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白血病肾损害

    白血病是白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当癌细胞进入血流后,浸润并破坏其他系统组织和器官。白血病可引起肾脏损害(leukemia nephropathy),肾脏为急性白血病的第3个容易浸润的器官,主要为白血病细胞的直接浸润或代谢产物导致肾脏的损伤,也可通过免疫反应、电解质紊乱损伤肾脏,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等。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血液科,肾内科,肿瘤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肾,血液血管,全身
    多发人群:白血病患者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20000元)
    疾病症状:尿路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尿闭
    相关检查:Hb-F碱变性试验,血栓与止血检测,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
    并发症:
    治疗药品:泼尼松,环磷酰胺,醋酸可的松片
  •   一、发病原因

      白血病细胞肾损害的发生可能与胚胎期肾脏亦属造血组织有关。急性白血病引起肾脏浸润为最常见,其中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更易浸润肾脏。白血病细胞常直接浸润肾脏,其可浸润肾实质、肾间质、肾血管、肾周围组织及泌尿道。

      二、发病机制

      1.白血病细胞浸润 白血病细胞常直接浸润肾脏,其可浸润肾实质、肾间质、肾血管、肾周围组织及泌尿道。肾浸润的发生率高可能与胚胎期肾脏亦属造血组织有关。急性白血病引起肾脏浸润为最常见,其中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更易浸润肾脏。

      2.免疫反应 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可并发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电镜下可发现纤丝状亚微结构,这种纤丝状沉积物是IgG与抗IgG抗体组成的免疫复台物。另外,细胞免疫致病也有可能。

      3.代谢异常 白血病细胞核蛋白代谢加速,血尿酸生成增多。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最高,其次为急性粒细胞型和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发生尿酸性肾病者占30%。血尿酸增高常达893~2975μmol/L,尿酸增多的程度与肿瘤细胞代谢和破坏速度有关。急性白血病多表现为急性尿酸肾病;慢性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多引起泌尿系结石,而血尿酸增加不如急性白血病者明显。在化学药物治疗时,特别是强烈的化疗,肿瘤细胞迅速崩解,尿酸生成大量增加,脱水或尿pH值偏酸时更易使尿酸沉积于肾组织、泌尿道,导致泌尿系统结石或急性尿酸肾病,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4.电解质紊乱及其他 有高血钙者占2.5%,大多是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其次为干细胞型和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骨质破坏,释放过多钙进入血液。持续长期的高血钙可导致高钙血症性肾病。在白血病病程中可出现低血钾,也可导致肾小管的损害。

      单核细胞型和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可产生大量溶菌酶,可使近端肾小管受损害,表现为低血钾、酸中毒、肾性糖尿等。治疗常用的甲氨蝶呤,其在尿中的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的水溶解度比甲氨蝶呤低4倍,在酸性环境中形成黄色沉淀物,甚至形成大块结晶,在肾小管内沉积,引起肾小管扩张和损害,造成尿路梗阻及肾功能不全。

  • 白血病肾损害一般治疗

      一、药物治疗:

      1.白血病的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泼尼松、长春新碱或环磷酰胺等联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多采取三尖杉碱、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及泼尼松联合治疗;瑞金医院血液科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首先应用维A酸(全反式维甲酸)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取得明显的疗效,其有效率达90%左右。目前,维A酸(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已在国内外普遍应用和开展,并为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开创了成功的先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用白消安(马利兰)和靛玉红等治疗,急性变时按急变类型治疗。有时随着白血病的缓解,其肾脏病变相继好转。

      2.肾脏病变治疗 大致与原发肾脏病的治疗相似。血尿可用中西药止血剂;蛋白尿可用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有免疫机制参与的肾病综合征可用免疫抑制剂。

      3.防治尿酸性肾病 首先是避免脱水、酸中毒等诱发尿酸沉积的因素。在化疗前48h开始应用别 嘌醇0.1g,3次/d,以控制血尿酸和尿尿酸在正常范围。当已发生尿酸肾病时,除继续用别 嘌醇外加用碱性药及补液以减少尿酸沉积。严重病例可用吡嗪酰胺以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最大剂量为3.0g,一次服。已有肾功能不全时可考虑作透析疗法。  预后:肾脏损害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的类型及能否有效治疗。直接因尿毒症致死者仅为极少数。近年来采用综合措施进行中西医结合长程治疗,防止中枢神经浸润等,使本病的缓解率与缓解期明显改善,部分病例可较长期生存。在肾脏病方面,由于应用了尿酸合成抑制剂和透析疗法,使白血病并发尿酸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已从20年前的60%下降至目前的2.5%。

    白血病肾损害辨证论治

      一、验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方一】 当归、丹参、赤芍各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马钱子0.9克,大黄、猪殃殃、半枝莲、蛇六合、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狗舌草、猪殃殃、白花蛇舌草、龙葵、仙鹤草、北沙参各30克,金银花、丹参各18克,白术15克,制黄芪、当归、补骨脂各12克。水煎服,每每日1剂。

      【方四】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赤芍、丹皮、犀角、蜈蚣、雄黄各9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 生大黄、黑元参、生地、大青叶各9克,天花粉6克,蝉蜕、人中黄各4.5克,粉丹皮3克。水煎服,每日1剂。

  •   一、预防:

      本病的预防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分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 其目标是防止癌症的发生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体育以增进身心健康

      2.二级预防或临床前预防 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包括针对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逆转到0期

      3.三级预防为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 其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和发生残疾任务是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MDD)和治疗(MDT)正确选择合理以及最佳诊疗方案尽早扑灭癌症尽力促进恢复功能和康复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重返社会

  • 白血病肾损害一般护理

      适度体育锻炼也非常重要 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处在急性期,特别是合并发热、贫血、出血或化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可根据自身情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应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散步是白血病患者较好的运动方式,但应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需要应戴上口罩。除了经常散步外,还可打打太极拳、爬楼梯等。

      白血病患者平时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常洗澡,常更换内衣;注意口腔卫生,用餐前后要漱口,刷牙需用软毛牙刷;便后要清洗会阴部;保护皮肤粘膜,防止外伤导致出血感染;尽量不用硬物挖耳朵或剔牙齿。

  • 白血病肾损害饮食原则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已经变质的食品;新鲜水果必须洗净、削皮后再食用;一些油炸或比较坚硬的食物也应避免食用;对病前有习惯性便秘者,应注意补充富含纤维素食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尽可能保持每日的排便通畅,以防便秘导致痔疮加重或诱发肛裂,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选择质量好、易消化吸收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质,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豆腐、豆浆等,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食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物,如富含维生素C的西红柿、猕猴桃、柠檬;维生素A较为丰富的胡萝卜、南瓜、蛋黄、鱼肝油等,能够增强机体的局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此外,还应多吃含铁的食物。

白血病是白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当癌细胞进入血流后,浸润并破坏其他系统组织和器官。白血病可引起肾脏损害(leukemia nephropathy),肾脏为急性白血病的第3个容易浸润的器官,主要为白血病细胞的直接浸润或代谢产物导致肾脏的损伤,也可通过免疫反应、电解质紊乱损伤肾脏,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