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大学生“晋升”为艾滋病高风险人群

艾滋病 2011-03-11 10:21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不应该仅仅把大学生划为“高风险人群”对他们进行干预,同时也应该让这些年轻人在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等问题上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怎么成了艾滋病高风险人群 过度开放的性 ...

  不应该仅仅把大学生划为“高风险人群”对他们进行干预,同时也应该让这些年轻人在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等问题上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怎么成了艾滋病高风险人群

  过度开放的性观念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因素

  2005年4月,当一个叫朱利亚的女孩向世界说出“我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时,她成为了一个“惟一”:中国艾滋病患者群体中,目前惟一有勇气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

  但是,她显然不是第一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著名艾滋病专家、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主任医师张北川告诉本报记者,早在10年前,我国大学生中就已发现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然而在很多人眼里,艾滋病却似乎依然离大学生非常遥远。正是这种“遥远”,让人们对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此前的一席话深感震惊。

  2005年7月,毛群安在清华大学组织的艾滋病与媒体报道研讨会上说,农民工和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也就是说,相对比较容易成为受害者。

  此言既出,一时之间激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论。有网友对此质疑说:“说大学生是高危人群,是一种理论推断,还是有统计数据做依据?是在高校逐一体检出来的,还是凭借各地医院提供的数字?”同样的质疑还来自于著名“防艾”专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桂希恩,他说:“在我的印象里,大学生不应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11月23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毛群安,询问“大学生是艾滋病高风险人群”这一说法的根据时,他表示非常愿意倾听对这一说法的不同意见并进行讨论。

  对大学生是否是艾滋病的高风险人群的问题,尽管不少人还存有不同看法,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性观念的日益开放,艾滋病正在成为大学生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局面是,艾滋病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据国内权威机构调查,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年增长率在30%左右。就全世界而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0%以上由性接触传播,其中超过一半是14~25岁的青少年。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较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有22%~30%的大学生有过性经历。

  更大的威胁来自于观念的改变。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艾滋病防治实验室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过度开放的性观念有可能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因素。这份2002年对湖南省内4所高校的825名本、专科在校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认可婚前性行为,超过30%的人认可有多个性伴和婚外情,16.9%的人认可商业性性行为,约10%的人认可同性爱和同性性行为。

  “大学生处于性活跃年龄,而他们处在学习阶段,加之他们大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尚不具备良好、稳固的性交往条件,所以有许多人在这一阶段会选择多性伴生活方式,进而使得他们更易受到艾滋病侵袭。”张北川说。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艾滋病病毒 能活多久
    艾滋病病毒只能寄生于人的血液中,离开了人体很容易死亡,它在外界环境中适应性很差。
    143563次观看数 2013-03-31 15:55:55
  • 了解艾滋病 远离艾滋病传染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一直以平均每年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联合国驻华机构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染病死亡的24万人,总数应该在100万人左右
    143564次观看数 2013-03-31 15:55:55
  • 世界艾滋病日的来历
    艾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最近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2005年仍有310万左右(280万到36
    143565次观看数 2013-03-31 15:55:59
  • 关于男同性恋,要如何预防艾滋病?
    一名网友最近发现他的男性朋友有同性恋倾向,就在3星期前该网友还用过他的毛巾,洗过性器官,但没有发生过任何性行为,该网友十分害怕会传染艾滋病。
    146123次观看数 2013-08-18 13:59:51
  • 爱滋病毒可潜伏至骨髓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巴洛兹.魏尔康基金会(Burroughs Wellcome Foundation)、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等机构赞助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
    146389次观看数 2013-08-24 15:38:26
  • 细胞给病毒提供藏身之所 艾滋病病毒无法
    8月17日,在《自然》杂志上刊登了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诺奖获得者大卫·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领导的研究团队的一篇文章,他们发现,艾滋病病毒会利用已感染细胞来接近健康细胞,从而实现病毒大批量传播
    146656次观看数 2013-08-30 14: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