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奶癣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出液减少,肤红减退,为好转的现象。本病即「婴儿湿疹」。多见于肥胖婴儿,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皮肤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婴儿湿疹,胎敛疮,湿饮疮,干敛疮,湿饮疮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一般经过治疗98%都能有效治疗。
    治疗周期:周期2-3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疾病症状:黄色发亮结痂,剧痒,红斑样皮疹
    相关检查:皮肤病理检查,皮肤试验
    并发症:丘疹性荨麻疹,牛痘样水疱病,新生儿脓疱病
    治疗药品:脂肪乳注射液(C14~24),脂肪乳注射液,盐酸特比萘芬乳膏
  •   一、直接病因

      引起宝宝湿疹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的宝宝就容易发生湿疹。

      大约20%的婴儿会对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现象,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湿疹,严重者可出现腹泻, 甚至便血。一般婴儿只是对牛奶蛋白不耐受,但个别孩子对母乳蛋白也不耐受。这种不耐受表现多于生后1~2月开始,逐渐加重。生后4个月左右往往达到高峰。 随着辅食的添加,情况多开始好转,一般2岁左右逐渐消失。但有些孩子皮疹会越来越重,今后出现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甚至过敏性哮喘。

      二、诱发因素

       发生了湿疹的宝宝,许多物质又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接触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毛制 品、化纤物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革及羽毛、发生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暖、寒冷等,都可以刺激宝宝的湿 疹反复发生或加重。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小儿湿疹,好发生在孩子的肛门周围,常伴有蛲虫感染,称为蛲虫湿疹。

  •   一、预防

      1.衣着

      ①避免穿化纤或毛织的衣服,最好穿棉质衣服。冬天需羊毛衣物,应该先穿棉质衣服,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穿夏天应选择吸汗、透气的衣服,并且在出汗后马上更换。

      ②避免使用强烈洗衣粉洗衣服

      ③穿衣要适量,不宜过多。

      2.饮食

      ①避免喂食过多,造成消化不良,损伤脾胃

      ②避免吃会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者可以尝试喂食少量,慢慢加量,让小儿逐步适应。若对牛奶过敏,食前时应多煮沸几次,或者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来替代。并且不应往牛奶中加过多的糖。

      ③应该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同时避免使用含防腐剂或人工色素的食物。

      3.居住

      ①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宜过热

      ②保持清洁,定时清洁,减少细菌真菌等变应原,减少室内尘埃飞扬。

      ③避免给毛毛公仔作玩具

      ④尽量避免饲养有毛的宠物及种植花粉的植物

      4.在行为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避免在猛烈太阳下进行户外活动

      ②避免过热,出汗过多。出汗后应马上用毛巾擦干。

      5.不宜接种牛痘。

婴儿湿疹,胎敛疮,湿饮疮,干敛疮,湿饮疮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出液减少,肤红减退,为好转的现象。本病即「婴儿湿疹」。多见于肥胖婴儿,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