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疖的中医辨证论治

疖病 2011-03-11 08:56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一、内治法 (一)热毒蕴结多见于气实火盛患者。轻者疖肿只有1-2个,也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感受热毒之邪,热毒蕴于 ...

  一、内治法

  (一)热毒蕴结多见于气实火盛患者。轻者疖肿只有1-2个,也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感受热毒之邪,热毒蕴于肌肤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故见疖肿,热毒内蕴,故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二)暑湿蕴结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单个或多个成片,疖肿红、热、胀、痛,抓破流脓水;伴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暑湿热毒之邪蕴阻肌肤而成暑疖;暑湿蕴遏,体内热气不得外泄,湿热内郁而有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症。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味。热毒盛者,加黄芩、黄连、生山栀清热泻火;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敌清热利尿;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三)体虚毒恋疖肿散发于全身各处,此愈彼起,不断发生,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疖肿颜色暗红,脓水稀少;常伴低热,烦躁口渴,或乏力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分析:正气虚损则卫外不固,抗邪无力,易感受邪毒而致皮肤疖肿,气血不足,不能酿化,故脓水稀少;正虚毒恋,故迁延不愈;低热、烦躁、口渴为阴虚内热之症;肢软乏力为气虚之象。

  治法:扶正解毒。

  方药:四妙汤加减。阴虚口渴甚者,加天冬、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如有消渴等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二、外治法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银花露或菊花露凋成糊状外敷。遍体发疮,破流脓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

  脓成则切开排脓,用九一丹掺太乙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俊琦)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外耳道疖肿的诊治
    剧烈耳痛,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很有可能是的症状。疖肿成熟后,隆起处变软或显露脓头。疖肿溃破后,外耳道流出少量脓血,耳痛随之减轻。
    84206次观看数 2011-03-11 08:56:01
  • 疖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热毒蕴结多见于气实火盛患者。轻者疖肿只有1-2个,也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感受热毒之邪,热毒蕴于
    84207次观看数 2011-03-11 08:56:01
  • 正确使用皮肤病外用药
    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是奇痒难受,到医院里去诊病,医生除了开处方给病人打针、吃药外,多数医生会再配些外用药给病人,要病人通过外搽药物减轻或治愈皮肤病;这种治疗往往要病人自己进行,所以病人不懂得正确使用外
    84208次观看数 2011-03-11 08:56:01
  • 轻浅热疖,自疗效果好
    疖是肌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皮肤上出现红肿疼痛的炎性小硬块,随处可发生,俗称“热疖”,发生于暑天的又称“暑疖”。患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慢性疾病或阴虚内热者、营养不良者易患本病。疖病变比较
    84209次观看数 2011-03-11 08:56:02
  • 七叶一枝花治疗皮肤病有良效
    治疖肿:七叶一枝花50克,川黄连50克,黄芩40克,黄柏40克。上药入麻油600毫升,煎熬至药枯为度,去渣,加入白蜡适量浓缩成软膏,名曰“三黄膏”。每次取药膏适量外敷患处,可治疗面部疖肿疼痛
    84210次观看数 2011-03-11 08:56:02
  • 怎样贴膏药
    膏药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着等优点,是家中常备药物。虽然贴膏药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其中学问却不少。 使用膏药前,患者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膏药是一种颇有特色的中药制剂,将中药制成膏状、
    84211次观看数 2011-03-11 08: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