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小儿短指-球状晶体异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未查明,但有人认为本病征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也有认为是显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本病征可有家族史,为遗传性疾病,症状可全部表现或部分表现。系因中胚叶组织过度增殖,增生的中胚叶组织营养障碍所致。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指父母的生殖细胞,也就是精子和卵子里携带有病基因,然后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会把病传给下一代。这种代代相传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遗传病。
小儿短指-球状晶体异位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治疗
小儿短指-球状晶体异位综合征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
预防和早期治疗青光眼可以采取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联合缩瞳剂为宜。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对于晶体完全脱位于前房内的患者,应及时摘除晶体。眼科疾病虽有可能被矫正,有的则因为病情恶化而导致失明。
二、预后
本病征的某些眼病有时可以纠正,也有可能发展为全盲,但不影响寿命。
一、预防
参照先天性疾病的预防方法,预防措施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所用产前诊断技术有:①羊水细胞培养及有关生化检查(羊膜穿刺时间以妊娠16~20周为宜);②孕妇血及羊水甲胎蛋白测定;③超声波显像(妊娠4个月左右即可应用);④X线检查(妊娠5个月后),对诊断胎儿骨骼畸形有利;⑤绒毛细胞的性染色质测定(受孕40~70天时),预测胎儿性别,以帮助对X连锁遗传病的诊断;⑥应用基因连锁分析;⑦胎儿镜检查。
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防止患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胎儿的出生。
小儿短指-球状晶体异位综合征一般护理
一、护理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小儿短指-球状晶体异位综合征饮食原则
加强产前诊断,减少疾病患儿出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