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急性心梗的“真实写照

心肌梗赛 2013-08-18 13:46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清晨是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近年来不仅发病继续增多,而且还呈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

  “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正是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真实写照。

  仔细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其实一百多年前,学者们已经观察到心肌梗塞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

  近来对一组连续两年共58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发现,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39%。其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春、夏、秋三季8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月平均发病人数增高43%。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还与时辰有关,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更明显,早上5至6时,发病率最低;7至8时是5至6时的2倍;8至9时是5至6时的3.1倍,与美国学者报告的约40%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

  天人合一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规律简单地说,上述是“天人合一”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映。天气寒冷,气温下降,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动脉血栓。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体内生理代谢增强,综合一系列变化,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面对心梗,一两预防胜过一斤治疗。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代偿能力减退,加上原有病变,使冷天及清晨的不利影响如雪上加霜,表现得更加明显。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专家提醒患儿心肌炎早发现早治疗
    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专家提醒父母别把宝宝感冒不当一回事,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心脏异常的“蛛丝马迹”,及时送医确诊、救治,以防发生不测。
    144522次观看数 2013-05-29 13:32:10
  • 黄金救护,心肌梗塞患者重获新生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145142次观看数 2013-06-26 17:46:39
  • 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抢救一位急
    2011年5月17日夜里,患者李某,男,50岁。因“突发胸痛半小时”被紧急送到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入院后急查心电图,心跳只有25次/分,低血压,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
    145143次观看数 2013-06-26 17:48:36
  • 年轻人 别给你的心脏“添堵
    现代节奏快,压力大。 加班、熬夜、应酬……高强度的工作让诸多职场人士紧张、急躁、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很多人因此成为心脏病高危人群却不自知。
    145144次观看数 2013-06-26 17:50:43
  • 急性心梗的“真实写照
    清晨是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近年来不仅发病继续增多,而且还呈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146116次观看数 2013-08-18 13:46:42
  • 专家建议:预防心梗要从儿童时期做起
    中青年患心梗比老年人更危险。专家建议,预防心梗要从儿童时期做起。专家介绍,现在得心梗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屡见不鲜,心梗发病年龄越来越低
    175723次观看数 2014-01-31 10: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