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可能与经前期性激素紊乱有关,主要是由于雌激素与黄体酮失调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精神障碍。
2.月经期精神障碍 其原因可能是在月经前半期雌激素分泌增多,黄体酮分泌减少而出现的躯体症状、性冲动和情感不稳等临床表现。
3.妊娠期精神障碍 是在妊娠过程中由于脑垂体为主的内分泌病理生理改变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也与精神因素本人性格有一定关系。
4.产后精神障碍 一般认为内分泌因素起一定作用。妊娠时甲状腺素、皮质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及黄体酮均不同程度增加,而分娩后由于胎盘的娩出,绒毛膜激素迅速减少引起黄体酮分泌障碍和比例失调可能成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另有报道认为分娩时儿茶酚胺减少与产后抑郁有关。病前人格缺陷以及分娩本身都可削弱产妇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抵御能力,可诱发产褥期精神障碍。产后大出血及产褥期感染也可能是其促发因素。
5.更年期综合征情绪障碍往往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6.周期性精神病病因迄今未明 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障碍有关。
(二)发病机制
1.月经期精神障碍
是行经的同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和行为改变,其原因可能是在月经前半期雌激素分泌增多,黄体酮分泌减少而出现的躯体症状、性冲动和情感不稳等临床表现,症状在月经期最明显,月经后消失,次月月经期又复发,但也有报道性冲动在月经期降低,月经后升高,直至中期。
2.妊娠期精神障碍
(1)内分泌改变说:妊娠早期3~4个月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系统处于动荡变化中,此时妊妇易产生情绪不稳、易激动、焦虑等。在以后的妊娠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又相对保持平衡,此时精神活动也较稳定。在妊娠后期3个月内分泌系统又发生变化,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雌激素分泌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胎盘开始衰老等,此时又易出现精神障碍。
(2)心理和性格因素:生活事件,如家庭、工作等不愉快可诱发本病,病前性格内向、固执、敏感、多疑、恐惧等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3)既往或家族中有精神病史,或家族中有妊娠期精神障碍者易发本病,(国内袁氏报道了一组祖孙三代4例妇女在妊娠时均出现了精神障碍)。
3.更年期综合征精神障碍
(1)生物学因素:性腺功能减退,特别是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和(或)孕激素、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升高,造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失调,引起内分泌功能及代谢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不少学者倾向于雌激素缺乏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是,
①有研究证明更年期出现的抑郁、焦虑及躯体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性激素水平有关;
②Keer等认为抑郁情绪是雌激素的缺乏,导致了血中游离色胺酸浓度下降,抑制了5-HT的合成。
③有临床文献报道,雌激素能提高更年期妇女的不良心境和认知功能。我们有关本病多因素研究中也提示性激素的变化在更年期情绪障碍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单纯生物学因素,不能给本病作出圆满解释,因为并不是所有妇女在更年期都会出现症状,而激素代替疗法也并不能完全和满意地消除症状。在更年期伴有和不伴有精神障碍的两组对照研究表明,两组的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无显著差异。
(2)心理社会因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甚多,涉及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几十种之多。可归纳为,个性特点(内向、情绪不稳、神经质等)、行为方式、经济状况、居住环境、文化背景、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更年期的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既往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等。
4.周期性精神病
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障碍有关,临床和内分泌实验研究表明本病与间脑-脑垂体、下丘脑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患者具有卵巢功能不稳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性腺功能不足;心理因素在本病的诱发上也起作用,据调查在35%~75%病人在起病上有精神刺激,患者的性格特征多为敏感、多疑、胆小、脆弱(占50%),热情、活跃、易激惹(占35%)。而临床表现与性格也有一定联系。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治疗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西医治疗
1、经前期综合征
