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原发性纵隔感染

    原发性纵隔感染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十分确切的诊断少数病例由急性纵隔感染治疗后转变而来。原发性纵隔感染因真菌、组织浆细胞病嗾线菌病、结核等病因所造成。纵隔淋巴结核曾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病因,临床上出现淋巴结肿大,在急性炎症消退之后,淋巴结纤维化,收缩而转为慢性感染状态。所谓原发性纵隔纤维组织感染,常指原因不明之非特异性、弥漫致密性结缔组织纤维化之过程,亦名特发纤维性纵隔感染(idiopathic fibrosing mediastinitis)。它可侵犯整个纵隔或纵隔某一部分。纵隔纤维组织引起气管狭窄是淋巴管感染的证据之一。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胸外科
    疾病别称:特发纤维性纵隔感染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纵膈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支持疗法,手术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低烧,无力,恶病质
    相关检查:胸部B超 ,胸部磁共振
    并发症:食管穿孔,胸腔积液,纵隔气肿
    治疗药品:注射用异环磷酰胺,平消片,胸腺肽肠溶片
  •   一、病因

      原发性纵隔感染可分为三型:

      (1)肉芽肿型(granulomatous form):主要由组织浆细胞病(histoplasmosis)和结核引起,由淋巴结空洞性坏死和脓肿形成,而后播散至纵隔内。局限于结缔组织内受侵之淋巴结,也可侵蚀至邻近结构。感染局限于右支气管旁或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时,能产生上腔静脉梗阻。隆突下淋巴结受侵,能波及食管前壁一旦淋巴结穿孔至食管则引起牵引型憩室,肉芽肿侵蚀食管环时,能导致狭窄。感染沿支气管播散,则产生支气管扩张,单独侵蚀气管者甚为少见。然而,儿童的结核性淋巴结能穿入气管而产生梗阻。

      肉芽肿型纵隔感染偶尔能由真菌引起,诸如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土壤丝病菌(nocardiosis)、芽生病菌(blastomycosis)、白霉病菌(mucormycosis),感染可直接由肺侵蚀至纵隔内,则不经过中间淋巴结途径。

      (2)局限性纤维性变型(localized fibrous form):无明显肉芽肿块表示为肉芽肿晚期病变。多数病因是组织浆细胞病及结核,有些则原因不时。此型多造成上腔静脉梗阻,气管变形狭窄。亦可并发肺动脉或肺静脉狭窄、缩窄性心包炎。

      正常状态下,主动脉与左主支气管、食管周围为疏松结缔组织,二者可以独立运动,但在纤维性纵隔炎时,造成组织的相互粘连。当食管钡餐检查作咽下动作时,主动脉弓和气管可一起抬高,所谓主动脉吞咽综合征(aortic swallowing sign)。局限性纤维性变型纵隔炎并发粘连和缩窄性心包炎,除结核等病变外,多数病因不明。支气管狭窄也是此型纵隔感染常见的并发症。

      (3)慢性纵隔脓肿(chronic abscess):慢性纵隔脓肿由于慢性纵隔淋巴结感染、急性纵隔脓肿引流不畅、支气管瘘、食管瘘等引起。来源于淋巴结或脊柱的慢性脓肿常为结核。支气管瘘、食管瘘常常为手术并发症,属继发性纵隔感染。

      慢性纵隔脓肿几乎难以与局部肉芽肿及纤维型纵隔炎鉴别,除非与食管或支气管沟通。纵隔内有液平或提示与食管相通,则证明脓肿由食管破裂引起,但也可能是脓肿破入食管内。

      原发性纵隔感染时造成纵隔收缩,故X线摄片不能发现异常。最严重的纵隔纤维化病可使上腔静脉受累,产生上腔静脉梗阻。如果有慢性脓肿存在,根据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产生多种多样症状。如疼痛、发热、咽下困难、贫血、持续性白细胞上升、体重下降,甚至恶病质。慢性干咳也可能是纵隔病变扩展至肺脏而引起的症状。使病人长期处于慢性感染状态,其脓肿的压迫、组织的纤维,造成纵隔内器官的受压、破坏,产生相应的症状。

  • 原发性纵隔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原则

      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抗感染。原发性纵隔脓肿以根除病因为主。静脉梗阻、受压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包炎则需要手术治疗。

      二、病因治疗

      在明确病人存在纵隔感染时,应积极寻找病因,查找引起纵隔感染的病原菌,再根据不同的病菌给予相应敏感的抗生素。

      三、手术治疗

      由于纵隔脓肿和组织纤维挛缩引起的纵隔内器官受压、破坏则需要手术治疗。

      1.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1)上腔静脉松解术:对感染引起的组织纤维化牵拉、挛缩所造成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松解上腔静脉周围的纤维组织,解除对上腔静脉的压迫。

