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主要是以色列氏放线菌(actinomyces israeli)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有瘘管形成并流出带硫磺色颗粒的脓液。根据现代的生物学分类,放线菌不属于真菌而属于一种厌氧细菌。由于它所引起的病变与霉菌病相似,以及按照过去的习惯,通常仍将放线菌病与真菌病一起叙述。放线菌有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与细菌相似,没有核膜。菌体呈细丝状,与真菌相似,菌丝的粗细与普通杆菌相似,一般直径不超过1μm。菌丝分支,可断裂为杆状。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本病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放射菌病,颊疡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支持治疗、中医药物治疗、西...
    治 愈 率:55%-75%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20000元)
    疾病症状:恶心,乏力,盗汗
    相关检查:免疫病理检查,涂片,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并发症:骨膜炎,肺脓肿,胸腔积液
    治疗药品:诺氟沙星胶囊,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
  •   放线菌病疾病病因

    一、病因:

      引起人类放线菌病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是放线菌属中的以色列放线菌,牛型放线菌和赖氏放线菌,还有蛛网膜菌属的丙酸蛛网菌和双歧杆菌属的艾氏双歧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微生物,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和孢子,但菌丝多无隔,呈单细胞结构;菌丝和孢子内未见到形态固定的细胞核,只有核质体分散在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无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细菌类似(主要为肽聚糖类的化合物形成网状复合体)而与真菌显著不同,核质体的主要成分为DNA,而无真核生物染色体特有的成分-组蛋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如青霉素敏感,而对抗真菌药物耐受,由于放线菌可产生菌丝和孢子,很象真菌,且因为它们所引起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真菌病难以鉴别,因此,按传统的习惯和临床需要,将放线菌病放入真菌病,这些病原菌为厌氧菌或微需氧,常是人体中的一个正常菌丛,特别是口腔中常可见到,如有外伤、外科手术后即可发生感染、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损害由中心逐渐通过窦道,向周围蔓延,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骨骼及内脏等处,可通过消化道和气管传播,极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

      二、发病机制:

      放线菌小境在口腔微生物丛中立足,是通过对口腔表面特别是牙斑(dental plaque)的黏附,牙斑是覆盖在釉面由涎蛋白和糖蛋白构成的薄层,黏附是通过蛋白与蛋白的复杂立体化学反应以及植物血凝素(lectin)糖类相互作用而取得的,后者还能介导口腔放线菌与米氏链球菌血链族(Streptococcus milleru group S.sanguis)及其他口腔菌丛的细胞共聚(cellular coaggregation),后者可以部分说明何以放线菌感染常为多微生物性,以及颈面,胸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脓肿中,何以常会分离到“伴随”的口腔菌丛,“伴随”菌丛在感染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因为它能保持放线菌生长所需的低氧张力环境,细菌须通过牙感染,操作或抽吸牙感染碎屑造成的黏膜破损,进入组织,才能致病,还可通过下消化道穿孔进入腹腔,妇女则可在生殖道发生上行性感染。

      放线菌感染同时激起化脓性和伴有剧烈纤维化的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损害内常能见到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化脓中心周围则可出现大型巨噬细胞,胞质为泡沫样,感染发展穿越筋膜,最终形成引流窦道,特别是在盆腔和腹部感染时,损害由硫磺颗粒和引流窦道虽为典型表征,但非皆有,颗粒是细菌的砂粒样凝聚物,直径1~2mm,中心染色为嗜碱性,带有嗜酸放线,在表面以珠粒样“棒状”结束,所含磷酸钙,可能是宿主与细菌磷酸酶共同作用的产物。

  • 放线菌病一般治疗

      放线菌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本病进展缓慢,预后直接与早期诊断有关.颈面型预后最好,其他依次为胸型,腹型和全身型,若中枢神经系受累则更差.病程取决于盆腔感染的程度和诊断前的期限。

      1.药物疗法,主要有抗生素和磺胺制剂。

      青霉素:青霉素为首选药。用量和疗程依病情轻重而定。每天静脉用药(1~20)×106u。大剂量较长时间应用是一次治愈的关键。 7 ~ 10 d 的静脉滴注青霉素对于迅速控制症状非常必要, 然后改用口服青霉素以维持30~45天足以彻底治愈该病。

      其他抗生素:当青霉素过敏、无效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时,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利福平等广谱抗菌药物。

      磺胺制剂:本品系磺胺甲恶唑(SMZ)、磺胺嘧啶(SD)和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

