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表皮反复发作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的风团,伴瘙痒或烧灼感。 ...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表皮反复发作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的风团,伴瘙痒或烧灼感。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大多数荨麻疹属Ⅰ型变态反应,少数属Ⅲ型变态反应。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经常反复发作者,不易根治,且应用西药还会产生一些副反应。
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痦瘤”、“瘾疹”、“赤白游风”等证,民间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很早,《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已有“瘾轸”之名,《诸病源候论·风痦痛候》说:“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痦痛。”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风邪关系密切。历代医著对本病都有一定的记载,如明代《证治准绳》、《外科真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得颇为仔细。《证治要诀》说“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会导致本病的发作。清代,《外科大成》根据本病非完全由外感风邪所致,提出治疗“宜凉血润燥”,“慎用风药”;《疡医大全》则提出了“疏风、清热、托疹”的治疗大法,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此外,在古代还创制了一些治疗本病的专方,如消风散、胡麻丸等,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