(1)药物治疗:以解除躯体症状为主可服溴隐亭(bromocriptine)2.5mg,2次/d于每月月经来潮前连续服用2天可使患者乳房胀痛 消失。
(2)心理精神治疗:以消除患者的疑虑为目的,避免心理因素应向患者讲述有关经前期的心理卫生知识消除不必要的猜测和疑虑。
(3)精神障碍的处理:对焦虑抑郁症状严重者可采用抗焦虑剂如丁螺环酮、劳拉西泮(罗拉)及抗抑郁剂如氟西汀治疗,一般可取得明显疗效慎用氯丙嗪之类药物
(4)调整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采用促性腺激素,同时合并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泛酸钙/烟酰胺(复合维生素B)限制盐类的摄取。
2、月经期精神障碍
药物治疗:
以激素治疗为主可用雌激素和ceotagen或甲状腺素制剂等均可预防周期性发病也可应用雌激素和ceotagen合并治疗。雌激素治疗,从月经终止后立即应用雌激素15天再口服促性腺激素10天。也可采用雌激素和促性激素两者隔天交替注射各5次甲状腺素治疗时则应从上次发病周期结束后给予干燥甲状腺素30~100mg用药前必须做基础代谢检查。
3、妊娠期精神障碍
药物治疗:
(1)为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各类药物均应慎用。而妊妇所需药量比一般人要大剂量偏小效果不佳,但剂量愈大但对胎儿的影响则愈重,故终止妊娠是减轻精神症状减少病人痛苦和家庭负担,免留后患的良策终止妊娠后一般在1~2周内症状就会消失。
(2)重症可酌情应用激素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等精神障碍可采用抗焦虑药如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
4、产后精神障碍
(1)预防和控制分娩前后预防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2)避免负性生活。
(3)精神障碍的处理:可对症选用各类精神药物。对兴奋躁动可用少量氯丙嗪舒必利等抑郁状态可用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或抗焦虑药物。对重症抑郁具有强烈自杀行为或不能控制的兴奋应考虑电休克治疗。
(4)应终止母乳喂养。
(5)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产褥期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对病人要耐心关心和体贴。要解除患者的疑虑,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并说服家属尤其是丈夫对患者给予爱抚消除其“孤独感”减轻其精神压力。
(6)意识障碍及抑郁病人要注意安全和预防自杀。对兴奋躁动患者可服用小量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氯丙嗪等,对抑郁状态可应用抗抑郁剂如氟西汀等。对具有强烈自杀行为、木僵状态或不能控制的兴奋应考虑电休克治疗。预后通常良好,但再次妊娠的复发率约为20%对那些产后精神病的高危产妇应采用对应性预防措施。
5、更年期综合征和更年期精神障碍
(1)激素疗法:雌激素及雄激素单独或联合应用。
(2)心理治疗:个人家庭和社会对更年期的生理心理改变要有所了解和正确对待如出现某些症状要给予理解、同情和照顾。事实上,绝大部分病人经过恰当和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安度这“多事之秋”的
(3)抗精神药物对症治疗:可用抗抑郁、抗焦虑、抗精神病药
6、周期性精神病
(1)发作间歇用内分泌制剂治疗:如高剂量甲状腺素60mg,每晚1次重者可增至90mg黄体酮在月经前10天开始肌内注射每次10mg1次/d10天为1疗程或用避孕药建人工周期(月经结束开始服药,21天后停药,在下次月经结束后建立第2个周期),也可用丙酸睾酮(丙酸睾丸酮)25mg肌内注射每周1~2次10~20次为1个疗程,过量可有体毛增多。以上疗法可单独或联合应用。
(2)精神症状发作期可对症治疗:对兴奋躁动、或精神错乱状态,可用抗精神病舒必利奋乃静等药物抑郁焦虑癔症样症状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物。一些作者的经验,在间歇期适当用维持量精神药物药对预防再发也起一定作用。
(3)心理精神治疗:在发作间歇,可针对个别情况进行家庭及个体心理治疗。
预后:
周期性精神病起病急、恢复快、病程短,一般5~10天周期发作可每月隔月或数月少数甚至1~2年发作1次病后不遗留任何精神缺陷。产后精神障碍预后通常良好但再次妊娠的复发率约为20%。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辨证论治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①党参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枣仁10克,远志6克。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加减:加仙灵脾10克,仙茅10克以温肾壮阳。
②党参2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黄芪20克,扁豆20克。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加减:加仙灵脾10克,菟丝子15克,鹿角霜15克,以温肾阳。
③党参20克,黄芪20克,熟地10克,五味子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加减:不喘者,减紫菀、桑白皮,加温补肾气之晶,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有寒象者,加附子、肉桂等。
④合欢皮15克。
服法:水煎分服,再冲服蛤蚧粉5克,每日2次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预防
