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时候,成年人心跳一般在每分钟60~80次左右,剧烈运动后可达每分钟100~120次。 ...
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时候,成年人心跳一般在每分钟60~80次左右,剧烈运动后可达每分钟100~120次。当我们安静状态下觉得心慌、胸闷、头昏、气促,心跳超过每分钟90次,尤其是超过每分钟160次时,就要警惕是不正常的心动过速症。就要注意可能患了一种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症”的疾病,这种病可在任何年龄的人群中发生,小至几个月的新生儿,大至90岁的老人。
小儿心动过速的特点
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专家介绍,心跳突然加速,心率高达每分钟200~300次。如果反复发作,长时间会造成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除射频消融术外,无其它根治方法。由于小儿具有血管细、心脏小等特点,为婴幼儿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因此需要慎重选择。3岁~14岁是儿童射频消融术的最佳时机。手术中采用心内电生理的方法,寻找心脏异常传路径或异位起搏点的位置,用消融电极导管精细标测,确定靶点部位,放电消融。
心动过速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病史、症状:室速多突然发作,患者感明显的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既往有心脏疾病史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有助诊断。了解发作的时间和频率,近期内的药物应用史,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剂、利尿剂的应用史有时可帮助寻找室速发生的原因。
(二)体检发现:短阵室速或持续性室速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一般生命体征较平稳,心脏听诊心率快而大致规则,发作间歇可闻及早搏。有基础心脏病或心率>200次/分者可伴有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大汗、四肢冰冷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说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可记录到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宽大畸形QRS波,与P波无关,有时可见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发作不频繁或发作较短暂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心脏超声能明确心脏基础疾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防
1.预防诱发因素
常见诱因: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
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
4.定期检查身体
复查有关项目,合理调整用药。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5.合理安排休息
心律失常患者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饭后不宜立即就寝。睡眠的姿势应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曲。
6.注意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而富于营养。烹调要用植物油,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要适量,不宜过饱。
7.注意锻炼适度
心律失常患者不适合做剧烈运动,若有胸闷、胸痛、气慌、气短和咳嗽、疲劳等不适出现,则应立即停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