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受累器官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本综合征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斯约格伦综合征、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常与其他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风湿科
    疾病别称:舍格伦综合征,斯约格伦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古-豪二氏综合征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免疫系统
    多发人群:40岁到50岁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对症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7天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2000元)
    疾病症状:干性皮肤,反复感染,面部脱皮
    相关检查:胸部CT,血液生化六项,血清免疫球蛋白A
    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淋巴瘤
    治疗药品:金嗓子喉片,清音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   一、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

      (1)组织相容性抗原:

    近年来通过免疫遗传研究测定,某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频率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增高。人的MHC也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与干燥综合征相关的为HLA-DR3、HLA-B8。这种相关性可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据报道在西欧白人干燥综合征中与HLA-B8、DR3、DRW52相关,在希腊则与HLA-DR5相关,在日本则与HLA-DR53相关,我国干燥综合征与HLA-DR8相关。男性患者则与DRW52相关。研究发现HLA基因与干燥综合征自身抗体的产生和临床表现也有相关性,如具有HLA-DR3、DQ1/DQ2的干燥综合征都具有高滴度的抗SSA、SSB抗体,临床症状较重,且都有血管炎的表现。这些均说明某些Ⅱ类HLA基因可能为干燥综合征易感性遗传标记,它们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临床表现与疾病持续中都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非干燥综合征的健康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具有HLA-DR3或DR8。因此,遗传的基础仅是干燥综合征病因之一,尚需同时有其他因素参与方能造成干燥综合征的发病。

      (2)家族史:

    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有姐妹、母女同时患病者,这也提示了本病的病因中有遗传因素。

      2.病毒

    认为有多种病毒与干燥综合征发病及病情持续可能有关。如EB病毒、疱疹病毒6型、巨细胞病毒、逆转录病毒等。

      (1)Epstein-Barr(EB)病毒:

    它是一种常见的感染人的疱疹病毒。有激活B细胞高度增殖的性能,表现为高球蛋白血症,可转变成B淋巴细胞肿瘤。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的泪腺、唾液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EB病毒的早期抗原(EA)和DNA,说明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EB病毒处于活跃复制状态,它不断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使疾病缠绵延续;另有一些学者从正常人的唾液腺活检标本中也测到EB病毒的DNA,因此认为以EB病毒作为本病病因是值得怀疑的。

      (2)逆转录病毒:

    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可出现口干、腮腺肿大等干燥综合征样症状,且3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测到了对HIV成分P24gag蛋白的抗体;在HTLV-1(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为另一种逆转录病毒)感染者亦出现干燥综合征样症状,因此有人认为HIV感染可能是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然而HIV患者虽有口、眼干燥,但血清中不具有抗SSA、SSB抗体,它们与HLA-DR3无关。另外,部分SLE患者血清中也出现抗P24抗体,故不能说明HIV或HTLV-1是干燥综合征的直接病因。

      (3)丙型肝炎病毒:

    美国文献报道丙型肝炎病毒在干燥综合征中没有意义,除非伴随有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或其他疾病,如膜增殖性肾炎。法国一份报道发现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10%左右,这些病毒可出现在唇唾液腺,从而认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干燥综合征的病因之一。意大利学者认为丙型肝炎病毒在干燥综合征自身器官损伤方面没有作用,慢性丙性肝炎其淋巴细胞灶损伤形态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不同。

      3.性激素

    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干燥综合征患者大多数为女性,推测与雌激素升高相关。

      二、发病机制

      1.细胞免疫

      (1)淋巴细胞:

      ①外周血:

    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CD4 和CD8 亚群的数目、比值在70%~8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是正常,但它们的功能可能存在着异常。也有人报道显示CD8 是减低的。CD8 中有抑制功能的T细胞数目减少,造成B细胞大量增殖。CD5 B标记的淋巴细胞在于燥综合征中增高达30%~40%(正常人仅为15%~25%),这种细胞属分化不良或不完全成熟的细胞,它们自发分泌IgM-RF和抗单链DNA抗体(抗SS-DNA抗体)。因此干燥综合征周围血中的T、B淋巴细胞存在着明显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异常。

      ②唇腺中:

    在唇小涎腺组织间质内可以见到大量淋巴细胞聚集成灶,其中以T细胞为主,T细胞中又以具有活化标记的4B4 /CD45RO 的T辅助细胞占优势。4B4 细胞是一种被活化后有辅助记忆功能的T细胞。唇腺中大部分的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都表达了HLA-DR分子,进一步说明在干燥综合征唇腺组织内T、B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均被活化。在干燥综合征的眼结膜的小泪腺组织中看到了完全相同的变化。

