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巴贝虫病

    巴贝虫病(babesiosis,piroplasmosis)是由巴贝虫属(Babesia)的红细胞内寄生的血液原虫通过蜱类媒介感染所致人兽共染的寄生虫病。不同种类原虫可对相应的脊椎动物致病,故有牛、马、犬、羊、猪等各种巴贝虫病。人巴贝虫病,急性发病时颇似疟疾,临床以间歇热、脾大、黄疸、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等为特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传染科,肝病
    疾病别称:梨浆虫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脾,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低烧,头痛,疲乏
    相关检查:WBC,肝功能,血沉方程K值
    并发症:低血压,尿毒症
    治疗药品:布洛芬片,吲哚美辛肠溶片
  •   一、发病原因

      巴贝虫原虫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等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蜱媒原生动物,属于原生动物亚界(Protozoa)顶端复合物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sida)梨浆虫亚纲(Piroplasmia)梨浆虫目(Piroplasmida)巴贝虫科(Babesiidae)的巴贝虫属(Babesia)。有大小两型虫种之分,小型一般为2.5μm以下,是引起人巴贝虫病的常见虫型。原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内进行芽生增殖,通过不断地侵入红细胞使红细胞破裂扩大感染。蜱类咋爱吸血时将含有原虫的红细胞摄入,原虫在完好的红细胞内相继发育成有性合子(zygote)、弯体虫(vermicule),弯体虫进入蜱涎腺细胞时,即经裂体增殖(schizogony)而呈半圆梨形体。当蜱再次吸血时此腺型原虫即可感染脊椎动物。

      二、发病机制

      原虫引起的严重症状是通过侵入红细胞,使红细胞发生溶解破裂导致血管内溶血。其具体过程是:微小巴贝虫的裂殖子首先用其前端贴近红细胞。在迅速侵入红细胞时,将部分红细胞膜带进,使红细胞膜凹入而形成空泡。直到红细胞膜裂解时,空泡随之消失。原虫则分布于胞质中,终致红细胞发生溶解。

      三、病理生理

      1.毛细血管堵塞:多见于中心静脉周围。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有时会聚集大量含有原虫的红细胞引起血液淤积和毛细血管堵塞,导致受侵器官出现局部缺血而发生组织坏死。如肝脏窦状隙血液淤积导致肝肿胀、细胞变性乃至坏死。

      2.肝脾肾肿大:可见肿胀的肝脏等器官染有胆汁。脾增大至2~5倍,肾脏肿大,伴有出血点。死亡病例可见溶血性贫血。

      3.血象改变:在肝、脾中常可看到吞噬红细胞现象;肝、脾、骨髓等造血组织增生;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导致黄疸。

      4.在动物巴贝虫病中,脑组织受到侵害也多见。

  • 巴贝虫病一般治疗

      1.对症治疗 有高热剧痛者予以解热、镇痛处理。有明显溶血者,可予输血。注意休息、饮食。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克林霉素,20mg/(kg·d),肌内注射7~10天。对早产婴儿接受输血而感染微小巴贝虫者,可加用奎宁,25mg/(kg·d),口服7~10天。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成人剂量每日500mg-2g,日服3~4次,连服7-10天。对已摘除脾脏的成人患者,可用克林霉素60mg/(kg·d)肌内注射7天,同时口服奎宁650mg,3次/d连服7天。单用克林霉素肌内注射或与奎宁口服配伍使用,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微小巴贝虫所致人巴贝虫病的安全有效药物,两药配伍使用既能迅速退热,又能减少原虫血症。硫酸奎宁与氯喹配伍使用,亦有疗效。

      3.预后:轻、中症者经及时诊治,预后较好。重症出现溶血、肾衰竭且有脾切除史者,预后不良。病死率约5%。老年人及有免疫功能障碍患者症状较严重,预后较差。慢性患者中出现原虫血症,可持续2年至数年之久。

  •   一、预防

      避免与蜱接触。避免在媒介蜱类活动季节进入疫区,若进入疫区,应应用驱避剂。对家畜要定期灭蜱,包括畜体和畜舍及其环境的灭蜱处理。加强畜间检疫,早期发现患畜,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并给予积极治疗。消除家栖和周围的野生啮齿动物,并尽量避免与之接触。集体和个人均应采取防蜱措施,穿着防护衣袜,使用杀蜱和驱蜱剂,户外活动后彻底检查身体有无蜱附着,迅速排除依附于身体上的蜱。对疫区的献血者,应做认真的检查,任何有疑似病史及久住疫区者不宜献血。对接受输血者的血源,严格检查以保证不被感染。如有出现体温异常、疲惫、乏力或精神症状甚至黄疸、血尿者应及时就医。

  • 巴贝虫病一般护理

      一、流行病学

      1.易感人群 人群易感性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老年人、脾切除后及免疫缺陷者尤其易感。微小巴贝虫也在有免疫力的人体引发感染、出现临床症状,脾脏完好者也可感染。从事畜牧业者为有职业倾向的感染对象。