      (2)上腔静脉壁部分切除术:当炎性肿块侵蚀部分上腔静脉壁,将肿块连同静脉壁作部分切除,然后补片。对小的肿块侵及上腔静脉内,前端超过炎性肿块部位,导管下段要做许多侧孔,使与右心房相通,用阻断带放在上腔静脉受侵位置的上下端,手术时予以阻断,使血液从已阻断的上腔静脉,通过导管直接回流至右心房内。使受累的部分上腔静脉壁可以从容切除及重建,用静脉片或心包片做缝合修补。

      (3)侧支旁路手术:利用扩张的侧支循环间吻合,建立新的通路重建上腔静脉的回流。其方式有直接吻合、侧支静脉架桥、异体材料架桥等。上腔静脉旁路手术的途径较多:自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移植到右心耳;自上腔或无名静脉移植到心包内上腔静脉;奇静脉直接与右心耳或心包内上腔静脉吻合;自颈内静脉到右心房;自上腔静脉到右心房;奇静脉远心端直接吻合到下腔静脉;大隐静脉颈内静脉吻合术。

      (4)上腔静脉移植术:目前上腔静脉移植还不是一个很成功的术式,主要在于术后栓塞率高,术中存在如何选择移植材料和移植技术问题。以上腔静脉完全闭塞为例,手术在常温(头部降温)或低温麻醉下进行。从胸骨正中锯开。颈部可遇到丰富的侧支血管。曲张静脉如蚯状,必须小心地一一结扎止血。游离上腔静脉和左、右无名静脉,探查上腔静脉的阻塞程度及其范围。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上腔静脉的近心端及左、右无名静脉,切除闭塞段。在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间置入人造血管。用3-0号无损伤缝线先缝合远心端血管口。右无名静脉和人造血管各放两根对角牵引线,结扎后,后壁做间断外翻缝合,于血管外打结,然后再缝前壁。用同样方法做近心端吻合。吻合完成后,先开放远端阻断钳,在人造血管壁上插入针头排气,再开放近端阻断钳,如有漏血,可补缝1~2针。

      (5)大隐静脉颈外静脉吻合术:大隐静脉颈外静脉吻合术是解除上腔静脉梗阻的旁路手术之一,亦是惟一的胸腔外静脉分流术。手术目的是:游离大隐静脉全长,倒转过来与颈部静脉吻合,使上腔血液流经大隐静脉、股静脉途径回流到下腔静脉。

      2.缩窄性心包炎 见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   一、预防

      1)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抗感染。原发性纵隔脓肿以根除病因为主。静脉梗阻、受压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包炎则需要手术治疗。

      2) 在明确病人存在纵隔感染时,应积极寻找病因,查找引起纵隔感染的病原菌,再根据不同的病菌给予相应敏感的抗生素。

      2、术前准备: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除淋巴源性肿瘤采用放射或化学治疗外,绝大多数病例应行手术治疗。因为这些肿瘤虽然多属良生,但常产生压迫或感染症状。此外,纵隔肿瘤也常有恶变。因此,对纵隔肿瘤不论有无症状,均应早期施行手术切除。对于进行化疗的病人,在治疗前病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心理准备首先,根据自己的病况了解本次化疗用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了解化疗一般常识、避免心理紧张,可以配合做气功、听音乐等形式放松神经,消除紧张心理。

      2)注意休息和饮食调配化疗前病人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一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同时,饮食注意菜肴的色香味调配,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少吃油煎食物,注意饮食调配。

      3)配合医师做好必要的一些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B超、胸片等检查,必要时做CT或核磁共振等。

  • 原发性纵隔感染一般护理

      一、护理

      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抗感染。原发性纵隔脓肿以根除病因为主。静脉梗阻、受压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包炎则需要手术治疗。

      在明确病人存在纵隔感染时,应积极寻找病因,查找引起纵隔感染的病原菌,再根据不同的病菌给予相应敏感的抗生素。

  • 原发性纵隔感染饮食原则

      1、遵循医嘱,加强锻炼。

特发纤维性纵隔感染
原发性纵隔感染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十分确切的诊断少数病例由急性纵隔感染治疗后转变而来。原发性纵隔感染因真菌、组织浆细胞病嗾线菌病、结核等病因所造成。纵隔淋巴结核曾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病因,临床上出现淋巴结肿大,在急性炎症消退之后,淋巴结纤维化,收缩而转为慢性感染状态。所谓原发性纵隔纤维组织感染,常指原因不明之非特异性、弥漫致密性结缔组织纤维化之过程,亦名特发纤维性纵隔感染(idiopathic fibrosing mediastinitis)。它可侵犯整个纵隔或纵隔某一部分。纵隔纤维组织引起气管狭窄是淋巴管感染的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