      (2)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组体积极大的淋巴细胞。在干燥综合征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数目正常,但功能下降,在其外分泌腺体(唇腺)的单核细胞浸润病灶中缺乏这类细胞。

      2.体液免疫

    干燥综合征患者突出表现是高球蛋白血症和多种自身抗体,反映了其B淋巴细胞功能高度亢进和T淋巴细胞抑制功能的低下。

      (1)高球蛋白血症(hyperglobulinemia):

    95%患者的γ球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大部分呈多克隆状。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可增高,其中以IgG增高最多见,IgM或IgA也不少见。也可呈单克隆性增高。少数患者尿中可以出现κ或λ链片段。干燥综合征的高球蛋白血症较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更为突出。同时在唇腺的局部组织中B淋巴细胞也具有合成大量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2)自身抗体:

    由于B淋巴细胞多克隆的增殖,因此本病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①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

    它们与干燥综合征密切相关,也可出现在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均属IgG型。抗SSA抗体识别的抗原为细胞浆内的小RNA(hy5RNA)相连的60kD和52kD的蛋白质成分。这两种蛋白都属于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对52kD起作用的抗体80%来自干燥综合征血清,对60kD起作用的抗体往往来自SLE。约85%干燥综合征同时具有对52kD和60kD起反应的抗体。抗SSB抗体识别的为47kD蛋白,它和60kD、52kD蛋白是不同的细胞内成分。凡有抗SSB抗体者都同时有抗SSA抗体。这是因为SSB分子和SSA连接在一起。SSB的RNA可能和多种蛋白相连,包括70kD、SnRNP的A和B/B蛋白、SSA的60kD蛋白。抗SSA、SSB抗体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起了极大的作用。

      ②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RF是具有和IgG-FC段相结合性能的自身抗体,它出现在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在干燥综合征中IgM-RF阳性率约占50%,低于RA(70%),高于SLE(30%)。在我们的干燥综合征病例中RF阳性率占90%以上。IgM-RF也可出现于一些肿瘤、感染等非风湿病。在此它只代表了人体免疫失调,而无特异性。

      ③其他:

    抗心磷脂抗体(ACA)(25%),抗线粒体抗体(20%),低滴度的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10%),抗RNP抗体等。

      ④抗器官抗体:

    干燥综合征患者还可出现抗腮腺导管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胃体细胞抗体等。

      (3)免疫复合物:

    大约80%的干燥综合征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它们是有大量自身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并因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功能障碍所致。血清冷球蛋白出现,往往代表着有腺体外的损害。

      (4)细胞因子:

    干燥综合征周围血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γ)和血清内各个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异常。另有学者报道了血清中IL-2和TNF-α的水平下降。唇腺上皮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内有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提示细胞因子参与了干燥综合征局部、唇腺炎的发病过程。

      (5)免疫功能异常;

    周围血中的T、B淋巴细胞存在着明显的分化、成熟、功能的异常。干燥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有胸腺的过早衰退,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产生免疫损害。人的干燥综合征可能有类似发病机制。

      3.病理本病的唾液腺

    泪腺以及体内任何器官都可以受累。有两种主要病理改变。

      (1)外分泌腺炎:

    在柱状上皮细胞组成的外分泌腺体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浸润,这种聚集的淋巴细胞浸润性病变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它出现在唾液腺(包括唇、腭部的小涎腺)、泪腺(包括眼结膜的小泪腺)、肾间质、肺间质、消化道黏膜、肝汇管区、胆小管及淋巴结,最终导致局部导管和腺体的上皮细胞增生,继之退化、萎缩、破坏,以纤维组织代之,丧失其应有的功能。有人把唾液腺、泪腺以外组织中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称之为假性淋巴瘤。

      (2)血管炎:

    由冷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或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是本病并发肾小球肾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皮疹、雷诺现象的病理基础。

      4.中医病因病机

    干燥综合征并发恶性淋巴瘤比正常人群高,因此当淋巴细胞浸润较为突出而且细胞形态较为原始时,应注意恶性病变的可能。如果局部淋巴细胞结构出现了破坏,则说明它已转化为恶性淋巴瘤。

      病因有外燥、内燥两种,本病以内燥为多。《内经》有云:“燥胜则干”。后人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涩枯涸,干燥皴揭,皆属于燥”。燥邪之致病最有季节性,秋分以后,燥金主事,人经夏月炎蒸,液为汗耗,脏腑枯涸,致使水竭津枯,易于感燥,或岁运正当燥金司天,亦易感邪,此为外燥;人身素体之阴液不足,或久病劳伤、术后、产后,阴精受损加之年高体弱或失治误治等,均可导致津伤液燥,诸窍失却濡养,而生内燥,阴虚液亏,精血不足,清窍失于濡润,病久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累及皮肤黏膜,肌肉关节,深至脏腑而成本病。

