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常具有特征性的外貌,如面肌扭曲、眉头紧锁、姿势紧张,并且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虽容易哭泣,但为广泛焦虑状态的反映,并非提示抑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精神病科,心理咨询
    疾病别称:泛化性焦虑症,广泛焦虑障碍,广泛焦虑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理
    多发人群:此障碍通常开始于儿童或青少...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 6000元)
    疾病症状:焦虑,紧张,坐立不安
    相关检查:脑电图,脑电图尖波,脑电图棘波
    并发症:
    治疗药品:普瑞巴林胶囊,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
  •   广泛性焦虑障碍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研究远不如惊恐障碍深入,但也积累了一些资料。

    1.遗传

    Noyes等(1987)报告广泛焦虑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本病的患者风险率为19.5%,而正常对照组的亲属广泛焦虑障碍患病风险率为3.5%。Torgersen(1983)的双生子研究未能发现广泛焦虑障碍的MZ-DZ同病率有显著差异。Kendler等(1992)报告广泛焦虑障碍的一组女性双生子,本病的遗传度约为30%。一些研究表明,本病的遗传倾向不如惊恐障碍显著。

      2.生化

    基于苯二氮卓类常用于治疗广泛焦虑障碍取得良好的效果,提示脑内苯二氮卓受体系统异常可能为焦虑的生物学基础。苯二氮卓受体的浓度以枕叶为最高,提示广泛焦虑障碍可能有枕叶功能异常。一些脑功能显像研究发现本病患者枕叶有异常存在。临床前和临床脑显像表明各种类型焦虑和应激反应还涉及边缘叶、基底节和前额叶。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剂丁螺环酮为5-HT1A激动剂,治疗广泛焦虑障碍有效,表明5-羟色胺系统对广泛焦虑障碍发病有重要作用。

      3.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一种生理的紧张状态,起源于未获得解决的无意识冲突。自我不能运用有效的防御机制,便会导致病理性焦虑。Aeron Beck的认知理论则认为焦虑是对面临危险的一种反应。信息加工的持久歪曲导致对危险的误解和焦虑体验。病理性焦虑则与对威胁的选择性信息加工有关。焦虑患者还感到他无力对付威胁。对环境不能控制是使焦虑持续下去的重要因素。David Barlow把焦虑与恐惧区别开来,认为广泛焦虑障碍的特征在于对失去控制的感受而不是对威胁的恐惧。Noyes等(1987)报告,约1/3广泛焦虑障碍患者伴有人格障碍,最常见者为依赖型人格障碍。

      (二)发病机制

      1.易患因素

      (1)遗传:在焦虑障碍中,遗传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据研究,在单卵双生子(MZ)中所有焦虑障碍的发病一致性较双卵双生子(DZ)高。但大多数的研究没有发现遗传在各个焦虑障碍的发病有差别,因此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遗传的具体作用并不清楚。

      (2)童年经历:通常被认为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易患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焦虑是儿童常见的情绪障碍,然而大多数的焦虑儿童能长成健康人,而焦虑的成人也并非都来自于焦虑的儿童。

      (3)人格:焦虑性人格与焦虑障碍相关,但其他的人格特征也可妨碍其对应激事件的有效应对。

      2.促发因素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生常和生活应激事件相关,特别是有威胁性的事件如人际关系问题、躯体疾病以及工作问题。

      3.持续因素

    生活应激事件的持续存在可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慢性化;同时思维方式也可使症状顽固化,如害怕他人注意到自身的焦虑,或者担心焦虑会影响其工作表现。类似的担心会产生恶性循环,使症状严重而顽固。

      4.神经生物学研究

      (1)脑血流、代谢和半球活动:

    正常受验者的功能影像研究提示焦虑主要是脑血流和代谢的增加,但在过度换气和血管紧张性升高导致血管收缩时,则为脑血流量下降诱发焦虑。因此,焦虑状态下的脑血流变化并非是直线样的而是呈“U”形曲线型变化。多数脑电图研究发现在正常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患者中存在α波活动的降低、α波频率的增加,以及β波活动的增加。另外,在焦虑状态中还观察到δ、θ和慢α形式的慢波活动。

      影响血和脑电图研究提示,额叶右侧的皮质可能在对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感知和反应中扮演较为重要的作用,Davion在正常志愿者中发现额叶的左前区比右前区对经典条件反射的厌恶反应消退更快,并且对防御反射抑制更为有效。Carter发现担忧-焦虑的认知表现与整个皮质的高度活动有关,左半球尤甚。担忧不仅是焦虑的一种表现,而且可以通过言语和逻辑推理来减轻,以此可以解释左半球的高活动作用。

      (2)神经解剖区和它们的功能:

