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蓐劳

    蓐劳指又名产后痨。《经效产宝》卷下:“产后虚弱,喘乏作,寒热状如疟,名曰蓐痨。”因产后气血耗伤,摄生不慎,感受风寒或忧劳思虑等所致。症见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头痛自汗,肢体倦怠,咳嗽气逆,胸中痞,腹绞痛或刺痛。治宜扶正益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加当归。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产褥期妇女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14--21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疾病症状:血虚,脾气虚,阳虚胃痛
    相关检查:
    并发症: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肾虚腰痛
    治疗药品:黄柏胶囊,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胎盘片
  • 蓐劳疾病病因

      产后蓐劳者,由生产日浅,血气虚弱,饮食未平,将养失所,而风冷客之,使人虚乏,劳倦,乍卧乍起,容颜憔悴,饮食不消,口干头昏,百节疼痛,有时盗汗,寒热如疟,背膊烦闷,四肢不举,沉重着床,此为蓐劳之候。

  • 蓐劳辨证论治

    蓐劳中医治疗

      若肝经血虚,而肢体作痛,用四物汤加参、术。肝肾虚弱,自汗、盗汗,寒热往来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因脾血虚弱,肚腹作痛,月经不调,用八珍汤倍白术。因脾虚血燥,皮肤瘙痒,用加味逍遥散。大抵此证,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诸经疲惫,当补脾胃。饮食既进,精气化生,诸脏有所倚赖,其病自愈矣。

      白茯苓散

      治蓐劳,因生产日浅,久坐多语,勤动用力,以致四肢疼痛,寒热如疟。

      白茯苓(一两) 当归 川芎 桂心 白芍 黄 人参(各半两) 熟地黄(一两)

      上 咀,以水二盏,入猪肾一双,去筋皮切碎,姜三片,枣三枚,煎一盏,滤出清汁,入药半两,煎七分,去渣温服。

      黄煮散

      治产后肌肤黄瘦,面无颜色,或 寒壮热,四肢酸痛,心烦头痛。

      鳖甲(醋炙) 黄 桂心 当归 桑寄生 白茯苓 白芍 人参 熟地 麦冬 甘草(炙。各半两)

      牛膝(七钱)

      上为细末,每服用猪石子一对,即睾丸去脂膜切破,先以水一盏,入姜三片,枣三枚,煎至七分,去石子姜枣,却下药五钱,更煎至四分,去渣,空心临卧二服。渣并煎。

      胡氏牡丹散

      治产后虚羸,发热自汗,欲变蓐劳,或血气所搏,经候不调。

      白芍药 当归 五加皮 地骨皮 人参(各半两) 没药 桂心(各二钱) 牡丹皮(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盏,如不饮酒,只用水一盏,开元钱一枚,麻油蘸之,同煎七分去滓,通口服,煎不得搅,吃不得吹。

      紫河车丸佳,猪腰子粥亦妙。

      中药治疗蓐劳

      (蓐劳一症总属气血两虚,故主于十全大补为法加续断治诸不足,妇人内漏五味生津,

      敛神加麦门更妙所去三所加二又三合也。)

      熟地黄,人参,白芍,白茯苓,白朮,续断[各一两],黄耆,当归,川芎,五味子,

      桂心[各七钱半],

      上(口父)咀,每服四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大全方有麦门冬七钱半。

      一方,无桂心五味续断,有柴胡黄芩半夏各七钱半。

      【黄耆丸】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目眩,骨节酸疼,气力羸乏。

      (按此不离四物黄氏继断桂心五味,而证甲除骨节之劳热柏子润心中久津液,牛膝除足膝之苦,沉香通天彻地,苁蓉为司命,枳壳利胸膈,细阅前后诸方,总以补气血为主,或温或清,或敛或散,或破血或行气,各随兼症而佐使之妙,诸用者不必胶柱而调瑟。)

      黄耆,鳖甲,当归[炒各一两],川芎,白芍,桂心,续断,牛膝,苁蓉,柏子仁,沉香,枳壳,龉牯,五味子,熟地黄[酩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后粥饮下。