      (1)先天不足:

    本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阴精亏损;或素体阴虚,津液亏少;或久病劳伤均可导致阴津亏虚,清窍失养,而发为本病。女子体阴而用阳,40岁以上女子天癸渐竭,精血亏虚,阴液不足,多因阴虚内热而伤津耗液,导致口眼清窍失养,经脉气血痹阻而多发本病。

      (2)后天因素:

    或为情志所伤,劳倦过度;或为久病失养,精血内夺;或为年高之人天癸将竭;或为误治、失治,如误用汗、吐、下法;或过服辛温升散之剂;或亡血失精等,皆可导致阴液不足,正气耗损,而发为本病。

      (3)六淫外邪:

    六淫中,风、暑、燥、火四邪称之为阳邪,阳热亢盛,则消灼津液;又风寒伤人能化热,风热伤人能化燥,热则耗液,燥则伤津。病初起在经在表。络脉痹阻则关节肌肉疼痛,津液干涸则口眼干燥。病久入里必损及五脏六腑。

      病机:燥从上降,肺金先受,故多肺家见症,见干咳、胸满、气逆或牵引胸臆作痛不能转侧,喘急呕吐,鼻干唇燥,舌燥少津,咽干咽痛,皮肤皲裂,寒热身痛等;肺主一身之气,感邪气滞则机关不利,肌肉关节尽痛,一身痛极;肺燥不能运布水精,中宫水液难以四布,可外溢为关节肿;燥秉乾金肃杀之气,金火同宫,万物枯萎,故古人有“火就燥”之说,气分燥热化火,迫血故可见肌肤瘀斑瘀点。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素体虚弱,阴津亏虚。其病位在口、眼、鼻、咽等清窍可累及全身,与肺、脾、肝、肾密切相关,甚则可累及心、胃,以及皮肤黏膜、肌肉关节;性质属本虚标实,肺、脾、肝、肾阴虚为主,火热燥气为标。

      本病既可初在口、眼等清窍,继而累及四肢肌肉关节筋骨,继则内舍脏腑;也可以首先出现肌肉关节症状及脏腑损害,而后出现口眼干燥征象。

  • 干燥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干燥综合征西医治疗

      干燥综合征的治疗要针对其临床的不同阶段,控制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多系统损害。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劳,戒烟酒,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干燥性角膜炎的治疗

    用0.5%甲基纤维素滴眼以形成人工泪液,可以使约50%的患者缓解症状,防止眼部并发症。对尚保存部分泪腺功能的患者,用电凝固法闭塞鼻泪管可使有限泪液聚积,缓解干燥症状。可的松眼膏有促使角膜溃疡穿孔的可能,应避免应用。

      3.口腔干燥的治疗

    可用液体湿润口腔,缓解症状;口腔唾液减少易发生感染,常见念球菌感染,局部用制霉菌素。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作牙科检查,有助于防止或延缓龋齿发生。可服用溴己新(必嗽平)16mg,3次/d,有刺激腮腺分泌作用,若腮腺唾液减少,可发生化脓性腮腺炎,及早应用抗生素。

      4.其他干燥症状的治疗

    鼻腔干燥可用生理盐水滴鼻,不可用含油剂润滑剂,以免吸入引起类脂性肺炎,皮肤干燥一般不需治疗,出汗减少者,天热时应防止高热中暑。

      5.全身治疗

    可采用激素与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亦可试用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辅酶Q10、左旋咪唑和胸腺素等,但应注意药物利弊。

      激素:病情稳定者,应避免激素治疗,合并各种结缔组织病者为激素应用的指征。可采用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缓解后递减剂量,尽早撤除激素,如需要维持治疗以隔天为妥。

      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CTX100~200mg/d(成人),硫唑嘌呤为100~200mg/d(成人)。缓解后如需要维持治疗,应选择最小维持剂量。治疗期间每周检查外周血象,如白细胞总数低于4.0×109/L或血小板低于100×109/L,应停药观察。本病用激素疗效不明显时可加用或改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激活剂:本病可试用转移因子治疗,部分病例可缓解症状,但免疫学指标无变化且有发热反应,辅酶Q10每天5~10mg,肌内注射,部分病例可缓解症状。本病可试用胸腺素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要达到治疗作用,常需治疗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病情进展迅速病例,不能及时控制症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是其最大缺点。因此胸腺素对本病疗效有待观察。本病患者良性淋巴细胞增生如已转变为恶性淋巴瘤时,按淋巴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适当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2片、维生素B6片、烟酸片。

