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受伤的“蝌蚪”们 现在,人类精液的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是勿庸置疑的事实。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降低幅度越大。 ...
现在,人类精液的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是勿庸置疑的事实。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降低幅度越大。
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系发育的终端产物。在精子形成的过程中,DNA会被损伤,而且损伤后不易修复。另一方面,与其他体细胞相比,精子对各种毒物更为敏感,更易受到伤害。
精液质量的降低,直接导致人类生育能力下降。目前不孕不育率、流产率、生殖系统肿瘤及新生儿尿道下裂等先天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性早熟、男性女性化等性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这都被认为与精液的质量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复杂多变的“杀手”们
人类精子既容易受到伤害,又难以修复的特性,使众多因素成为常见的精子“杀手”:
人见人恶的环境污染
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污染。有一类“环境激素”,又称为“类激素”、“内分泌干扰物质”,是存在于环境中,具有类似雌激素特性的化学物质。它们进入人体后,会作用于精子发育的多个环节,导致男性精子发育畸形、数量和质量下降,使女性受孕率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