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酒精肝

    酒精性肝病是长期酗酒所致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类和酒精性肝硬化。本病在西方国家多见,80%~90%的肝硬化病因是由饮酒所引起。在我国对肝炎后引起的肝硬化比较重视,对酒精性肝硬化认为少见而重视不够。随着我国酒的消耗量增加,临床所见酒精性肝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值得今后注意。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肝病,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疾病别称:酒精性肝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多在50岁左右出现,80%有5~10...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饮食、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50%
    治疗周期:1-2年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指甲呈扇形,酒精性肝硬化,肝脏病变弥漫
    相关检查:游离肝素时间,血清总蛋白,血清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并发症:肝硬化,营养不良,贫血
    治疗药品:肝喜乐胶囊,复方木鸡颗粒,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   一、发病原因

      酒精80%~90%在肝脏代谢。经过肝细胞浆内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转成乙酸,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在乙醇氧化过程中脱下大量的氢离子与辅酶Ⅰ结合。辅酶Ⅰ被还原成为还原型辅酶Ⅰ,则使其与辅酶Ⅰ的比值上升,从而使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变化,造成依赖于还原型辅酶Ⅰ/辅酶Ⅰ的物质代谢发生改变,而成为代谢紊乱和致病的基础。

      同时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乙醛为高活性化合物,能干扰肝细胞多方面的功能,如影响线粒体对ATP的产生、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排泌、损害微管使蛋白、脂肪排泌障碍而在肝细胞内蓄积,引起细胞渗透性膨胀乃至崩溃。

      由于酒精被氧化时,产生大量的还原型辅酶Ⅰ,而成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从而促进脂肪的合成。乙醛和大量还原型辅酶Ⅰ可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使脂肪酸氧化发生障碍,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酒精引起高乳酸血症,通过刺激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和抑制脯氨酸的氧化,而使脯氨酸增加,从而使肝内胶原形成增加,加速肝硬化过程。并认为高乳酸血症和高脯氨酸血症,是可作为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生成的标志。

      二、发病机制

      近年证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1.游离脂酸进入血中过多。

      2.肝内脂肪酸的新合成增加。

      3.肝内脂肪酸的氧化减少。

      4.三酰甘油合成过多。

      5.肝细胞内脂蛋白释出障碍。

      目前认为酒精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酒精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近年证明有免疫因素参与,且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肿大的肝细胞不能排出微丝(filaments)且在肝细胞内聚积形成酒精性透明小体,并引起透明小体的抗体产生。自身肝抗原和分离的酒精透明小体,可以刺激病人淋巴细胞转化和游走移动抑制因子(MIF)活力。

      酒精性肝硬化可以查出自身免疫性特征的天然DNA抗体,和肝细胞膜产生IgG和IgA抗体。这些抗体能被肝浸液吸附。

      近年证明酒精和乙醛可以改变肝细胞膜抗原,并非由乙醛的毒性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膜。

  • 酒精肝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无特效疗法,支持疗法为主。

      1、戒酒

    后10天左右肝内脂肪可明显改善,部分肝功异常者戒酒后反应较好。

      2.肝功异常时,

    应休息,进食高蛋白及高热低脂饮食。

      3.胆碱、蛋氨酸对肝功恢复有帮助。

    维生素B1、B6、B12、叶酸、锌等补充,可使被抑制的肝细胞活性恢复,刺激核酸合成和细胞再生,锌可以促酶活性,改善对酒精的代谢。尚可治疗对维生素A无效的夜盲症。

      4.肝得健

    是磷脂及多种B族维生素的复方制剂,作用是使肝细胞膜组织再生,加速肝脏脂肪代谢,合成蛋白质及有解毒功能。口服2片,3次/d,如需用静点,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无明显副作用。

      5.肝胆能

    由对-甲基苯甲醇、烟酸酯-5α萘乙酸组成的复方制剂,作用是促进胆汁分泌、护肝、抗炎、并能抑制酒精中毒时,肝细胞的破坏作用。副作用轻微,个别出现轻度腹泻。

      6.泰特(TAD)

