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肺衰

    肺衰在《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称为肺绝,曰:“病人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一日鼻口虚张短气)。”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呼吸衰竭,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衰的同时,如有神识异常之症,则为合并肺厥。肺衰是肺脏及全身多种疾病的严重后果之一,救治不及,常致死亡。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气促,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面赤唇紫
    相关检查:弥散容量
    并发症:新生儿泪囊炎,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
    治疗药品:小儿肺热咳喘颗粒4克,连花清瘟胶囊,金水宝胶囊
  • 肺衰疾病病因

      肺衰是因肺脏的各种长期疾患,或因邪毒伤肺,或心、脑、肾等脏病变及肺,使肺气衰竭,不能吐故纳新,浊气痰液内阻。以喘息抬肩,唇紫,肢凉,咳逆痰壅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 肺衰辨证论治

    肺衰中医诊断

       1.痰热壅肺证:

    喘息抬肩,咳逆痰壅,痰多而稠黄,咯痰不爽,咳引胸痛,面赤,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痰宣肺。 

      2.肺燥肠闭证:

    喘息抬肩,咳逆痰壅,胸部胀闷,喘不能卧,腹胀便秘,口苦而干,身热面赤,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沉实而数。清肺润燥、清泻肠热。  

    3.肺气阴两虚证:

    喘促短气,咳声低微,咯痰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渴,面颧潮红,舌淡苔剥,脉弱或细数。益气养阴。 

      4.阳气欲脱证:

    咳逆短气,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动则喘息尤剧,心慌心悸,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回阳(益气)固脱。

  • 肺衰预防

      【预防保健】

      1.减少能量消耗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排除顽痰,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2.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

      3.坚持每天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4.使用体外膈肌起博器呼吸肌疲劳时,可以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改善肺泡通气,锻炼膈肌,增强膈肌的活动功能。

肺衰在《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称为肺绝,曰:“病人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一日鼻口虚张短气)。”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呼吸衰竭,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衰的同时,如有神识异常之症,则为合并肺厥。肺衰是肺脏及全身多种疾病的严重后果之一,救治不及,常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