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缺锰——骨质疏松的又一病因

骨质疏松 2012-07-27 10:46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发生骨折的老人中竟有70%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亦是老年人健康的大敌。美国约有1500万人~2000万人,在我国则更多,约有7000万人左右。骨质疏 ...

  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发生骨折的老人中竟有70%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亦是老年人健康的大敌。美国约有1500万人~2000万人,在我国则更多,约有7000万人左右。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症状是全身骨骼变得又薄又脆弱,强度下降,不少人感到疲倦无力,腰酸背痛,而且骨髂容易断而导致骨折,特别是胯部、腕关节。同时,由于椎骨疏松后,一些人被自身的体重慢慢地重压,往往会出现驼背、弓腰、上腹部悬垂,身材变短等不良症状。此外,还会导致人体关节的严重瘫痪,还会引起机体内蛋白质、维生素代谢和内分泌机能紊乱失调。以往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体内缺钙所致,最近,美国生理学家索尔特曼发现,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血液中锰水平只有正常人的25%。我国白求恩医科大学孙瑞宗教授也证实,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其血锰比值明显低于老年前期。

  人体骨骼中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两者在机体中的功能,具有相反相成的作用,共同维持骨骼的正常代谢。当人体内锰元素缺乏时,破骨细胞的活性便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原先建立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产生了不平衡,如不及时补充,以保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久而久之,破骨细胞的活性大大增强,出现骨孔增加,骨组织疏松变脆。

  有鉴于此,医学家们认为,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亦应注意补充锰元素,以促进骨的钙化过程,提高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的蓄积,这对防治骨质疏松症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每人至少要摄取3.8毫克~5毫克锰才能维持身体对锰的代谢平衡。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为每人每日摄入2.5毫克~7.0毫克的锰。我国卫生部门暂订成年人每日摄锰量为5毫克~10毫克。含锰较多的食物有茶叶、核桃、黄豆、扁豆、花生、胡萝卜、菠菜、白菜等,尤其是茶叶含锰量较高。植物性食物中的锰,人体吸收和利用率不高;而动物性食物如鱼、肉、蛋、奶、海产品等,其锰含量虽不高,但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平常进餐时要注意荤素搭配,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老年人,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锰吸收利用率降低,更应重视锰的摄入。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老年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的特征是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在北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妇女患病率约为25%,男性为12.5%。髋骨骨折的病例中有20%的死亡,而幸存者中近半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每年死于骨
    83389次观看数 2011-03-10 15:29:08
  • 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误区
    1、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才生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并非只有老年人才发生。通常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继发于许多其他疾病之后
    83390次观看数 2011-03-10 15:29:09
  •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进展
    1、以运动强健骨骼,可增加骨骼的矿物质含量。 2、从饮食中摄取足够的钙质。 3、熬骨头汤时加些醋,可帮助溶解骨头中的钙。 4、服用钙质补充物,可将钙质补充物置一锭于醋中,若裂成数块,则
    83391次观看数 2011-03-10 15:29:09
  • 双磷酸盐类药物可致颌骨坏死
    美专家提醒:治疗骨质疏松谨慎用药 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国内医疗机构近期发现,近年来数千名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使用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双磷酸盐类药物后出现颌骨坏死现象。专家因此怀疑,双磷酸盐类药物可能
    83392次观看数 2011-03-10 15:29:09
  • 三部曲轻轻松松治疗骨质疏松
    1、第一步补钙:钙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主要来源于食物。如不能从食物中摄入足量的钙质,可补充钙质。摄人的钙量略多于需要量并无害。 那么,怎样补钙?一句话——食补与药补双管齐下。 食 补
    83393次观看数 2011-03-10 15:29:09
  • 骨质疏松需要标本兼治
    “治本”即病因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治疗骨质疏松首先要去除病因,特别是内分泌及代谢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一旦控制住病因,骨质疏松可逐渐好转。所以,在治疗骨质疏松之前,一定要全力找出致病原因及
    83394次观看数 2011-03-10 15: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