      2.流行特征 1888年Babes发现动物感染巴贝虫以来,已知巴贝虫属中有90余种感染野生动物和家畜。至少有3种感染人体,例如北美的微小巴贝虫和吉布森巴贝虫(B.gibsoni)及欧洲常见的双芽巴贝虫(异名B.bovis)。人群的流行模式大体有三个类型:蜱类媒介感染型,啮齿类微小巴贝虫感染,输血感染型。此外,本病的母婴传播方式也获证实。地理分布:本病在南斯拉夫首次报告,随后在美国、爱尔兰、法国、苏联和苏格兰都有报告病例。

  • 巴贝虫病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1 猪血粥

      材料:猪血100克,菠菜25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取猪血放入开水中稍煮片刻,捞出切成小块;再将新鲜菠菜洗净放入开水中烫3分钟,捞出切成小段;将猪血块、菠菜及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粥熟后放入适量食盐、味精、葱、姜调味即可。

      功效:宜温热服食,作早晚餐。具有润肺养血、消烦去燥功效,适用于贫血及痔疮便血、老年便秘等症。

      2 红枣木耳汤

      材料:红枣30枚,黑木耳25克。

      制作方法:先将黑木耳拣杂,用冷水泡发,清洗干净,撕成小朵状,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炖煮30分钟,待黑木耳熟烂时,放入红枣和红糖,煨煮至沸,红糖完全溶化即成。

      功效:补血养血。主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指甲淡白,体虚无力,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者。

      3 韭菜炒猪肝

      材料:猪肝100克,韭菜50克,洋葱80克,色拉油1大匙。

      制作方法:洗净猪肝的血液,切成5毫米薄片,先下锅煮至七成熟,然后与新鲜韭菜、洋葱同炒,并调好味。

      功效:益血补肝、明目,适用于血虚萎黄、贫血、慢性肝炎等。

      4 羊肉丝炒鸡蛋

      材料:羊肉100克,鸡蛋2只,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炒锅下油,爆香姜、葱,投入羊肉丝炒至九成熟,加入蛋清,顺同一方向快速炒熟上碟,佐餐食用。

      功效:滋阴养血。主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萎黄,口唇、指甲淡白,头晕乏力。

      5 盐水鸡蛋

      材料:鸡蛋2个。

      制作方法:取鸡蛋打散,水煮开后加少量盐,煮熟。每日吃两次。

      功效:补铁,对缺铁性贫血有疗效。

      6 杞果牛骨汤

      材料:生牛骨250克,枸杞15克,黑豆30克,大枣10枚。

      制作方法:以上材料加水适量,共煮熟烂,调味后服食。每日1次,空腹食用,连服30天。

      功效:补气血,益肝肾。主治属气血亏虚型贫血,产后失血过多,面白唇淡,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盗汗,午后发热者。

      7 杏仁苹果豆腐羹

      材料:豆腐3块,杏仁24粒,苹果1个,冬菇4只,精盐、菜油、白糖、味精各少许,淀粉适量。

      制作方法:将豆腐切成小块,置水中泡一下,捞出。冬菇洗净,切碎,搅成蓉和豆腐煮开,加上盐、白糖,用淀粉调芡汁,制成豆腐羹。杏仁用温水泡一下,去皮;苹果洗净去皮切成粒,同搅成蓉。豆腐羹冷却后,加上杏仁苹果糊、味精搅匀,做成杏仁苹果豆腐羹。

      功效:此羹富含蛋白质和铁质,对贫血有预防的作用,常食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8 当归羊肉汤

      材料: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150克。

      制作方法:将羊肉、生姜分别洗净,切片,与当归同入锅,加水2碗,煎煮30分钟。加盐、作料少许调味。

      功效:补气益血,祛寒止痛。适用于产后气血不足所致发热、自汗、肢体酸痛等症。

      9 菠菜鸡蛋汤

      材料:菠菜60克,鸡蛋2个,姜丝、盐各少许。

      制作方法:将菠菜洗净后切成段,用沸水煮,水再开后放入姜丝和盐,打入鸡蛋再煮。

      功效:补血健脾。主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唇、指甲淡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者。

      10 首乌鸭血

      材料:鸭1只。

      制作方法:取鸭血,加适量水与食盐,隔水蒸熟。调入首乌酒(黄酒亦可)30毫升,再稍蒸后服食。每日l剂,空腹食用,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血养血。主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口唇、指甲淡白,舌淡,脉细无力。

梨浆虫病
巴贝虫病(babesiosis,piroplasmosis)是由巴贝虫属(Babesia)的红细胞内寄生的血液原虫通过蜱类媒介感染所致人兽共染的寄生虫病。不同种类原虫可对相应的脊椎动物致病,故有牛、马、犬、羊、猪等各种巴贝虫病。人巴贝虫病,急性发病时颇似疟疾,临床以间歇热、脾大、黄疸、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等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