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

小儿病毒感染 2013-02-10 15:47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结综合征,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以7-9月发病较多,因 ...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结综合征,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以7-9月发病较多,因此,夏秋之交,家长应特别警惕婴幼儿发生川崎病。

  患儿一般在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持续高热不退1-2周、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出血、口腔黏膜充血、舌头表面似杨梅状、全身出现形态多样化的皮疹、手足硬性水肿潮红以及颈淋巴结肿大。上述症状消退后,可在手指和脚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出现特征性的膜样脱皮,也可见肛门周围处脱皮。

  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并发心、脑、肝、肺、肾等多脏器损害,其中,心血管损害最为突出,大多发生于发病后2-3周,可持续数月到数年。川崎病并发心血管损害的类型包括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动脉瘤可单发或多发,大多可于1-2年内消退,但局部管壁的纤维化可促使内膜增生,导致冠状动脉不能有效扩张,严重者可形成血栓、管腔狭窄闭塞乃至心肌梗死,还可导致严重的心脏缺血症状或发展成缺血性心脏病,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川崎病的危害如此之大,因此当孩子出现发热伴皮疹、黏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由于引起川崎病的原因不是很清楚,故目前还没有预防其发病的良好措施,但由于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有过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夏秋之交,应尽可能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川崎病患儿不管有无冠状动脉病变,都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尽量避免发生高脂血症和高血压,以减少长大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另外,患过川崎病的孩子,其再次发病率为1%-3%,故不可掉以轻心。平时要注意少患感冒以免复发。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心肌炎患者的营养及饮食疗法
    ●忌烟酒:烟和酒都是对心脏有害无益的东西,应尽量避免。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等。 ●饮食宜清淡:不宜吃过咸和油腻辛辣的食品,以免加重心脏的负
    74998次观看数 2011-03-06 09:02:49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家庭按摩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指按揉心俞穴并直推至膈俞穴,反复操作1~3分钟。 (2)以拇指点揉至阳穴1分钟。 (3)以单掌直擦脊柱及脊柱两侧
    74999次观看数 2011-03-06 09:02:49
  • 患病毒性心肌炎多静养
    有些人感冒后很快就痊愈了,但是也有一些人感冒后出现了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这时要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及时就诊。 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上,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病毒性心肌
    75000次观看数 2011-03-06 09:02:49
  • 怎样正确认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问: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有哪些先兆? 答:病毒性心肌炎有三种类型,即一般型、暴发型和隐匿型。一般型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
    75001次观看数 2011-03-06 09:02:50
  • 小儿呕吐要查清幕后黑手
    近来因呕吐症状到医院就诊的婴幼儿明显增多,不少家长认为是饮食不当让孩子吃坏了胃口,而实际上很多患儿是被轮状病毒肠炎“袭击”了。
    145588次观看数 2013-07-21 11:24:31
  • 冬天宝宝们易得且易传染的疾病有哪些
    冬季依然是宝宝们爱生病的季节,所以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护理工作一定要做的到位,在此为妈妈们提出四种宝宝冬季易得且易传染的疾病,希望妈妈们平时多加的注意!
    163424次观看数 2013-10-27 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