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与从来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次含糖饮料的人,得胰腺癌风险高达90%。 ...
据统计,与从来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次含糖饮料的人,得胰腺癌风险高达90%。
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会刺激胃肠道释放一些激素,增加胰腺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因此,对于应酬多的中年人来说,最好少吃肉、少喝甜饮料。
研究显示,这类食物摄入过多,患胰腺癌几率明显升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居民胰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多与此有关。
人们应保证饮食中肉、蛋、蔬菜、水果、粮食的合理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煎、炸、烤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和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在烹饪过程中,油温过高可使肉类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分解出诱发胰腺癌的杂环芳香族胺类。新近肿瘤临床研究表明,过多摄入甜食及加糖饮料会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
此外,吸烟者胰腺癌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2倍至2.5倍,发病年龄也提前10岁至15岁。烟草中含多种致癌物质,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
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情绪,对抵抗癌症也有作用。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暴饮暴食和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也会增加致癌危险。另外,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
研究显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患胰腺癌风险较常人高约5倍。因工作需要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应做好防护。
由于不容易被及时发现,临床上确诊为胰腺癌的病人,只有10%一25%能考虑手术,且治愈率很低,所以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40岁以上患者近期出现下列临床表现者,应考虑本病:
(1)进行性阻塞性黄疸;
(2)原因不明的顽固性上腹痛、腰背痛;
(3)不能解释的体重减轻;
(4)脂肪泻(因胰液排泌不足,脂肪消化不良而引起);
(5)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被破坏,出现症状性糖尿病)。
胰腺癌的发生与年龄、性别、人种、遗传、环境等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多于女性。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家族性乳腺癌、家族性非典型多发性黑色素瘤、家族性遗传性胰腺炎等疾病,会使胰腺癌的患病危险增加。研究还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胰腺癌的几率平均高出50%,而喝茶对抑制胰腺癌变有较好作用。
专家们认为,各地迅速组建专业化的胰腺疾病诊治队伍,与消化内科、放射科等多科协作,突破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瓶颈,是提高胰腺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胰腺癌发病有一定的规律,从世界范围来看,总体趋势就是发达国家比较多,发达国家比如北美、欧洲、澳洲、新西兰这些是明显高于东南亚、中南亚、非洲这些国家的。
我国的发病率大概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间,但是即便如此,总体发病率是低的。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是以每十万人口计算的,每十万个人口里面,我们国家目前的水平大概也就四到六这样子。每十万人群里面每年有四到六个人得胰腺癌,但是死亡率非常高。需要引起我们非常高度的重视。
虽然胰腺只有70~100克,可是胰腺疾病却很严重,死亡率不断攀升。近年来,各地的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上升,患病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城市人多于农村人、吸烟者明显高于未吸烟者。
专家说,胰腺癌的诊断较为困难,一般确诊时已到了后期,死亡率很高。早发现是胰腺癌治疗中的关键因素。
为了早诊断,对胰腺癌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检查很重要。吸烟者、有暴饮暴食习惯者、喜好油腻食物者是专家们锁定的重点检查对象。在高危人群中,吸烟者胰腺癌发病率尤其高。环境污染也被认为是胰腺癌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