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膀胱嗜铬细胞瘤

    膀胱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of bladder)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期遗留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肿瘤起源于膀胱壁的副交感神经节,约83%的膀胱嗜铬细胞瘤可产生激素,在膀胱逼尿肌收缩时因为肿瘤受到挤压出现分泌作用。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肿瘤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膀胱
    多发人群:成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疾病症状:儿茶酚胺分泌过量,畏热,尿素廓清障碍
    相关检查:尿沉渣细胞学,尿液去甲肾上腺素,尿肾上腺素
    并发症:高血压危象
    治疗药品:阿替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乌拉地尔缓释片
  • 膀胱嗜铬细胞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与其他肿瘤一样尚不清楚,但有几种特殊情况可能与嗜铬细胞瘤的病因有关。胚胎早期交感神经元细胞起源于神经嵴和神经管,是交感神经母细胞和嗜铬母细胞的共同前体,多数嗜铬母细胞移行至胚胎肾上腺皮质内,形成胚胎肾上腺髓质。另一部分嗜铬母细胞随交感神经母细胞移行至椎旁或主动脉前交感神经节,形成肾上腺外嗜铬细胞。肾上腺外嗜铬细胞在胚胎9~11周时即发育成熟,比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成熟还早。出生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发育成熟的同时,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退化并逐渐消失。所以在胚胎时期分布多处的嗜铬细胞,到成熟期只有肾上腺髓质细胞还能保留下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这些同源的神经外胚层细胞可以发生相应的肿瘤。

      二、发病机制:

      1.膀胱嗜铬细胞瘤多局限于膀胱壁或仅向壁外生长,良性与恶性的鉴别不是依靠生物学指标或细胞学特征,而应将肿瘤浸润包膜或邻近组织、肌层血管内有瘤栓或膀胱外非嗜铬组织有转移灶作为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依据。

      2.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原因可能与膀胱内残存嗜铬组织有关。肿瘤呈结节状或息肉状,质地偏硬,与正常膀胱组织有明显界限,但邻近膀胱肌层大都被破坏,肿瘤表面黏膜可有溃疡。肿瘤切面均质,褐色或黄褐色。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浆颗粒较多,易被铬盐染色,细胞群呈小叶状、条束状或小巢状。

  • 膀胱嗜铬细胞瘤一般治疗

    膀胱嗜铬细胞瘤西医治疗

      一、治疗:

      1.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多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如肿瘤位于三角区或范围广泛及浸润邻近组织时可行全膀胱切除术。由于手术中可能会出现血压的剧烈波动,术前应有充分准备,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如酚苄明,扩充血容量,改善心功能以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低血压和低血糖。手术一般在全麻下进行并心电监护。

      2.对无法切除或广泛转移的恶性膀胱嗜铬细胞瘤,除予酚苄明或甲基对位酪胺缓解高血压外,可进行131I-MIBG等内照射治疗;化疗多不敏感;有学者对恶性、复发性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放疗进行了大样本观察,认为放疗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除开放手术外,近来有腹腔镜下行嗜铬细胞膀胱部分切除术报道。

      二、预后:

      1.术后应注意长期随访,膀胱镜检查是观察肿瘤有无恶性表现的重要方法。

  • 膀胱嗜铬细胞瘤预防

      本病没有预防方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的间接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膀胱嗜铬细胞瘤一般护理

    膀胱嗜铬细胞瘤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 膀胱嗜铬细胞瘤饮食原则

    膀胱嗜铬细胞瘤饮食保健

      1.给予高糖、高蛋白饮食。

      2.禁茶、巧克力、咖啡及含有香精等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膀胱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of bladder)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期遗留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肿瘤起源于膀胱壁的副交感神经节,约83%的膀胱嗜铬细胞瘤可产生激素,在膀胱逼尿肌收缩时因为肿瘤受到挤压出现分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