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吸氧防晕考?只是心理暗示

先心病 2011-03-10 14:38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高压氧疗法”并非人人适合 “现在吸氧不一定得去医院,我们店里就有氧气瓶,这几天就卖了不少。”这两天,记者走访广州一些药店,发现氧气瓶又悄然俏销。 据称,每年一到高考、 ...

  “高压氧疗法”并非人人适合

  “现在吸氧不一定得去医院,我们店里就有氧气瓶,这几天就卖了不少。”这两天,记者走访广州一些药店,发现氧气瓶又悄然俏销。

  据称,每年一到高考、中考,有些考生就会 “晕考”,出现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精神不集中、睡眠不好等综合性症状,有专家认为,这是考生大脑缺氧引起的。于是,近年来一到高考试前后,各地考生“补氧”的现象时常出现。某些制氧产品迎合消费者心理鼓吹称:吸十分钟的纯氧,犹如十个小时森林浴的功效,可以活络脑细胞,让头脑清晰,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孙志佳称:这种提法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考生和家长们不要盲信。

  据孙教授介绍,往年甚至还出现过学生打呼吸兴奋剂来加快呼吸、增加氧摄入量的极端现象。记者从广州和佛山的一些医院了解到,近几年来,每到考前,甚至还有一些中学生光顾医院康复科,进高压氧舱“全身补氧”。某些医院也因适时“推销”其“高压氧疗法”,称之为“一种既无损伤,无侵害性又无毒素,能使人体增强抵抗疾病能力和消除病痛的自然疗法。”

  对此,孙教授特别提醒: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进高压氧舱,特别是有肺大泡的学生,虽然平时没任何症状,拍片甚至都查不出来,但进了高压氧舱很可能会造成肺泡破裂,引起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而针对某些报道所说的“吸氧过量会中毒”,孙教授指出,只要是通过鼻腔吸入而非全身的高压舱治疗,一般倒不会有过量甚至中毒的危险。

  化学制氧有不利杂质

  不过,这两年更多家长偏向于买几百块钱的制氧机或几十块钱的一次性氧气瓶让孩子在家里“补”。王女士的儿子马上就要中考,一个月前,她家买了一台制氧机,她告诉记者:“医院人多又杂,家里更安全,而且孩子不用出门,不影响复习。”

  进入最后的复习阶段,王女士的儿子就时断时续地在家“补氧”,他说多数时候补完后都感觉轻松,但有时刚关掉制氧机,他也会呵欠连天,感觉怪怪的。“但我们都相信,吸氧有好处。不是说孕妇吸氧,肚子里的孩子会更聪明吗?”一讲到这个道理,王女士的儿子就不再怀疑。

  对此,孙教授指出:一些家用的制氧装置用的是化学制氧,其产生的氧气纯度难以保障,完全有可能同时产生其他对身体不利的杂质。

  其实,用3升/分钟的流量通过鼻腔吸入100%纯度的氧气,到达肺部时氧的浓度一般也只有30%左右(平常空气里的氧气浓度为21%左右),还有更多的其他气体同时也被吸入。像王女士的儿子,有时吸完氧身体反应不太正常,是否同时吸入一些杂质很难说。由于个人没法检测氧气的纯度,如果非得吸的话,建议最好还是到一些正规的医疗机构。

  “晕考”:是“心缺养”而非“脑缺氧”

  “不少人以吸氧对孕妇的作用来证明考生吸氧也有根据,其实这是误解。”孙教授分析称:孕妇吸氧,那是因为她肚子里还有个孩子,使得她身体的需氧量增大。但氧气其实跟水一样,在人体里不能缺,但过多了也无法储存,因此正常学生在平常环境下呼吸就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补氧”,更别误以为“多吸点进去可留着慢慢用”。

  “学生‘晕考’每年都有,我看问题最主要是出在心理上,是心理紧张。除了极个别先天性心脏病或患有肺病的学生,普通学生完全没必要吸氧。”孙教授称,出现“晕考”现象的考生,与其说“脑缺氧”,不如说是 “心缺养”。吸氧更多是一种心理暗示,对缓解“晕考”症状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许多家长听到眼下流行什么对孩子有点好处的东西,有时不加分析,宁可信其有,迫不及待地找来给孩子试试,这也反映出当前不少家长和考生‘心急乱投医’的盲目心态。”孙教授认为,关键还是要静下心来,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减压,安然度过每一场重要的大考。