      避免使用加重口腔干燥的药物,如利尿剂、抗胆碱能作用药物、抗高血压药物、抗抑郁药物。

      ACTH开始剂量100mg/d,肌内注射,以后逐渐减量,其总剂量为4000mg。治疗时间共6个月。

      物理疗法:超短波电疗法、频谱治疗仪、离子导入。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

      二、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燥邪犯肺:

      主症: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常伴有胸痛、发热、头痛等,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治法: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10g,石膏20g,生甘草3g,人参须10g,火麻仁15g,阿胶15g,麦冬10g,枇杷叶10g,云苓15g,南北沙参各10g。

      加减:兼有风热表证者,宜疏风润肺,方加桑杏汤。

      2)湿热蕴结:

      主症:双手发胀,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红肿,胸闷纳差,渴不多饮,溲赤灼热,大便干或坚或黏腻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四妙散加减。

      制苍术9g,黄柏9g,川牛膝9g,生苡仁20g,忍冬藤15g,萆薢12g,土茯苓12g,赤芍15g,生甘草3g。

      加减:伴有腮腺肿胀者,可加夏枯草15g,穿山甲12g;若关节红肿甚可加生石膏30g。

      3)燥热迫血:

      主症:双下肢皮疹隐隐,或连成片,色呈紫红,伴口干舌燥,甚则高热时作,舌红,舌苔薄白,脉细数。治法 清热凉血,滋阴润燥。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元参15g,当归20g,金银花30g,生甘草15g,丹皮9g,沙参15g,石斛20g,麦冬15g。

      4)气血瘀阻:

      主症:腮腺部酸胀,口干咽燥,眼干目涩,头晕目眩,皮肤粗糙,色黯发斑,四肢关节疼痛不利,舌黯少津,或青紫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5g,红花15g,牛膝10g,川芎15g,当归10g,生地15g,赤芍10g,穿山甲10g,甘草10g,桔梗10g。

      加减:关节畸形,皮肤瘀斑且粗糙者,可加水蛭6g,蜇虫10g等。

      5)阴虚内热:

      主症:长期低热缠绵,头晕且痛,面赤,耳鸣,五心烦热,腰酸足软,眼干酸涩,口干咽燥,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光剥,质干,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润燥。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

      生地12g,知母9g,青蒿12g,川石斛9g,天花粉12g,制鳖甲15g,丹皮9g,地骨皮9g,丝瓜络9g,生甘草6g。

      加减:口干者加麦冬15g。多汗者加浮小麦30g。

      6)肝肾阴虚型:

      主症:头晕耳鸣,口干目涩,视物模糊,两胁隐痛,爪甲枯萎,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肢体倦怠,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沉弦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生津。

      方药:一贯煎合杞菊地黄汤加减。

      菊花10g,生地10g,熟地10g,沙参15g,麦冬15g,首乌10g,白芍15g,丹皮9g,山萸肉15g,桑椹10g。

      7)气阴两虚型:

      主症:面色无华,气短自汗,动则气急,腰膝酸软,口干欲饮,大便干或溏,胃呆纳减,舌淡胖,舌边有齿印、尖红、少苔或苔白,或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滋阴补肾。

      方药:补肺汤合生脉散、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熟地各12g,炒党参15g,当归9g,黄芪12g,怀山药9g,白术9g,白芍9g,炙甘草6g,制首乌9g,五味子10g。

      2.综合治疗

      1)单验方:

      雷公藤多甙片:每次10mg,3次/d,应注意复查肝功能,血象。

      润燥六黄汤:生地、熟地、黄连、黄芩、黄柏、当归、麦冬、天门冬、玄参、黄精。

      活血生津丸:知母、玉竹、川芎、赤白芍、丹参、红花、枸杞子、生熟地、石斛、莪术。

      三紫汤:紫草、紫竹根、紫丹参。健脾益气增液汤:太子参、生芪、党参、云苓、天花粉、麦冬、甘草等。

      2)针灸疗法:

      A.发热:针刺肺俞、大椎、三阴交、肾俞、神门、合谷等。发热较甚者加曲池、行间,以毫针浅刺,平补平泻法。

      B.口眼干燥属肝肾阴虚:针刺肝俞、肾俞、百会、内关、阴陵泉。

      C.腮腺肿大:针刺中渚、太冲、阳陵泉。

      D.纳差:中脘、脾俞、胃俞、三阴交等穴。毫针浅刺,平补平泻法。

      3)推拿治疗:

