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中医如何对急性胃炎进行辨证施治

胃病 2011-03-11 11:06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病证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按食滞胃脘型、暑湿犯胃型、寒邪犯胃型、胃热炽盛型、肝郁气滞型对急性胃炎进行辨证施治。 (1)食滞胃脘 ...

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病证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按食滞胃脘型、暑湿犯胃型、寒邪犯胃型、胃热炽盛型、肝郁气滞型对急性胃炎进行辨证施治。

  (1)食滞胃脘型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连翘、半夏。

  (2)暑湿犯胃型

  主症: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腹软而痛,纳差食减,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小便黄热,大便滞而不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白黄而腻,脉濡细或濡数。

  治则: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苏、半夏、白芷、陈皮、茯苓、白术、厚朴、生姜、大枣。

  (3)寒邪犯胃型

  主症: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荜茇、生姜。

  (4)胃热炽盛型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5)肝郁气滞型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甚,或呕吐吞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减:醋柴胡、炒白芍、炒枳壳、生甘草、姜半夏、鲜生姜、元胡、炒川楝子。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吃土豆养胃治胃病的小窍门
    配方:鲜马铃薯100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鲜马铃薯洗净,用搅肉机捣烂,用洁净纱布包之挤汁;放入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当浓缩至黏稠状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搅拌,再以文火煎至成膏
    100310次观看数 2012-08-16 09:13:11
  • 冲杯红茶提神消疲又养胃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而红茶营养丰富,不仅可以提神消疲、生津清热,还有不错
    100417次观看数 2012-08-17 09:28:03
  • 养胃也要对“胃口”
    口中发苦、有异味、口干 常为肝胃郁热型。可多吃“三瓜”——苦瓜、黄瓜、丝瓜等清热泻火通便的食物。同时伴有面部痤疮者,可常食“瘦肉炒三瓜”:将50克猪肉煸炒至半熟。依次将苦瓜、丝瓜、黄瓜各10
    100546次观看数 2012-08-18 10:08:47
  • 5种吃法才不会得胃病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的起因主要与饮
    100736次观看数 2012-08-19 15:35:55
  • 胃下垂能进行剧烈运动吗?
    胃位于人的上腹部偏左 ,它的位置相对较固定。生理情况下 ,其位置常因人的体型、体位、胃内容物的充盈情况等而发生一定变化。 正常情况下,维持胃的腹膜及韧带坚强有力,胃的位置变化不致太大,仍在上
    101845次观看数 2012-09-12 15:38:02
  • 腹胀不能随意服用胃药
    引起腹胀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如进食过多或饮食习惯不良吸入大量空气,引起肠胀气而致腹胀;更多见的是病理性原因,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黏膜脱垂、幽门梗阻、肠梗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146000次观看数 2013-08-16 16: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