对围产期女性为了保证母亲胎儿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和优生从确诊妊娠起就应进行积极监护和研究认真执行孕产妇的管理制度更年期女性应该了解一些更年期生理卫生知识明白这是一个生理过渡时期,经过1~2年就可自然缓解有利于解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同时家庭成员邻居、伙伴同事们也应了解更年期的主要表现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她们关怀和体谅此外要避免过重、过累过度紧张的工作劳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尽可能避免不良精神刺激,给她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平时加强身体锻炼但不能过分不能太剧烈和紧张,要量力而行多参加集体活动,包括娱乐活动。调整睡眠习惯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对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较明显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但最好还是请医生诊治对一些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症状及月经改变、阴道异常出血等,不要轻易用更年期综合征来解释而应当首先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患后再进行心理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治病同时,更年期妇女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妇科检查和防癌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护理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护理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
1、妊娠期精神障碍大多出现在妊娠早期3~4个月及妊娠后期3个月内。Abely(1956)系统报道了妊娠期精神障碍Ki enle(1967)提出妊娠期精神障碍以情感易冲动意欲改变为主。发病率据国外统计约为1%。国内有报道发生率约为0.1%~0.5%,早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约为10%。
2、产后精神障碍又称产褥期精神障碍(puerperalmentaldisease)系指分娩后6周内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产妇所出现的精神障碍其是否为一个独立疾病单元,尚有明显的分歧大多都认为“产后精神病”除起病在产后分娩仅为诱因外,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相应的精神病无异,如因合并产褥感染引起的精神障碍与感染性精神病相同;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与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类似;那些呈现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者则应归入该疾病分类中因此不支持把它另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本病也不存在于现今国内外精神疾病的分类系统中如ICD-10、DSM-Ⅲ-R中并没有这一分类但也有认为不能完全排除存在少见具有特色的产后精神病。本病在产褥期妇女中的发生率还较高,约为0.8%~5.4%。以初产妇居多常在产后1~2周内发病。本病大多预后良好,恢复后再次妊娠分娩者约20%可复发。
3、更年期的定义各家意见不一,它是成熟性腺的衰退期,也是从中年向老年过渡时期。女性大约在45~55岁左右以月经不规则为开端至完全闭经的2~3年时间内,期间内分泌系统发生异常波动而产生以多种自主神经症状为特征的全身性综合征-临床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一般认为完全停经1年后可认为是更年期的结束,但也有报道可长达10年直至进入老年期部分男性(年龄约在50~60岁之间)也有更年期的变化,即所谓“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其症状较女性更为复杂。有人统计273例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以神经症样症状最多见,常伴有阳痿但自主神经症状较少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各家统计为10%~80%不等其差别主要原因是诊断标准的不一致它可发生在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此阶段75%~85%的妇女可出现某些精神和躯体症状但症状严重而就医者仅占15%。
4、周期性精神病是指按月经周期多次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即与月经周期基本一致有明显间歇期的周期性急性精神障碍。本病是否是一个独立疾病单元,抑或一种综合征归属未定发病率较高约为10%~15%。发病年龄在15~20岁,以未婚女性占绝对多数。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原则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保健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适当摄入脂肪 男性如果摄入脂肪的量减少,就会使精子的生成受到限制,性欲下降甚至不育。
2、多吃一些优质的蛋白质 一些动物性的食品本身就含有一些性激素,能够促进性欲以及精子的形成。
3、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C对性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维生素A和E在促进睾丸的发育以及增加精子的生成并提高活力等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另外,会导致性功能异常的食物要谨慎食用,如猪脑、冬瓜、兔肉、杏仁等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