  特殊人群才需补氧

  高浓度氧不能当饭吃

  孙教授指出,部分重大手术前后的病人、到高原等地的旅游者、准妈妈们、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的中老年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氧疗。因为上述人群一旦缺氧,身体会有明显不适感。而不适的程度,则与缺氧持续的时间有很大关系。

  对于这些人群,若能及时纠正他们的缺氧状态,可以避免或减少组织器官的损伤,迅速恢复机体代谢功能。如果缺氧长期得不到纠正,细胞的损伤便难以恢复,并会导致细胞的病变。

  缺氧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

  孙教授称,缺氧与人体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比如,慢性心、脑缺氧就可能是人体在氧的吸入出了问题,比如因肺气肿、肺大泡等肺部病变,使得肺里吸不进足够的氧,无法满足心和脑这两个耗氧量大的器官而造成的;也可能是人体在氧的“运输”方面出了问题,如贫血、血管硬化的患者,无法将足够的氧气运送到大脑和心脏,也会引起慢性心、脑缺氧。

  同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心动能不全、心肌病、心律紊乱、早搏、房颤、心动过速、心动过缩等均可造成心肌细胞及全身组织器官缺氧,进而引发头昏、耳鸣、失眠、健忘、疲劳、反应迟钝、语言不畅等症状。

  有以上特殊病情的考生,就引起注意,在医学的指导下科学补氧。

  补氧并非浓度越高越好

  不少人有一种误解,以为补氧时,氧的浓度越高越好。孙教授指出,其实有研究表明:氧并非越浓越好。

  医学研究发现:在30%氧浓度的环境下,人体的体力机能、大脑智力、血液氧浓度达到最佳状态。但有的人本来没有严重疾病,却靠补高浓度的氧来保健,这是非常危险和不可取的。他称,高浓度给氧主要用于病人的急救,如呼吸、心脏骤停,但不适合长期使用,更不能当饭补。

  另外,若长时间、高浓度的氧气吸入可导致肺实质的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氧中毒病人常常表现为胸骨后有灼热感、干咳、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甚至不可逆的失明。

  预防氧中毒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但一般来说,吸氧浓度低于30%,即使长时间吸氧也不会发生副作用和危险。吸氧浓度高于50%,吸氧24小时以上,即可能发生氧中毒。

(责任编辑:秦淑)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父母怎样发现孩子有先天心?
    众所周知,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由于心脏血管发育畸形破坏了人体血液循环的正常途径,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心病。 先心病患儿早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与正常婴儿不同的异常
    82587次观看数 2011-03-10 14:44:13
  • 应激可增加妇女患心脏病风险
    纽约,9月8日(路透社医学新闻)应激引起的雌激素降低可能会增加年轻妇女的心脏病风险。 绝经前妇女高水平的雌激素被认为可防止她们患冠状动脉疾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自然下降,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82588次观看数 2011-03-10 14:44:14
  • 心理因素对心脏病有何影响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许多疾病与日俱增。其中心脏病可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疾病,它在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心理因素对心脏病的产生起着不可
    82589次观看数 2011-03-10 14:44:14
  • 专家:心血管病人秋季慎吃油炸食物
    心血管专家认为,进入秋季,气候变化多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旧疾复发或加重病情,因此要比往常更注意保养。一方面,要按时服用降压药、测量血压,另一方面要从日常饮食进行调理。 专家建议心血管病
    82590次观看数 2011-03-10 14:44:14
  • 五种富贵病袭击男子性功能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得富贵病的人多了起来,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还会引起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性欲低下等性功能障碍已是常见病症,严重影响夫妇的性生活质量。下面就五种富贵病对性功能的影响进行
    82591次观看数 2011-03-10 14:44:14
  • 孕早期营养不良易致子代心脏病
    据荷兰学者报道,母亲孕早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子代罹患冠心病。 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Tessa J。 Roseboom博士及同事搜集了在荷兰饥荒年代(
    82592次观看数 2011-03-10 14: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