    其有效成分是谷胱甘肽。泰特是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其中硫氢基团(—SH)与众多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他代谢物质结合起解毒作用。可用于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及其他化学中毒。用法:300~600mg肌注,1次/d,或300~600mg小壶内加入,1~2次/d,依据病情而定。但不要放在葡萄糖液瓶内静点,防止氧化失效。副作用:偶有皮疹,停药后消失。

      7.去脂药

    腺苷酸可减少急性酒精损害后肝内三酰甘油的增加,刺激线粒体氧化脂肪酸的作用。大量ATP(分解可为腺苷)也有上述同样作用。氯贝丁酯(安妥明)可以减少三酰甘油的合成,并经酶的诱导氧化长链脂肪酸。

      8.酒精性肝病

    因代谢旺盛而缺氧,加拿大作者报告用丙硫氧嘧啶短期治疗,每天300mg有保肝作用。可降低酒精性肝病的病死率。累积死亡0.13%,对照组为0.2%。可用于重症酒精性肝病和肝硬化。

      9.辅酶Ⅰ注射

    可使半年γ-GTP升高者,经半个月治疗而下降。肝细胞氧化还原作用改善。男性激素可以促进蛋白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胶原形成和免疫反应。

      10.抗肝纤维化参阅肝硬化的治疗

      (1)青霉胺可以抑制胶原分子的交联,减少胶原生成,但不改善肝功能及生存率。

      (2)秋水仙碱可抑制细胞内微管作用的胶原转运,也可使血乳酸和脯氨酸下降,改善临床指标。

      二、预后

      脂肪肝戒酒后可以完全恢复,急性酒精性肝炎病死率约40%~50%。随访3年戒酒者50%为非活动性酒精性肝炎,少部分活动型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者25%可完全恢复,比其他原因的肝硬化好。戒酒5年生存率51.3%~63%,10年生存率25.1%。不戒酒5年生存率40%,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59%,黄疸47.9%,腹水的发生率亦高,从而增加死亡。死因为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及肝癌等。值得注意的是戒酒者肝细胞癌的发生相对增高,原因是戒酒后,病人生命常延长;酒精对肝细胞再生的抑制作用被释放,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发生癌变。

    酒精肝辨证论治

      三、酒精肝中医偏方

      轻症酒精性肝病一般无临床症状,如及时自行戒酒或针灸、耳针戒酒,或服葛花、葛根、陈皮、茯苓、砂仁、黄芩、黄连等解酒护肝中药,病变可以完全恢复,如继续嗜酒,病情将继续发展。

      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如身体肥胖,全身倦怠,易疲劳,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右上腹及脐周或剑突下疼痛等,约75%的病人肝脏肿大,肝功能不正常。主要是血清转氨酶及r-谷氨酰转肽酶增高。中医属“胁痛”、“积聚”、“痞满”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酒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郁日久化热,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治疗除及时戒酒外,可服用中药白术、茯苓、泽泻、丝瓜络、广郁金、栀子等,以健脾化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消除脂肪,消除疲劳,降低血脂,使脂肪肝得以逆转。

