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色素性荨麻疹

    色素性荨麻疹(urtica pigmentosa)是一种肥大细胞病,有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斑或色素性结节,搔抓摩擦后变红发胀,常在幼年时期开始发生。1969年Nettie ship首先描述本病的皮肤表现,称为留有褐色斑的慢性荨麻疹、Unna指出本病与肥大细胞间的关系,Ellis第1个报告本病除皮肤外,其他脏器如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均可有肥大细胞的浸润。通常为良性过程,在儿童皮疹可自行消退。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儿童,一般在出生后3~9个月发...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70%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面颊及上胸部充血,瘙痒,风团
    相关检查:皮损,皮疹
    并发症:荨麻疹
    治疗药品: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黄碱苯海拉明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一、病因:

      病因不明,皮损内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因而此病被认为是一种肥大细胞的肿瘤。在病人的肝、脾、淋巴结及骨髓内也可有很多肥大细胞,因而被列为网状内皮组织肉芽瘤类疾病之一。皮肤中肥大细胞的过度集中可和先天性有关,种痘、注射破伤风抗毒不经,发生水痘或麻疹,甚至于精神遭受刺激,可促使这种先天异常性疾病出现。皮肤的色素沉着是由于黑色素增生,而斑块及结节是由于肥大细胞大量聚集所致,用路易士三联反应显示,摩擦皮损的部位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从而影响毛细血管壁的舒张及通透性,于是局部出现风团皮疹。由于本病在某些人种中多见,可见家族发病者,并有父母中1人与1~2个小孩均患本病,因此认为是隐性遗传。

  • 色素性荨麻疹一般治疗

      一、治疗:

      除了成人型外,病人一般在青年时期自然痊愈。色甘酸二钠口服20mg,4次/日,该药有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氟灭酸0.2g口服3次/日,有抗SRS-A的作用,抗组织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使痒感暂时减轻,利血平能使病情减轻,控制风疹块及痒感。

  •   一、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杜绝病源。平时保持精神欢乐,心情舒畅。同时还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加强体育锻炼。

  • 色素性荨麻疹一般护理

      一、护理:

      1.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 色素性荨麻疹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荨麻疹是在皮肤上突然出现的暂时性水肿性风团,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风团,形状大小不一。颜色为红色或白色,迅速发生,瘙痒剧烈。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咽部发紧、声哑、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有窒息的危险。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急性荨麻疹多因体质关系,又因食鱼、虾、蟹、蛋等荤腥不新鲜食物;或因饮酒;或因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因平素汗出当风,风邪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诱发。也有因为服药、注射药物引起过敏而诱发。

色素性荨麻疹(urtica pigmentosa)是一种肥大细胞病,有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斑或色素性结节,搔抓摩擦后变红发胀,常在幼年时期开始发生。1969年Nettie ship首先描述本病的皮肤表现,称为留有褐色斑的慢性荨麻疹、Unna指出本病与肥大细胞间的关系,Ellis第1个报告本病除皮肤外,其他脏器如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均可有肥大细胞的浸润。通常为良性过程,在儿童皮疹可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