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地霉菌病

    地霉菌病(Geotrichosis)是一种偶见的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此菌为酵母样真菌,广泛分布,可寄生于土壤、蔬菜及水果上,最常波及肺及肠道。1842年由Beneff首次报道本病为一结核空洞患者并发地霉菌病。由于本病是一条件致病性感染,故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地霉病,地丝菌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肺,肠
    多发人群: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1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10000元
    疾病症状:腭部有黑色焦痂,念珠菌感染,鳞屑
    相关检查:痰液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地霉菌病
    治疗药品:诺氟沙星胶囊,氯霉素胶囊,保妇康栓
  •   一、发病原因

      地霉菌病是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最常波及肺及肠道。

      二、发病机制

      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 地霉菌病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1.碘化物 碘化物对支气管、肺及皮肤地霉菌病很有效,每天用6g,常需持续用4~6个月。用法为:20g碘化钾溶解于300ml水中,即每15ml药液含碘化钾1g。此药一般可以耐受,主要副作用是胃炎,可用牛奶或橘子水冲服来预防。如果需要,可每天肌注或静脉注射碘化钾1~2g,其他副作用有皮疹、结节红斑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免疫缺陷患者,则需选用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或酮康唑。

      2.制霉菌素 是一种多烯类抗生素,对念珠白地霉非常有效。用法为:肺及支气管地霉菌病,每天150万单位制霉菌素溶于聚乙二醇气雾吸入。建议在晚间用气雾吸入;胃肠道及口腔地霉菌病可口服或外用制霉菌素。

      3.甲紫(龙胆紫) 可每天用3个胶囊,每个胶囊含30mg甲紫(龙胆紫),其外裹以柳酸苯酯。对口腔及皮肤地霉菌病可用0.1%甲紫(龙胆紫)15%乙醇溶液,每天外涂2~3次。

      4.唑类药 适用于肺、胃肠道及皮肤地霉菌病。酮康唑每天用400mg,伊曲康唑每天用100~400mg,亦可与制霉菌素或碘化钾并用。

      5.醋酸铝溶液 对耳地霉菌病可用5%醋酸铝溶液洗涤外耳道。其后应再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6.两性霉素B 对任何地霉菌病此药无效。

  •   预防:

      1.一级预防

      (1)用过滤空气或层流空气隔离易感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等的应用,皆有一定预防作用。

      (3)加强食品管理,严防真菌污染。

      2.二级预防 由于本病非常急且严重,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毛霉菌在分泌物中常不易检到,且难以鉴别,故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证据:即发病急,病情凶恶。发病部位第一是鼻脑,继以胸腔、腹腔、骨盆、胃和皮肤。致病因素有糖尿病的酸中毒,肺部感染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肠感染的营养不良,如小儿蛋白质缺乏症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包括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分泌物、抽出物、刮取物等),可能达到迅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使用两性霉素B,隔日静注1.2mg/kg。如有糖尿病应立即控制,鼻腔部位作外科清创术。也有主张联合疗法,除两性霉素B外,加用5-Fc、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等。

      3.三级预防 及时使用两性霉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从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坏死组织作外科清创术,均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 地霉菌病一般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 地霉菌病饮食原则

      一、地霉菌病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蒲公英汤

      鲜蒲公英30克,煎汤饮用。

      2、双花茶

      银花,槐花各10克,水煎代茶饮。

      3、鱼腥草冬瓜汤

      冬瓜200克,鱼腥草15克。水适量煎汤饮用。

      二、地霉菌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吃抗真菌水果。 研究发现,椰壳的提取物对十余种常见的皮肤致病性真菌有抗菌作用,可与抗真菌药咪康唑相媲美。以椰壳水煎液外洗,可治湿疹、皮肤瘙痒;新鲜椰肉涂擦患处可治疥癣、汗斑等。用又酸又甜的李子捣烂水煎后外洗,可治湿疹和皮肤瘙痒。抑菌实验表明,25%和50%的橘皮液对常见的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香蕉中也有一种抗真菌的物质。

      2、多吃抗真菌蔬菜。芦笋含有抗真菌的物质,对念珠菌属、囊珠菌属、发癣菌属、小芽孢菌属以及表皮癣菌属均有抑制作用。此外,大蒜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多吃其他抗真菌食物。马齿苋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絮状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据实验发现,海带、海参对星状发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地霉菌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烟、酒。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皮肤瘙痒。

地霉病,地丝菌病
地霉菌病(Geotrichosis)是一种偶见的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此菌为酵母样真菌,广泛分布,可寄生于土壤、蔬菜及水果上,最常波及肺及肠道。1842年由Beneff首次报道本病为一结核空洞患者并发地霉菌病。由于本病是一条件致病性感染,故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