      酒精性肝炎常因近期集中大量饮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发热及黄疸,肝脏出现肿大和压痛,同时还可有脾大、腹水、水肿及蜘蛛痣等。实验室检查常见贫血和白细胞增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和血清磷酸酶升高。易出现多种并发症:①肝功能衰竭发病后病情急剧恶化,临床表现与重症肝炎相似,常并发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②肝内胆汁瘀积黄疸颜色较深,肝明显肿大,腹痛发热,胆红素和血清磷酸酶明显增高,谷草转氨酶轻或中度增高。③酒精中毒高脂血症溶血综合征即黄疸、高血脂和溶血性贫血。为酒精性肝炎的一种亚型,停止饮酒后,症状可消失。④酒精性低血糖大量酗酒后出现血糖过低,病人表现为心悸、出汗、神志丧失等,注射葡萄糖后可缓解。酒精性肝炎属中医“黄疸”、“胁痛”、“呕吐”、“积聚”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纵酒过度,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肤而发黄。应立即戒酒,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可予柴胡、黄芩、半夏、茯苓、陈皮、党参、茵陈、山栀、大黄等中药,疏肝利胆,清热退黄,并结合茵栀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酒精性肝纤维化症状与酒精性肝炎相似,往往需做肝穿刺进行诊断。其病因病机为纵酒日久,痰湿蕴结,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脉络受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气、血、痰互结于腹中而成积块。应立即戒酒,并服用中药柴胡、黄芪、丹参、半夏、莪术、鳖甲等,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抗纤维化,否则转为肝硬化,预后不良。

      酒精性肝硬化在早期可无症状,常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牙龈出血及鼻衄。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水肿和上消化道出血。体征可有巩膜黄疸、腹水、蜘蛛痣、肝掌,B超示肝缩小,质硬,结节性,脾大,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清白蛋白降低和球蛋白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和血清磷酸酶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酒精性肝硬化约有30%发生原发性肝癌。如继续饮酒,不进行治疗,多于2~4年内死亡。但严格戒酒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望获得很长的生存期。酒精性肝硬化病因病机为纵酒日久,气、血、痰日久不化,肝脾不调,久则及肾、肝、脾俱损,气、血、水凝聚腹中而成酒臌。中药可予柴胡、枳实、丹参、茯苓、车前子、泽泻、益母草、莪术、鳖甲、焦三仙等,疏肝理气,活血利水,消食和胃,以改善胁痛、腹胀、黄疸、纳呆、厌油腻、腹水等症状,促进肝纤维化逆转,肝硬化得到控制,肝硬化腹水即可随之消退。

  •   酒精肝预防

      1)一级预防

    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是预防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在现实生活中,要完全做到这点是不可能的。因此,退而求次之,只能要求做到尽量少饮含精的饮料。在饮酒后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服用解酒药物如葛根。

      2)二级预防

    对有大量饮酒及(或)长期饮酒的患者,应予以定期检查肝功能,必要时行肝穿刺组织活检,早期发现酒精性肝病,并确定其发展的程度。目前尚缺乏诊断酒精性肝病的特异的、灵敏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急救(缓解措施):

      早期治疗包括:

      1)终身禁酒。

      2)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尤其维生素B族,维生素A、C、K等,应予大量叶酸。

      3)有报告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脂肪肝、活动性酒精性肝炎有效,但也有报告认为效果不能肯定。

      4)丙硫氧嘧啶曾被试用过,效果不能确定。

  • 酒精肝一般护理

     酒精肝护理

     酒精肝的注意饮食、绝对禁酒。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尤其维生素B族,维生素A,C,K等,应予大量叶酸。

  • 酒精肝饮食原则

      酒精肝食疗方

      1)当归郁金楂橘饮:

    当归、郁金各12克,山楂、橘饼各25克。将上述4味同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饮服。

      2)白术枣:

    白术、车前草、郁金各12克,大枣120克。将白术、车前草、郁金纱布包好,加水与枣共煮,尽可能使枣吸干药液,去渣食枣。

      3)当归郁金楂橘饮:

    当归、郁金各12克,山楂、橘饼各25克。将上述4味同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饮服。

      4)红花山楂橘皮饮:

    红花10克,山楂50克,橘皮12克。将上述3味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饮服。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是长期酗酒所致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类和酒精性肝硬化。本病在西方国家多见,80%~90%的肝硬化病因是由饮酒所引起。在我国对肝炎后引起的肝硬化比较重视,对酒精性肝硬化认为少见而重视不够。随着我国酒的消耗量增加,临床所见酒精性肝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值得今后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