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心阳虚

    心阳虚,中医术语,即“心阳不振”。是心气虚的重症。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多见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老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支持疗法
    治 愈 率:50-60%
    治疗周期:20-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怕冷,四肢发冷,面色灰暗
    相关检查:
    并发症:急性右侧心力衰竭,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
    治疗药品:金匮肾气丸,柏子养心丸,通心络胶囊
  •   心阳虚病因

      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则胸闷气短。劳累耗气,故稍事活动后症请加重。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气虚血运无力不能上荣则面色淡白或晃白,舌淡苔白;血行失其鼓动则脉虚无力。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气虚及阳,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兼见畏寒肢冷;心阳不振,胸中阳气痹阻,故见心痛;舌淡胖苔白滑,是阳虚寒盛之征;阳虚无力推动血行,脉道失充,则脉象微细。若心阳衰败而暴脱,阳气衰亡不能卫外则冷汗淋漓;不能温煦肢体故四肢厥冷。

  •   心阳虚预防

      治法:温通心阳,回阳救逆。

      方药:桂枝甘草汤加减或四逆汤加减。

      附子、肉桂、干姜,五味子,桂枝等。

心阳虚,中医术语,即“心阳不振”。是心气虚的重症。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多见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