      A.发热:点按大椎、曲池、三阴交、合谷,提拿肩井,拔十指关节,掐指甲根,再揉捏十指关节及指根部位,如此反复数遍。

      B.纳差:取仰卧位,先揉上腹部,以鸠尾、中脘为重点,然后循序往下至少腹部,以脐周围天枢、气海为重点,同时用指振法在中脘穴和掌振法在上腹部振动,再用摩法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100次。再令患者俯卧位,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用轻柔的滚法,重点在胸椎6~12椎两旁腧穴,然后在脾俞、肝俞、胃俞用较轻的手法按摩。

      4)外治法:

      A.眼炎可用复方黄芩眼药水点眼。

      B.药浴:关节肿痛者用骨科洗药外洗。

      C.皮肤干燥者外用润肤药水。

  • 干燥综合征预防

      ①保持病室适宜温度、湿度,避免外感六淫之邪。

      ②饮食均衡有营养,避免辛辣油腻之品。若消化道症状较重,纳差者饮食应进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可口服维酶素及胰酶制剂。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患者,应给予含钾高食物,如谷物、瘦肉类、鱼类、香蕉、橘子、蘑菇等。

      ③关心病人,宣教本病知识,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护理、治疗。

      ④保持口腔清洁,三餐后刷牙、漱口,减少龋齿发生,咀嚼口香糖,可刺激腺体分泌,忌烟酒,避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

      ⑤注意眼部清洁,减少感染机会,每天滴人工泪液或0.5%甲基纤维素2~3次,风天注意戴眼镜。鼻干燥者用生理盐水滴鼻,避免用油性滴鼻剂,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⑥皮肤干者忌用碱性皂液,用中性柔和皂液,擦涂润肤品。瘙痒严重者可外用中药制剂。阴道干燥者,应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⑦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患者,应注意血电解质情况,密切观察病人,注意心脏情况,避免心律失常。

      ⑧有呼吸道病变者,可予超声雾化吸入,可清洁气道,排出细小异物,防尘。

      ⑨有结节性红斑、双下肢皮疹患者应密切观察病人,注意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发生。

  • 干燥综合征一般护理

    干燥综合征护理

      1、眼睛护理

    使用人造泪液(5%甲基纤维素)滴眼和改善环境(如使用加湿器)可以缓解眼干症状,减轻角膜损 伤和不适,减少感染机会。

      2、口腔护理

    口干病人应禁烟酒,避免使用抑制唾液腺分泌的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唾液腺的残存功能可以用无糖胶母(口香糖)刺激提高其功能。注意口腔卫生和做好口腔护理,餐后一定要用牙签 将食物残渣清除,并勤漱口,减少龋齿和口腔继发感染。发生口腔溃疡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局部,再用5% 灭滴灵涂擦,避免使用龙胆紫,以免加重口腔干燥症状。对口腔继发感染者,可采用制霉菌素等治疗常见的含念珠 菌感染;对唾液引流不畅发生化脓性腮腺炎者,应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脓肿形成。

      3、皮肤护理

    对汗腺受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和瘙痒等,要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选用中性肥皂。勤换衣裤 、被褥,保持皮肤干燥。有皮损者应根据皮损情况予以清创换药,如遇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有阴道干燥瘙痒、性交灼痛,应注意阴部卫生,可适当使用润滑剂。

      4、呼吸道护理

    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保持在18℃-21℃,可以缓解呼吸道粘膜干燥所致干咳等症 状,并可预防感染。对痰粘稠难以咳出的病人可做雾化吸入。必要时可加入抗生素和糜蛋白酶,以控制感染和促进排痰。

      5、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人往往情绪低落,因此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改 善其忧虑情绪,消除悲观心理和精神负担,以积极态度对待疾玻此外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倡导健康的 生活和学习自我护理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重要因素之一。

  • 干燥综合征饮食原则

      干燥综合征食疗

      1)【参芪鸽蛋汤】配方

    北沙参30克,黄芪15克,鸽蛋10个。

      制法: 鸽蛋煮熟去壳备用。北沙参、黄芪加水煮半小时,以此汤煮鹪蛋,加调料后食用。

      功效: 益干养阴。

      用法: 可作点心食用。

      2)【首乌参豆汤】配方

    首乌10克,黑豆50克,北沙参30克。

      制法: 黑豆浸泡一夜后,先煮1小时,再加入北沙参、首乌,共煮半小时取汁饮用。

      功效: 滋补肝肾

舍格伦综合征,斯约格伦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古-豪二氏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受累器官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本综合征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斯约格伦综合征、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常与其他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