      多烯类和唑类等抗真菌制剂对本病无效。

      2.手术疗法

      所有浅部病灶及窦道脓肿等均应切除,或切开引流。肋骨、肺部病灶尽可能清除彻底,严重时可行肺叶切除。

      在外科清除病灶、引流或切开排脓前30~45天开始用药,术后尚需连续用药12~18个月,可改用口服青霉素125~500mg,6~8h 1次。轻症患者连续用药2个月或更长。为促进青霉素渗入病灶处,可加用10%碘化钾溶液10~20ml口服,每天3次。为加强青霉素的疗效,亦可与磺胺药物并用,后者每日1g口服。

      3.X线照射疗法

      颈、面部浅在的放线菌病病灶可用X线局部照射辅助治疗。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曾用碘化钾、 放射 治疗。

      4.支持疗法

      对于严重、泛发感染的患者,应注意补充营养。在抗生素广泛应用后,放线菌病的预后一般较好,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规则、充足疗程用药。颈面型放线菌病预后良好。其他类型者若能适当治疗,可避免畸形等后遗症。

      预后

      抗生素应用于放线菌病的治疗,尤其对重症和泛发病例。使得预后大为改观。治愈率很高,疾病导致的畸形和死亡已经不常见。

    放线菌病辨证论治

      放线菌病中医治疗

    宜使用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托里排脓的药方。如消疮饮加减。消疮饮原名真人活命饮,用于治疗一切痈疽属阳证者。 外用回阳熏药,熏瘘管处,熏后以红血药捻沾紫色疽疮膏,捅入瘘管内以化腐提表,促进愈合。

  •   放线菌病预防

    一、预防:

      1.因放线菌病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常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故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

      2.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引起放线菌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放线菌病有很大意义。

  • 放线菌病一般护理

      放线菌病护理

    一、护理:

      1.拔牙,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积极做好灭菌工作,避免放线菌侵入组织。

      2.注意口腔卫生,及早治疗病变牙齿,牙周和扁桃体疾病,呼吸道,消化道炎症和溃疡灶应及早处理,以免形成慢性感染病灶。

  • 放线菌病饮食原则

      放线菌病饮食保健

    一、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 芫花15克,鸡蛋3枚,同煮至蛋熟,去汤食蛋。每日1次,空腹服食;

      2、 黄精枸杞子蒸鹌鹑:黄精、枸杞子各10克,鹌鹑1对,调味品适量。将鹌鹑置水中闷死,去毛杂,纳二药于腹中,置碗中,加鸡清汤及葱、姜、椒、盐、料酒,味精各适量,盖严,上笼蒸熟服食,每日1剂。

      3、 杞膝骨头汤:枸杞子30克,牛膝15克,猪脊椎骨500克,调味品适量。将二药择净,猪脊骨洗净,剁块,与诸药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沸后,加入葱、姜、盐、料酒等,文火煮沸约2小时即成,饮汤食肉,每周2剂。

      4、 猪骨炖海带:猪排骨1000克,猪大骨2000克,海带250克,枸杞子、山茱萸、桂元肉各1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骨洗净、排骨剁块、大骨捶破、海带洗净,同入高压锅中,加清水适量及葱、姜、椒、盐、米醋、料酒等,文火蒸烂后,调入味精适量服食,每周2剂。

      5、 猪髓壮骨汤:猪骨髓1条,鹿茸5克,枸杞子、鱼鳔各3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骨髓洗净,与诸药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至猪骨髓烂熟后,加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周2剂。

      二、适宜食物:

      1、 多食富含蛋白质、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腐、牛羊肉、菠菜、豆芽之类的食物;

      2、 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且食物要干净卫生。

      放线菌病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 忌烟酒、喝浓茶;

      2、 忌吃海鱼和不新鲜的鱼。

放射菌病,颊疡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主要是以色列氏放线菌(actinomyces israeli)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有瘘管形成并流出带硫磺色颗粒的脓液。根据现代的生物学分类,放线菌不属于真菌而属于一种厌氧细菌。由于它所引起的病变与霉菌病相似,以及按照过去的习惯,通常仍将放线菌病与真菌病一起叙述。放线菌有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与细菌相似,没有核膜。菌体呈细丝状,与真菌相似,菌丝的粗细与普通杆菌相似,一般直径不超过1μm。菌丝分支,可断裂为杆状。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本病发病率有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