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病证名。指心脾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可见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治宜补气摄血。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脾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2-5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 —— 800元)
    疾病症状:恶性贫血,气血不足,气不摄血
    相关检查:
    并发症:气虚眩晕,老年人颈性眩晕,脑血管瘤
    治疗药品:黄芪颗粒,参苓白术散,参松养心胶囊
  • 心脾两虚疾病病因

      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 心脾两虚辨证论治

    心脾两虚中医治疗

      心脾两虚证的治疗以补益心脾为大法,可选用归脾汤。但若以气虚为主,则病变多偏于脾虚,治宜补益脾气,方选参苓白术散等;若以血虚为主,病变部位多偏于心虚,治宜补养心血,方选养心汤、补心丹等。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化裁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元肉,甘草等。

心脾两虚,病证名。指心脾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可见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治宜补气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