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

    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毛囊性粟粒性狼疮,粟粒狼疮样结核症,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病,颜面雀啄型血风疮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好发于青年及中年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口干舌燥,舌质红绛,丘疹
    相关检查:皮疹,皮肤试验,真菌组织病理学
    并发症:脓毒症和菌血症
    治疗药品:散结灵胶囊,连翘败毒片
  •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确定。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病程有自限性,有自然痊愈的倾向。而且常不并发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皮损中亦找不到结核杆菌,抗结核治疗无效,故近来认为本病与结核无关。某些细胞免疫检查显示异常。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过去认为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

  •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一般治疗

      一、治疗

      可参考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对于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现倾向应用激素和氨苯砜治疗。中药可用消疮饮、解毒凉血汤。

      二、预后

      病程有自限性,有自然痊愈的倾向。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辨证论治

      1.湿毒郁阻型治法 除湿解毒,活血软坚。方药:白术10g、茯苓10g、枳壳10g、厚朴10g、薏仁米15g、丹参15g、丹皮15g、双花15g、连翘15g、鬼箭羽15g、夏枯草15g、野菊花15g、生牡蛎15g。

      2.内热感毒型治法 清肺胃热、活血解毒、软坚散结。方药:黄芩10g、黄连10g、生栀子10g、桑白皮15g、地丁15g、连翘15g、赤芍15g、夏枯草15g、鬼箭羽15g、野菊花15g、土贝母10g。

      3.单方成药 连翘败毒丸、活血消炎丸、散结灵。

      4.外用药物 黑布药膏、化毒散膏各半混匀外用。

  •   预防原则:主要是发动群众,大力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杜绝传染途径。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一般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饮食原则

      1、宜食

      必须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可多饮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蛋、瘦肉、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2、慎食

      不食用或少食用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无花果、紫云英、油菜、黄泥螺以及芹菜等,如食用后应避免阳光照射。磨菇、香菇等蕈类和某些食物染料及烟草也会有诱发sle的潜在作用,也尽量不要食用或少食用。 不宜食用含脂肪较多的油腻食物,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毛囊性粟粒性狼疮,粟粒狼疮样结核症,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病,颜面雀啄型血风疮
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