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专家提醒:成功者谨防“过劳死”

心肌梗赛 2013-02-20 10:47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中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 ...

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中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最近,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脾气暴躁、焦虑者占48%。这类人常处于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的亚健康状态。遗憾的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存款数字的增多、事业的蒸蒸日上,这些成功者的健康却一路负债,最终不堪重负,过早地停泊在人生的终点。

  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中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和一般猝死几乎没什么不同,这些病的隐蔽性蒙蔽了过劳者,以至酿成恶果,过度劳累便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无症状冠心病,特别是无症状心肌梗死是首要的危险因素,一般的体检和心电图不易发现隐性冠心病,有些病人心电图检查结果可能正常,只有在做特殊检查时才可证明有心肌缺血。一旦发作,措手不及。

  高血压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有些人对自己的高血压已经适应,正是这种不被人注意的高血压危害性更大,它隐蔽地损害人体重要脏器,在遇到某些诱因时,便会引发高血压脑病、脑中风等。慢性疲劳、积劳成疾也是不可小觑的因素,累积疲劳达到严重程度时,就会步入病态疲劳。

  现代生活中长期超负荷工作,往往积淀成一层又一层的潜在致病因素,致使许多人劳累而疾病缠身。有调查表明,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至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等行业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等,而这些都是“过劳死”的潜在人群。另外,过重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是猝死的凶手之一。处于长期精神压力下,患各种疾病的机率会增加3~5倍。而免疫力降低,身体内部的防卫力量不足,小至感冒,大至癌症都有可能发生。

  现代人的工作往往具有静而不动的特点,最易使人疲惫。研究表明,人到30岁以后,每过10年心脏排血的能力就下降6%~8%,血压上升5%~6%,肌肉组织减少3%~4%。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专家建议:预防心梗要从儿童时期做起
    中青年患心梗比老年人更危险。专家建议,预防心梗要从儿童时期做起。专家介绍,现在得心梗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屡见不鲜,心梗发病年龄越来越低
    175723次观看数 2014-01-31 10:36:22
  • 急性心梗的“真实写照
    清晨是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近年来不仅发病继续增多,而且还呈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146116次观看数 2013-08-18 13:46:42
  • 年轻人 别给你的心脏“添堵
    现代节奏快,压力大。 加班、熬夜、应酬……高强度的工作让诸多职场人士紧张、急躁、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很多人因此成为心脏病高危人群却不自知。
    145144次观看数 2013-06-26 17:50:43
  • 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抢救一位急
    2011年5月17日夜里,患者李某,男,50岁。因“突发胸痛半小时”被紧急送到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入院后急查心电图,心跳只有25次/分,低血压,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
    145143次观看数 2013-06-26 17:48:36
  • 黄金救护,心肌梗塞患者重获新生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145142次观看数 2013-06-26 17:46:39
  • 专家提醒患儿心肌炎早发现早治疗
    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专家提醒父母别把宝宝感冒不当一回事,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心脏异常的“蛛丝马迹”,及时送医确诊、救治,以防发生不测。
    144522次观看数 2013-05-29 13: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