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脑血管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诸骏仁教授指出:“美国也是一个心血管病大 ...
调查显示,1984到1999年之间北京冠心病死亡的原因中77%是由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
日前,卫生部“十年百项”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推广项目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在北京举行,1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更加积极的医保政策,为他汀类药物制定合理的医保报销适应症(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利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可享受长期、充分的治疗,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负担,从源头上控制整体医疗费用支出。
管好胆固醇 心脏病死亡率下降
国家心脑血管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诸骏仁教授指出:“美国也是一个心血管病大国,但在采取戒烟、高血压控制、胆固醇教育三大战略之后,1970年到2002年的30年里,他们的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了52%,中风死亡率下降了63%。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2004年我们向卫生部提出CCEP立项申请的初衷。”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侯任主任委员,CCEP项目负责人胡大一教授介绍说,通过CCEP五年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临床医生认识到了胆固醇管理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胆固醇需要长期干预
但在临床工作中,也有一些技术问题应该格外予以重视。“例如在培训中我们一直强调血脂异常应根据危险度分层来治疗,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应有不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当患者的胆固醇水平降到化验单上的正常值之后,就不能继续享受医保报销了,有些患者就会因此自行停药。”胡大一说: “但胆固醇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个长期持续进展的过程,一旦停药,之前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为此,胡大一呼吁,国家在心血管疾病防控方面采取更为积极的医保政策,鼓励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坚持长期、充分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可以有效降低国家整体的医疗负担。
推荐阅读: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编辑推荐:当心脏病发病时应该如何应对。[详情:如何应对心脏病“发”?]
更多心血管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心血管疾病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