0.3125克。)

  •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凡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及早抗生素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但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3.提高人群免疫力 目前已用于预防接种的百日咳菌苗有全细胞菌苗和无细胞菌苗,全细胞菌苗为常规菌苗;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DTP)制剂,用量每0.5ml内含百日咳4个保护单位。3~6个月婴儿进行基础免疫,皮下0.5,1.0,1.0ml,共3次,每次间隔4周。流行期时1个月婴儿即可接受疫苗,1~2岁时再加强肌内注射。DTP菌苗亦有人提倡正常婴儿和儿童2月龄进行第1次,4月龄第2次,6月龄第3次,15个月第4次,4~6岁第5次。由于年长儿或成人免疫力降低仍可感染百日咳,7岁以后每10年进行1次。该菌苗对出生时有外伤史、过敏史、家族中有精神神经病史、本人有惊厥史、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及存在急性感染时禁忌接种百日咳菌苗。一般接种后在局部注射处有疼痛,轻度或中等度发热等症状,极少者在接种后数日至数周后出现惊厥等脑部症状。国内外近年来一直在研制百日咳新菌苗,现已报道无细胞菌苗含有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与丝状血凝素(FHA)中单一种抗原成分或全部,其效力似乎与DTP制剂相当,已在日本、瑞士进行了现场试验,认为该疫苗安全、有效,但须深入系列研究证实。除此外,意大利研制出新型DNA重组百日咳菌苗,目前正进行Ⅱ期试验,认为可能为百日咳提供安全、有效菌苗。我国于1985年后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进行了系统试验,已获得有效的百日咳菌苗制剂。

      4.药物预防 对婴幼儿及体弱小儿,未经预防接种而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者,可选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2.5ml肌内注射,或恢复期血清10~20ml肌内注射,5~7天重复注射1次,连续3次,可使其暂不发病。近来证实红霉素对百日咳接触者进行预防可降低百日咳的感染率,剂量30~50mg/kg体重,分4次口服,连服5~7天,有助于控制百日咳传播。亦有人选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半岁内婴儿可选用该药乳剂5ml(含TMP40mg,SMZ200mg),2次/d,连续7~10天。

  • 百日咳一般护理

      一、忌关门闭户,空气不畅。有的家长见孩子咳嗽,怕孩子着凉,把门户关得严严的。其实这样并不好。百日咳的孩子由于频繁剧烈的咳嗽,肺部过度换气,易造成氧气不足,一氧化碳潴留,应有较多的氧气补充,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在室内也尽量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对孩子有益无害。

      二、忌烟尘刺激。家中如有吸烟的人,在孩子病期最好不要吸烟,或到户外去吸烟。此外,生炉子、炒菜等,一定要设法到室外进行。

      三、忌卧床不动。有的家长以为活动会加重孩子咳嗽,这是一种误解。百日咳的咳嗽是阵发性的,让孩子在空气新鲜的地方适当做些活动和游戏往往会减轻咳嗽。

      四、忌饮食过饱。过饱会加重胃肠功能的负担,心脏要输出过多的血液维持胃肠功能的需要,势必造成呼吸系统供血供氧不足,不利于身体的康复。目前国外盛行一种“羊吃草”的方法,很适合百日咳的患儿。此即我们常说的少吃多餐,易消化,富营养,以利吸收,增加抗病能力。故不能一次吃得过饱。

      五、忌和别种病儿接触,以免感染,引起别的并发症,因此时抵抗力、免疫力都比较低下。

      六、忌疲劳过度。百日咳病期长,对孩子的身体消耗很大,所以既不可不让孩子活动,又不可放纵不管,要有足够的营养及休息,所以活动必须适度。

  • 百日咳饮食原则

      一、百日咳食疗方:

      1.初咳期:

      1)大蒜白糖饮:大蒜 克,白糖糖克。大蒜捣烂,加糖置杯中,开水冲满浸泡小时,每天天剂,分次服,连服4天。

      2)荸荠甘蔗饮:荸荠10个、甘蔗2节,洗净绞碎榨汁,加水适量。雪梨只,冰糖隔水蒸,熟后吃梨饮汁,每日一剂。

      3)绿豆羹:绿豆250克,鱼腥草炔克,冰糖糖克。绿豆浸1小时,鱼腥草洗净煎水取汁患毫升,与绿豆冰糖共煮,成糊状即可,每日剂,分次服完,连服三天。

      2.痉咳期:

      1)牛胆粉:牛胆粉,淀粉,白糖糖。研粉,淀粉炒熟,与白糖混合。胆方:鸡胆、白糖。鸡胆置碗内刺破加白糖适量。隔水蒸猛分钟即可。岁以下天服完;岁以下两天服完;岁以上天服完。因味苦可分数次服完。

      2)罗汉果茶:罗汉果个,生橄榄祥只洗净同蒸,熟后去渣入冰糖克当茶饮。每日剂,分次服。7天为1个疗程。

      3.恢复期:

      1)鸡蛋羹:鸡蛋个,冰糖糖克。鸡蛋打碎搅匀,合冰糖加水适量,隔水蒸熟,一次食完, 每日次。五汁饮 荸荠汁、雪梨汁、红萝卜汁、白萝卜汁、鲜芹菜汁各⒑毫升。将以上食物洗净取汁,混合后隔水蒸隔分钟,饮用,每日剂,分次服完。

      2)百合炖排骨汤:甜百合,猪排骨。洗净,排骨斩成小块,共入砂锅,文火炖烂,即可食用。每日次。

      二、百日咳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选择细、软、烂易消化吸收,且宜吞咽的半流质或软食。因病程较长,注意选择热能高,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

      三、百日咳患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辛辣油腻食物

      姜、蒜、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对气管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炎性改变;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易损伤脾胃,使其受纳运化功能失常,可使病隋加重。故本病患儿应食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

      2.海鲜发物

      百口咳对海腥、河鲜之类食物特别敏感,咳嗽期间食人海腥之物,会导致哆嗽加剧,这类食物包括海虾、梭子蟹、带鱼、蚌肉、淡莱、河海鳗、螃蟹等。

      3.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往往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使机体康复功能减弱,并且使痰量增多。百日咳患儿往往在食人生冷食物后咳嗽加剧,特别是棒冰、冰冻汽水、冰淇淋,这些食品是又冷又甜,吃下去后痉咳加剧是常见的事情。再则食物必须煮熟煮烂,使之易于消化,百日咳患儿病程较长,食物宜以熟、烂、易于消化为主。在冬季发病时。应忌吃火锅。

      4.激素

      本病治疗时如未经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就用激素治疗,可使炎症扩散,不利于患儿康复。

      5.温补类药物本病炎症期和痉咳期忌用温补类药物,如红参、生姜、丁香、菟丝子、淫羊藿等,以免助阳生火,导致病情加重。即使在恢复期也应视病情而定,非极度虚弱一般以不用为好。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疫咳,顿咳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婴患本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幼婴及成人发病有增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