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 mental disorders)是一组病因未明,以海统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以固定、特续、较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伴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楞伴有与妄想内容相联系的幻觉,但在临床相中不占突出地位。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往往没有明显的精神异常,病期虽久并不引起精神衰退。智力保持良好。本病较少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理
    多发人群:成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偏执型人格障碍,诉讼狂,暴力冲动行为
    相关检查:颅脑CT
    并发症:妄想症
    治疗药品:舒必利,奋乃静,奋乃静片
  •   一、病因:

      1.人格体质因素(20%):

      偏执症状闻易发生在偏执性人格或素质比较敏感的人,具有敏感多疑主观固执,容易激动,自尊心强,扑克命不凡自我中心,爱好幻想等特征,要强性格的基础上。

      2.社会因素(40%):

      环境中的精神病因素可能是起言不由衷的产因,社会隔离也与其发生有关,如难民,移民都较易发生偏执,Freud认为偏执症状来源于防御机制之否认与役射,一个人不会有意识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不信任,但却把它投射到他人。

      3.遗传(5%):

      临床数据统计显示该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 偏执性精神障碍一般治疗

      一、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在大多数病例中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精神障碍可得到缓解。如积极寻找引起贫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继发性贫血首先在于预防和去除病因,不论原发或继发贫血都要预防和控制感染及防止出血,注意改善饮食,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饮食,适度注意休息,减少机体的消耗。给予 含铁制剂及多种维生素治疗,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肝精等。可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或止血,可应用激素治疗。溶血性贫血 早期换血可望避免发生严重神经精神症状。同时要防止和祛除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某些药物等;G6PD缺乏症的患者避免食用蚕豆。同时,要进行躯体支持疗 法,如补充营养水分,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给予大量维生素及神经营养物质,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如给予谷氨酸、三磷腺苷 (三磷酸腺苷)、辅酶A、烟酸等。尤其治疗巨幼细胞贫血时,要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在恶性贫血或胃切除后的病人需长期接受维持治疗,有神经系统症状者 剂量要大。但补充叶酸可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此时患者血象可一过性改善,但中枢神经症状却仍存在或继续加重,故应用叶酸前要排除维生素B12缺乏的可 能。

      2.控制精神症状:由于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各类贫血的治疗,故在治疗开始须同时应用相应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原则与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

      1)剂量宜小。

      2)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和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

      3)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应选用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副作用小的短效药物,且用量宜小。对伴有幻觉、妄想及兴奋不安的患者应采用奋乃静(trilafon)、舒必利 (sulpiride)或利培酮(利哌利酮,risperdal)等药物治疗。对处于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可服用小剂量抗抑郁剂,以毒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抑郁药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文法拉辛(万拉法新)和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lorazepam)、丁螺环酮 (buspirone)等为宜。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催眠药及抗精神病药物,以免导致意识障碍的加剧。对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的病人可给予有振奋作用的药物,如舒必利(sulpiride)、奋乃静等。对失眠患者可给予易于排泄,且毒副作用小的催眠剂,如唑吡坦(zolpidem)或佐匹克隆(zopiclone)等。

      3.心理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即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顾虑进行耐心解释,劝慰和鼓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疑虑。要对患者体贴和照顾,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认知疗法,即加强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消除不适当的猜测,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计划。心 理治疗在早期合并应用时可减少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发生率,于清汉(1995)报道一组对照研究中,合并心理治疗组,精神障碍的缓解率为75.9%,遗留人格改变者为5.1%,智能障碍者6.9%,而不合并心理治疗的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69%,10.6%,9.8%。

    偏执性精神障碍辨证论治

      颇困难。可试用心理治疗,胰岛素昏迷治疗,改变工作或生活环境可能有帮助。治疗时,应与患者尽量保持良好关系,但又不能卷入其妄想之中。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发长效制剂不宜。

  •   一、预防:

      1病程可迁延数年,预后欠佳,少数起病较急,病程在半年以内者,预后较好。

      1)保持良好的心情,培养良好的兴趣,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改善自己的性格,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从而减少该病的发生。

      2)适量运动,多参加活动:活动和运动可以帮一个人心理减负,完善性格,对该病的诱发有积极的预防功能。

  • 偏执性精神障碍一般护理

      一、护理:

      1、首先取得病人信任,以便了解病人的幻觉、妄想内容。

      2、当病人叙述妄想内容时,要耐心倾听,不能与病人争辩妄想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当着病人面与他人耳语,以防引起病人的疑虑或反感,促使妄想泛化。当被涉及为妄想对象时,不要过多解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接触,注意安全。还可利用每日简单的活动干扰病人的妄想内容。

      3、在护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时要注意掌握病人的幻觉、妄想内容,对症处理。

      4、有被害妄想、幻嗅、幻味的病人吃自己做的饭。自罪妄想的病人总认为自己罪大恶极,不配吃饭,对这样的病人可将饭菜搅拌在一起,让其误认为是残羹剩饭使病人吃下。

      5、自罪妄想的病人有时还会有自杀行为,因此,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加强护理,预防自杀。

      6、若病人听到某处声音在骂他、攻击他而情绪激动时,可将病人带到那里,证实确无客观事实存在,并作好说服解释,缓解病人的情绪。

      7、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还可能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产生冲动行为,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意外的发生。

      8、当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的前驱症状时,如频繁踱步、言语挑衅、双拳紧握、急躁不安等,不要激惹病人,保持安全距离,移开周围的危险物品,并准备足够的人力控制病人,从而保证病人和他人的安全。

      9、由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是最危险的伤人者,对社会及他人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危害,因此,要及时将发病的病人送至医院进行治疗,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 偏执性精神障碍饮食原则

      一、 保健:

      1、本病好发于女性,多于30~40岁缓慢起病。病前性格多有主观、固执、好强等特征,1/3起病前有心理因素。

      2、本病初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多误为性格固执。病情明显时常有相应情绪与行为表现。主要表现为固定、持续、较系统的妄想,常见妄想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形式。妄想多接近现实、坚信不疑、不能被说服,一般不泛化。常伴有反复控告、跟踪、伤人、逃走或自伤或自杀等违法行为。

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 mental disorders)是一组病因未明,以海统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以固定、特续、较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伴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楞伴有与妄想内容相联系的幻觉,但在临床相中不占突出地位。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往往没有明显的精神异常,病期虽久并不引起精神衰退。智力保持良好。本病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