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伴抑郁患者在常规、扩冠、抗凝营养心肌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但能改善抑郁状态,而且心绞痛、 ...
冠心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常伴发情感障碍,以抑郁和焦虑为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与健康人相比,抑郁症患者患有冠心病的相对危险系数为1.5~4.4,冠心病患者患有抑郁症的相对危险系数为1.76~2.38,大量证据表明,抑郁在心血管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对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抑郁预示着预后不良[1]。在心血管患者中抑郁的患病率约为20%(相对危险系数为2.3),因此备受临床关注。我们对6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抑郁治疗对其冠心病近期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为2003年3月~2005年12月本院心内科诊治的冠心病患者,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ISFC)及WHO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既往无精神疾病病史,采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抑郁症,评分>20分,持续2周以上的诊断为抑郁患者共62例,年龄66~85(72.0±5.4)岁,其中,男38例,女24例;伴高血压的10例,糖尿病6例,同时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各组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疾病性质及合并症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加服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辉瑞公司产品)50 mg, 1 次/d,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共6周,以后随访8周。
1.3 观察项目及指标
进行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治疗前后ST段下移的改善程度,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死亡率及心律变异性等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均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的变化
具体变化见表1。
实验组HAMD分值于6、8周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见表2。
实验组的梗死率、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心肌酶谱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减少。
3 讨论
冠心病并发抑郁症较为常见,抑郁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抑郁状态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主要机制[4,5]:①皮质醇分泌亢进。最新的一项研究[6]显示:血浆可的松水平升高、超重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诱发心律失常。抑郁情绪使交感神经活动系统活动亢进,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加,通过后除极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同时由于心室肌致颤降低,易发生心室颤动导致心原性猝死;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加重心绞痛发作:抑郁情绪致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可使血小板反复激活,释放多种促凝物质及血栓素A2,导致心肌缺血;可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交感神经亢进,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促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从而引起AMI及心原性猝死[7];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还可使心率变异性减低。③血小板异常。
本研究表明,冠心病伴抑郁患者在常规、扩冠、抗凝营养心肌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但能改善抑郁状态,而且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原性猝死发生率明显降低,心功能有所改善,死亡率下降。本研究应用的抗抑郁药物曲舍林,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提取的抑制剂(SSRIs),通过阻断5-羟色胺在突触的摄取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状的目的,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世界精神病协会(WPA)推荐治疗冠心病抑郁的首选药物之一。据文献报道,SSRIs不仅可以改善抑郁情绪,还可以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出现血栓的可能性[8],SSRIs用于治疗过程中,其心脏毒性、抗胆碱能及抗组胺不良反应均较小,并且引起低血压的风险也较小[9];SSRIs有轻微减慢心率作用,它可使心率平均下降4~8 次/min[10];同时,SSRIs还可能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本组治疗期间除个别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外,未发生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同时其顺应性较好,适合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抗抑郁治疗。近几年来,我国心血管界从心血管病预防加治疗角度创立了“双心医学”的概念和模式,逐渐重视心理干预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