    高警觉性在焦虑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可以导致唤醒和失眠。中度唤醒可以提高注意,并因此改善行为表现。而高度唤醒则增强了条件反射,引起复杂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失常。焦虑的人睡眠浅而少,各种睡眠障碍皆可见于焦虑患者,但一般来说,主要为睡眠潜伏时间的延长(睡眠时间减少)、慢波睡眠减少、易唤醒和醒来次数增加。

      唤醒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脑干的控制,它在焦虑的生物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能蓝斑核、5-HT能中缝核和旁巨细胞核。焦虑的早期生物学理论认为蓝斑核在焦虑发生中起核心作用。育亨宾(α-2去甲肾上腺素自主受体拮抗剂),能够增加蓝斑核的活动和诱发焦虑。可乐定(α-受体的激动剂)能够降低蓝斑核的活动和减轻焦虑。其他药物的抗焦虑作用也能降低蓝斑核的活动,如苯二氮卓类和阿片类。

      一些研究者过分简单地将焦虑与唤醒相等同,并且从强度和趋避冲突的角度来描述所有的行为。唤醒不应等同于焦虑,因为唤醒水平的升高同时伴有正性和负性情感反应。焦虑是一种唤醒水平的升高,它伴有负性的情感特点。然而相对于脑干核而言,情感特性的产生更有可能是来自于边缘系统和额叶前部。

      边缘系统由杏仁核、海马、隔核和下丘脑组成,它可能是主司情绪的位点。在学习和记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Gray根据动物研究的数据建立了一个理论,认为隔海马系统对焦虑具有核心作用。即该系统对焦虑的诱导和调节都很重要,它通过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输入产生效应。来自额叶前部和脑皮质扣带区的刺激向隔海马系统提供信息而产生对期望事件的预测,然后这些预测又与真实事件互相比较。厌恶事件或内源性预测与事件的失协可以激活一个假定的行为抑制系统来对唤醒、注意和焦虑做出反应。但LeDoux发现杏仁核比海马可能更多地参与恐惧反应,即杏仁核与情绪性(包括焦虑相关的)记忆的获得有关。如有研究发现,手术切除杏仁核的患者可以确认面容,但无法识别所表达的情绪。

      右侧额叶前部皮质比左侧更多地从事情绪反应,左侧额叶前部皮质专司语言和文字,按顺序处理信息,并且抑制杏仁核的作用。脑电图和影像学研究提示至少当知觉成分存在时,焦虑可以激活右侧额叶前部的皮质。最近的研究提示小脑参与了额叶的功能,并调节焦虑反应。在动物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中层小脑损伤后恐惧反应消失、侵犯性行为减少。在影像学研究中,焦虑状态和强迫障碍的患者有小脑蚓部和蚓旁部代谢活动的增加。

      (3)神经递质:

    目前研究发现,神经系统中存在各种神经递质,其中苯二氮卓-GABA能、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神经递质系统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通路与焦虑的生物学直接有关。这些递质不仅在焦虑的发生、维持和消除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神经内分泌反应可以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通过这些生理变化对焦虑这种情绪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改变焦虑对个体的影响。

  • 广泛性焦虑障碍一般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西医治疗

    (一)治疗

      首先要排除抑郁障碍,因为就诊的慢性患者常伴有抑郁障碍,而抑郁障碍的患者也可表现出焦虑症状。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部分。

    1.药物治疗

    由于本病容易复发,各种治疗期一般不宜短于半年;有的病例需维持用药3~5年才能充分缓解。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焦虑药: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与丁螺环酮等。惊恐发作宜选用前者;广泛性焦虑症可选用其中一种。两类药物均有抗焦虑作用。常用量:

      ①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佳静安定)、劳拉西泮、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口服,具有缓解焦虑、镇静和增强睡眠的作用,该类药物可很快地控制焦虑症状,但由于药物依赖问题不能长期使用,一般于症状恶化时才用。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一般来说,可用艾司唑仑、阿普唑仑(1.2~4mg/d或0.4~0.8mg,3~4次/d)、地西泮(10~30mg/d)、劳拉西泮(罗拉)(2~4mg/d或0.5~1mg,3~4次/d),氯硝西泮(3~8mg/d)等。对广泛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的效果较其他药物为佳。长期大剂量可引起药物依赖和突然撤药时出现戒断症状,是这类药物的主要缺点。

      惊恐发作时,立即肌注或舌下含化劳拉西泮(氯羟安定)2~4mg,或地西泮(安定)10mg静脉缓慢注射。

      ②丁螺环酮:是一种非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但起效较苯二氮卓类慢,较少产生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不易引起药物依赖,因而也较适合长期使用。对广泛焦虑障碍有效剂量为15~60mg/d,分2~3次口服或5~10mg,3次/d。

