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

小儿病毒感染 2011-03-06 09:02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中医病名 心悸,胸痹,温毒。 定义及释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性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的变性或坏死性病变,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 ...


  中医病名

  心悸,胸痹,温毒。

  定义及释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性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的变性或坏死性病变,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

  病 因

  西医病因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种类甚多,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5型最常见。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

  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纤维引起变性或坏死性病变。通过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急性心肌炎实验研究,至少有二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肌损伤机理已经明确,一种是病毒的溶细胞作用,另一种是病毒诱导产生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感染的心肌细胞的杀伤作用。此外,在本病发病机理中,亦可能有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参与。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病机探微

  中医学认为,本病以外感温热邪毒为主要发病因素,而劳累过度、情志损伤等亦可致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病机要点为邪犯人体,心气受损,痰饮内停或瘀血阻络。主要病理产物为痰饮及瘀血。究其病性,在本为心气不足,属虚,在标为热毒、痰饮、瘀血,属实。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本病在临床一般先见发热、咽痛、泄泻,继之出现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临证之时应首先分清虚实缓急。若仅见心悸,胸闷,头晕等为轻、为缓,可因证施治。若兼见气喘倚息不得卧,口唇青紫,自汗不止,肢冷畏寒则为急、为重,须急以救逆。

  (一)急性期

  1.邪毒内蕴

  主证:初见发热咽痛,鼻塞流涕,泄泻腹痛,继之出现心悸,胸闷气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心肌炎患者的营养及饮食疗法
    ●忌烟酒:烟和酒都是对心脏有害无益的东西,应尽量避免。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等。 ●饮食宜清淡:不宜吃过咸和油腻辛辣的食品,以免加重心脏的负
    74998次观看数 2011-03-06 09:02:49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家庭按摩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指按揉心俞穴并直推至膈俞穴,反复操作1~3分钟。 (2)以拇指点揉至阳穴1分钟。 (3)以单掌直擦脊柱及脊柱两侧
    74999次观看数 2011-03-06 09:02:49
  • 患病毒性心肌炎多静养
    有些人感冒后很快就痊愈了,但是也有一些人感冒后出现了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这时要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及时就诊。 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上,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病毒性心肌
    75000次观看数 2011-03-06 09:02:49
  • 怎样正确认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问: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有哪些先兆? 答:病毒性心肌炎有三种类型,即一般型、暴发型和隐匿型。一般型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
    75001次观看数 2011-03-06 09:02:50
  • 小儿呕吐要查清幕后黑手
    近来因呕吐症状到医院就诊的婴幼儿明显增多,不少家长认为是饮食不当让孩子吃坏了胃口,而实际上很多患儿是被轮状病毒肠炎“袭击”了。
    145588次观看数 2013-07-21 11:24:31
  • 冬天宝宝们易得且易传染的疾病有哪些
    冬季依然是宝宝们爱生病的季节,所以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护理工作一定要做的到位,在此为妈妈们提出四种宝宝冬季易得且易传染的疾病,希望妈妈们平时多加的注意!
    163424次观看数 2013-10-27 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