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滥用耳毒性药物仍是儿童后天致聋主因。 ...
据了解,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滥用耳毒性药物仍是儿童后天致聋主因。
很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本来是在很多危及关头,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的利器,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成为剥夺儿童听力的罪魁祸首。很多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过于随意使用抗生素,直接造成很多尚无法清楚表达自己意图的孩子失去了继续拥有声音的权利。由于从小无法了解声音,也就失去了说话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因此,对于很多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稍有伤风感冒头痛脑热便大量使用——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如果确实因为治疗需要服用这些有“耳毒性”副作用的药物,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在服药期间的反应:如何孩子有异常的眼花、头痛头昏、夜间多梦、面部麻木、耳鸣、耳部满胀感、呕吐等等,都必须及时停药和就医。
据专家介绍,在抗生素中很多品种都具有明显的耳毒性:第一类是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另一类是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很多药物都会造成对听力不可逆的损伤,留下终身的遗憾。这种原因的后天性耳聋是最应该被预防和杜绝的——因为这是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和预防的。
专家称,耳聋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能有效降低聋哑的发生率。
爱耳须预防常见耳病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它是导致传导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症状是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逐渐下降,合并胆脂瘤者,可引起多种颅内、外并发症。
预防:尽量避免感冒及耳进水,减少急性发作;应尽早接受手术,清除中耳病灶,重建听力,防治并发症。
二、突发性耳聋
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目前认为是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内耳损伤所致。通常在睡醒后发现单侧明显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症状。
预防: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精神紧张。
三、分泌性中耳炎
当中耳的引流通道———咽鼓管阻塞时可出现中耳积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及耳隔膜感。长期的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是其常见的病因。
预防:去除其病因,积极治疗鼻腔、鼻咽疾病;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鼓膜穿刺抽液或进行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
四、耵聍栓塞
耵聍俗称“耳屎”,是人体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保护作用,分泌过多或排除受阻时可导致外耳道堵塞,从而影响声音传导。
预防:平时注意避免耳道进水;别乱挖耳,以减少损伤及感染;耵聍过多者,可定期清洁耳道。
五、老年性耳聋和小儿神经性聋
老年性聋是由于内耳和听神经的退行性变所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一般发生于60岁以后,是老人年致聋的主要原因。
预防: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延缓神经及微血管病变。治疗方面主要是依靠配戴助听器提高听力,严重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小儿聋及早发现关键是新生儿听力筛查,重度聋的治疗手段主要依靠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聋儿康复的最主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