      (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不仅有抗抑郁作用,也有抗焦虑作用,且无依赖性;可作为苯二氮卓类的替代药物长期使用,其中包括三环类(TCA)、SSRI、SNRI、NaSSA等。三环类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较苯二氮卓类为佳,但对躯体症状效果不佳。常用药物为丙米嗪,剂量50~150mg/d。值得注意的是,SSRI和SNRI初期使用时会一过性加重焦虑,因此开始使用时需谨慎或前几天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合并使用。临床上除文拉法辛缓释剂(怡诺思)已证明能有效治疗GAD外,并未发现其他哪一种药物特别有效,因此可根据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禁忌证而灵活用药。氯米帕明(氯丙咪嗪)、丙米嗪、地昔帕明(去甲咪嗪)效果较好,用于所有焦虑症。其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丙米嗪开始用12.5mg,1~2次/d,隔天可增加12.5mg,一般日剂量150mg,个别病人每天需用药300mg以上,视其症状改善程度而定。氯米帕明(氯丙咪嗪)用量与丙米嗪相仿。此外,副反应较小的SSRI类如氟西汀、帕罗西汀、多塞平(多虑平)等二环或其他新型药物如曲唑酮剂量(150~300mg/d,副反应也较苯二氮卓类和丁螺环酮类多)、文法拉辛(万拉法新)、噻奈普汀等,效果较好,同时还能缓解病人的抑郁心境也可选用。

      阿米替林、多塞平是一种价廉物美的药物,因其产生抗焦虑作用时的剂量较抗抑郁作用时的小,故相应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很少引起明显不适。如不良反应较明显或患者有自伤倾向,应使用不良反应较小即使过量服用也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现已用于治疗慢性焦虑障碍。可在上述药物治疗不佳时选用。因该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必须禁用某些食物,现已较少使用或需在专家指导下应用,同时应严格遵守商品说明书的内容。

      (3)β-受体阻滞剂:通常用于控制严重持续的心悸,而该症状通常对其他抗焦虑药物无效。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商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4)其他:丙戊酸钠也能有效地治疗惊恐发作,200~600mg/d,分2~3次口服。

    2.心理治疗

    可应用解释性心理治疗、放松治疗、行为疗法和催眠疗法等。

      (1)心理教育:将本病的性质告之患者,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疾病具有一定的自知力,即虽然自觉症状严重,倍感痛苦,但只是心理上的问题,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暂时不见好转,也不要担心,让患者放下思想负担,可降低患者对健康的焦虑,增进在治疗中的合作。同时帮助解决或使其适应生活应激事件。

      (2)认知行为疗法:采用想象或现场诱发焦虑,然后进行放松训练,可减轻紧张和焦虑时的躯体症状。对导致焦虑的认知成分,则运用认知重建,矫正患者的歪曲认知,包括纠正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对发病时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的不合理解释,让患者意识到这类感觉和体验并非对身体健康有严重损害,以减少焦虑、恐惧和回避。

      (3)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生物反馈信息训练患者放松,以减轻焦虑,对治疗广泛焦虑障碍有效。放松训练,如有过度通气则行呼吸控制。指导进行焦虑控制训练。

      (4)其他疗法:如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疗法、音乐治疗等,均有辅助治疗作用。如果病人出现过度换气,可用纸袋罩住病人的口和鼻,让病人吸入较多的二氧化碳,以减轻惊恐发作时过度换气引起的碱血症。

      (5)支持措施和社会措施:在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达到诊断标准前一般已在普通临床医生处就诊。在疾病的早期,许多患者对医师的讨论和保证有效。会谈时间不一定很长,但必须让患者感到被全神贯注地倾听,问题被设身处地的被理解。对于焦虑产生的躯体症状应予以准确清晰的解释,如心悸是患者对应激事件正常反应的过度注意而非提示心脏疾病。另外,帮助患者学会处理或者适应维持并加重焦虑症状的社会问题。如焦虑十分严重,可短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应注意短于3周以防药物依赖的产生。

    (二)预后

      惊恐发作起病突然,呈间歇发作。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病程多迁延数年之久。往往无明显诱因。许多患者常记不起何时开始出现症状,认为从小就是如此;在其一生中从来就没有不焦虑的时候。较惊恐障碍的病程更为漫长,且较少自发缓解。起病年龄越早,焦虑症状越重,社会功能也较多受到损害。有关预后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可能是样本不同之故。有的认为痊愈和好转率占75%,有的认为占50%以下。但是,尽管病人症状迁延不愈,但不会导致精神残疾和社会功能丧失。值得注意的是,焦虑症的自杀要予以关注,有的学者认为焦虑症的自杀并非是个别现象。