      【石子汤】疗产后虚羸喘乏,乍寒乍热如疟,四肢疼痛,面色痿黄,名曰:蓐劳。

      (石子即猪肾,用以佐诸汤者,得本来而目也,然观葱豉,似有外邪易知母,又有内热不可不辨。)

      猪石子[一双去脂膜,四破香[豉一方无此有知母葱切粳米],当归,白芍[各二两],

      上(口父)咀,分两剂,每剂用米三合,煮取一小碗,去滓,分三服。广济方无白芍,

      有人参。(用人参更佳。)许仁则方无香豉,有生姜[二两],桂心[一两],葱白止[一两]。

  • 蓐劳一般护理

    蓐劳护理

      六君子湯: 组成: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简介: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用法】上为细末,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类别:补益类

      出处:《医学正传》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五。

      【组成】人参(去芦)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陈皮 半夏各等分

      【用法】上锉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服。

      【功用】健脾补气,和中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症,致儿为患。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草、神曲、山楂、麦芽。

      【来源】《嵩崖尊生》卷八。

      【主治】脾弱。方食已即困欲卧。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曲、没石子各等分。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主治】脾虚胃弱,生风多困。

      【用法】上为末。水7分盏,加冬瓜子少许,同煎服。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一方加半夏)。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主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

      八珍汤《正体类要》(补益剂:补气)

      [组成] 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解] 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 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 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组成:人参(30克) 白术(30克) 白茯苓(30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白芍药(30克) 熟地黄(30克) 炙甘草 (30克)

      简介: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类别:补益类

      出处:《瑞竹堂经验方》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和气血,理脾胃。

      【主治】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

      八珍汤

      【药物组成】人参、砂仁、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芷、熟地黄。

      【处方来源】《外科启玄》卷十二。

      【方剂主治】痘已齐,兼气血俱虚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

      2、中药方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异名】十全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补汤《仁斋直指》卷十五)。

      【组成】人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川芎 地黄(洗,酒蒸,焙) 茯苓(焙) 白术(焙) 甘草(炙) 黄耆(去芦) 川当归(洗,去芦) 白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药十昧,锉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十全大补汤

      【药物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怀生地、青化桂、当归身、大川芎、杭白芍、炙黄耆、公丁香、嫩鹿茸、炙甘草,煨姜3片,大枣3枚。

      【处方来源】《幼幼集成》卷五。

      【方剂主治】血寒气虚,痘出纯白色。

      【用法用量】水煎服。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2006-02-04 11:45:21)

      分类:吃吃喝喝

      人参(二钱):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

      白术(二钱 土炒):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云苓(三钱):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熟地(四钱):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归身(二钱 酒洗):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通便。

      白芍(二钱 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川芎(钱半):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黄芪(三钱):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香附米(二钱 制):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

      醋柴胡(八分):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怀山药(二钱,炒):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蛤粉炒为润肺)。

      延胡索(钱半,酒炒):活血,行气,止痛。

      炙甘草(八分):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泻火解毒,调和药性。

      药引: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

      建莲子七颗去芯:清心安神,交通心肾,莲芯与主药相悖。

      红枣:入脾胃经,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

      此方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阿胶、黄芪、山药用以气血双补。使用补气药同时需加香附理气,醋柴胡减低升发之性用于疏肝解郁类同逍遥散。延胡索配当归能散淤补血

      产妇坐草艰难,以致过劳心力,故曰蓐劳。此即产后劳倦也。其证则或为寒热如疟,或头疼自汗,或眩晕昏沉,或百节疼痛,或倦怠喘促,饮食不甘,形体虚羸之类,皆其候也。悉当以培补元气为主。

  • 蓐劳饮食原则

    蓐劳饮食保健

      1、蓐劳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蓐劳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蓐劳指又名产后痨。《经效产宝》卷下:“产后虚弱,喘乏作,寒热状如疟,名曰蓐痨。”因产后气血耗伤,摄生不慎,感受风寒或忧劳思虑等所致。症见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头痛自汗,肢体倦怠,咳嗽气逆,胸中痞,腹绞痛或刺痛。治宜扶正益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加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