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心力衰竭病人病因年龄发生显著变化

心力衰竭 2011-03-06 14:43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国医网据健康报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疾病专家戚文航教授领导研究小组,不久前对上海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400名住院的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了病因、患病率、治疗方法的演变调查,发现20年来心力 ...

      国医网据健康报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疾病专家戚文航教授领导研究小组,不久前对上海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400名住院的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了病因、患病率、治疗方法的演变调查,发现20年来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年龄、死亡率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治疗方法上的创新和提高,也有病人医学知识不断积累、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等因素。

  该研究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发病原因1980年主要是心脏瓣膜病变,如风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占47%,到了1990年和2000年分别只占24.3%和8.9%;而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29.1%上升到1990年的38.8%和2000年的50%。发病年龄随着治疗手段及疾病谱的改变而日益增高,1980年平均年龄为51.5岁,1990年平均为58.9岁,到了2000年平均年龄则为68.8岁。20年来心力衰竭住院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13.8%,九十年代为11.5%,世纪末仅为6%,20年来下降56%。

  研究小组对上述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后,认为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治疗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是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的关键。特别是近10年国际上研究进展很快,国内研究也逐步与国际接轨,使心力衰竭的疗效有所提高。比如在以往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治疗基础上,采用调节神经、体液因子的方法进行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除了医师积极有效地治疗以外,有关心力衰竭知识的普及、病人自我保健能力的增强也是降低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因素。通过20年的医学知识的宣教、灌输,许多心力衰竭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加强自我检测,如发生水肿后主动减少盐的摄入,每天测量体重,发现体重上升尽快服用利尿剂。按时进行体格检查也及早发现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使这一部分的病人得到尽早的治疗。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急性心功能不全
    【概述】 随着心功能不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关心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和临床治疗的新认识使传统概念有所改变,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
    76124次观看数 2011-03-06 14:43:34
  • 心力衰竭不可轻视
    传统概念认为,保存射血分数(EF)的心力衰竭(HF)预后相对良好,这种心衰也称作舒张性心力衰竭,但是最近的研究对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据发表在5月7日出版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则报道称,虽然这
    76125次观看数 2011-03-06 14:43:34
  • 心脏病和心衰有何关系
    有心脏病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有心衰?有很多心脏病患者搞不清这个问题。为此,笔者特意请教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高炜教授。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
    76126次观看数 2011-03-06 14:43:34
  • 心动过缓的秘密?怎样预防治疗?
    心率过缓是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博动异常变慢的病理现象。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专家介绍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144412次观看数 2013-05-23 15:07:20
  • 我院成功为一位女患者实施永久起搏器安
    2011年5月,安徽红十字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专家带领其团队为一位病重女患者成功实施了永久起搏器安置,患者现已康复出院。
    145280次观看数 2013-07-03 13:56:29
  • 心脏病患者黄梅时要当心
    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145788次观看数 2013-08-03 16: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