  •   广泛性焦虑障碍预防

      由于精神病学在整个医学中发展较晚,也由于该专业自身基础理论的复杂性,有相当多的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再加上旧观念的影响,精神病的病因长时期地被认为是神秘莫测的而受到忽视,从而妨碍了精神病预防工作的开展。目前精神病预防工作在一些国家中,正以不同的组织形式,采取不同的措施,结合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以及民族特点,朝着预防精神疾病这一目标前进着。

  • 广泛性焦虑障碍一般护理

      广泛性焦虑障碍护理

    保健

      当患者陷入低潮,懒得动弹,以下有些释放紧张、增强活力的方法可以试试。这十种精心设计好的运动,可让全身舒展,加快血液循环,不论何时何地,五分钟内都可做完。如果是在家里,你也可以用音乐来配合。大部份的音乐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你可以找大约三分钟长的低调子歌曲,其中多含上升拍,然后调整速度随音乐旋律运动。请记住:务必深呼吸、面带微笑,动作尽量流畅优雅,做完之后,保证全身痛快:

      转头:两脚轻轻伸开站立,距离比肩稍宽,头前倾,然后往左转,归位后再往右转。心中慢慢默数一、二、三、四。左右方向各转两回。  耸肩:把肩膀耸至耳部,然后轻轻放回去,左右肩各做五次。

      伸腰:举起两侧的手臂,与肩平高。然后从左边开始,尽可能弯腰,这时,右臂超过头顶,看着自己的手心,默数四下,然后归正。接下来再以同样方式,弯右边的腰,数到四后归位。每边流利各做五次,不要间断。

      内侧大腿伸展:双脚张开站立,双手置于臀部上,开始向右倾斜,右腿弯左腿直,伸展时,双手举过头部,双腕在头上交叉,然后归位,继续把双手置于臀部。每一边各做五次。

      风车:前弯腰,手指轻触地面,然后开始把上半身朝右旋转,身子抬起来,朝左边转下,像“风车”般转一圈,用腰出力旋转,头一直置于双臂中上让上半身伸展,每一边各做五次,慢慢做,免得头晕。

      拉腿:做完“风车”后,继续保持弯腰状态,膝部稍弯,双掌平按地上,置于双脚稍前,抬头看正前方。现在头低下来,双腿伸直,如果无法完全伸直也没关系。(柔软性需要时间训练──运动多寡的时间!)做十下后,膝盖轻轻弯曲蹲站起来,回复原先的站立姿势。

      伸手势:现在,请再把脚张开,身体转向左边,左脚指向左方,右脚与左绑跟垂直,然后朝前方伸出双臂,好象要接收别人礼物状,轻轻迎前,然后收势,左腿曲,右腿直。每一方向各做十次。

      爵士步:做完伸手势后,双脚收拢,然后弯腰低头,尽量朝膝盖靠去。抓住自己的足踝或小腿,慢慢把头贴向膝盖。不要勉强用力猛压或弹回去。深呼吸时放松,默数四下,然后慢慢仰起,回复原先站立姿势,一次伸直脊骨。

      治疗指南

      关于GAD的指南包括:

      (1)英国精神药理学协会(BAP) (Baldwin等,2005);

      (2)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3)世界生物精神病学组织(WFSBP)药物治疗焦虑、强迫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指南;(Bandelow等,2002);

      (4) 抑郁焦虑国际专家一致意见组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一致意见(Ballenger等,2001a);

      (5) 加拿大指南(ref pending);

      (6)南非基础卫生保健规则。

  • 广泛性焦虑障碍饮食原则

      广泛性焦虑障碍饮食保健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银耳莲子汤:材料:水发银耳200g,莲子30g,冰糖适量。做法:用烧水浸泡莲子至发软,洗净银耳摘成小朵,一起加入薏苡仁10g,加水煮4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银耳莲子汤是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办法。

      2、枣麦粥:材料:枣仁30克,小麦30—60g,粳米100g,大枣6枚。做法:将枣仁、小麦、大枣洗净,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功效:养心安神。

      3、 海带绿豆粥:材料:海带30g,绿豆30g,粳米100g,片糖适量。做法:先浸泡海带片刻,洗净切碎;绿豆略浸泡后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共煮为粥。食用:粥成后,加入适量片糖,随量食用。

      4、括桑叶猪肝汤:材料:鲜桑叶200g,猪肝300g。做法:桑叶冼净,猪肝切片,用清水煲汤,煮约60分钟,用食盐调味即可。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生菜等。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 避免咖啡因、番烟、酒精、药物。

      2、 避免可乐、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麦粉制品、洋芋片等易刺激身体的食品。

      3、 还需远离糖、白面粉制品、腌肉、辛辣刺激的调味料等。

泛化性焦虑症,广泛焦虑障碍,广泛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常具有特征性的外貌,如面肌扭曲、眉头紧锁、姿势紧张,并且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虽容易哭泣,但为广泛焦虑状态的反映,并非提示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