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HPV是宫颈癌“元凶”?

子宫癌 2011-03-05 15:20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进入21世纪,宫颈癌正在成为影响全球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寻找宫颈癌的致病病因,并希望借此提高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水平。 崎岖的寻“根”之旅 宫颈癌是仅次 ...

  进入21世纪,宫颈癌正在成为影响全球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寻找宫颈癌的致病病因,并希望借此提高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水平。

  崎岖的寻“根”之旅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妇科高发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性交后出血,下腹用力、排便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等。对于宫颈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国际医学界早已不再陌生,但是令专家们长期苦恼的是,由于早期筛查工作尚不完善,大量的宫颈癌患者往往都是在晚期被发现的,由此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机。特别是由于环境污染和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原本在妇女45~50岁左右才比较多发的宫颈癌正在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在一些经济落后、医疗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宫颈癌多年来始终呈持续高发状态。

  由于宫颈癌与性传播病毒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20世纪中期,很多科学家都开始致力于去寻找宫颈癌的致病原因。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与过早发生性行为和性生活混乱密切相关,宫颈癌大多由性传播疾病感染而引起;女性本人及其性伙伴的性伴侣数越多,受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险性越大,而宫颈癌的发生率也就越高。

  最初研究人员认为宫颈癌的发生与生理、精神、生育史、妇女卫生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却又一直无法得到明确的结论。直至1968年,才有学者提出生物因素对宫颈癌发生有直接的影响。之后,科学家开始集中于研究病毒感染因素,如单纯疱疹病毒?HSV-2 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及影响。

  随着实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推断越来越令科学家“心灰意冷”。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组与健康人群对照组抗HSV-2与CMV抗体间无显著性差异,大量的证据都认为HSV-2、CMV感染并不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直到1981年,美国科学家ZurHausenH等人通过对宫颈癌前期病变活检组织的细胞学检查分析,首先提出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opillomaVirus,HPV 的感染与宫颈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观点。此后,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实。于是,在寻找宫颈癌致病“元凶”的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更多的科学家认同了这一观点,即“HPV病毒与宫颈癌关系似乎更为密切?”

  当然,对于新的发现,科学家们不会放过,但科学需要证据。

  锁定HPV

  2001年9月6日,巴西科学家在“第19届国际乳头状瘤病毒研讨会”上公布了他们的四项子宫颈癌检测数据,数据表明测试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是检测子宫疾病和宫颈癌的最有效方法。

  哥伦比亚大学解剖病理学的副主席Richart教授首次证实:“实验证明,在杂交实验中使用HPV测试,对宫颈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检出率接近100%。”他说:“HPV病毒检测方法,为我们在宫颈癌的早期预测上提供了一种精确的标准化方法,这将使人类能更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这一重大疾病。

  此后,一份又一份的研究报告表明,HPV是引起宫颈癌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元凶”。

  HPV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能引起生殖器疣,导致宫颈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除宫颈癌外,子宫癌、肛门癌和阴茎癌等都可能由这种病毒引起。

  专家们还发现,“性”是HPV的凶器。估计30%~50%有性生活的人患有HPV感染。美国每年有550万人新被诊断患有HPV感染,其中100万人以上表现为生殖器疣。除了疣,宫颈癌和各种癌前病变的发生也是HPV感染的表现,它还能引发肛门和子宫颈发育不良等疾病。

  HPV是—个多亚型的病毒,种类不低于80余种,而与宫颈癌有关的高危型有16、18、45、56等4种,中危型有8种,低危型至少也有5种。

  其中,HPV-16是最常见的性行为传染病毒,并且在约50%的宫颈癌组织中可以找到,这些都说明了HPV-16和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PV通过性生活传播,感染后通常没有症状。在大多数国家,HPV感染非常常见。全世界妇女中,每年约有10%~15%的新感染病例。年轻的性活跃妇女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大部分妇女HPV感染期比较短,一般在8~10个月左右便可消失,但仍有大约10%~15%的35岁以上的妇女有持续感染的情况。这些持续感染HPV的妇女则成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此外,早婚早育、有流产史、性病史、拥有多名性伴侣的女性,HPV检测阳性者等都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

  对HPV研究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至今,HPV已经被确认是宫颈癌的主要“罪魁祸首”,实验结果表明约95%的宫颈癌标本中可以检出不同型别HPV的DNA。科学家相信,这一致命“元凶”的被找到,离人类最终战胜宫颈癌的时间不远了。

  早期筛查技术得到改进

  传统的宫颈癌检测技术包括巴氏涂片、醋酸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等,随着宫颈癌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学家已经有了能够早期检测宫颈癌的新技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Digene公司的检测宫颈癌的二合一试验可作为宫颈癌检测的初筛手段,它是继有50多年历史的巴氏涂片之后又一具有同样价值的检查手段。FDA同意在30岁以上妇女中使用细胞学方法检测引起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并建议做为初筛方法。

  HPV杂交捕获试验是一种更为准确的宫颈癌筛查法,以前只允许在巴氏涂片不正常的妇女中使用,不能用于初筛。传统的巴氏涂片是一种相对粗略的检查,有一定的漏诊现象。医学专家们说,当医生将巴氏涂片与HPV杂交捕获试验检测联合使用时,可以显著地增加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机会。

  这一被称为“巴氏—DNA检测”的检测试验,是将巴氏涂片与检测13种基因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结合起来,而这13种基因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并引起至少90%的宫颈癌。与巴氏涂片一样,该试验也是通过收集宫颈细胞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Kentucky大学医学中心的病理学教授Davey认为,单纯的巴氏涂片,灵敏度可能是70%或80%。选择HPV杂交捕获试验,灵敏度可能会达到85%~95%。但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灵敏度几乎达100%。

  按照美国癌症协会的初步指导原则,该试验的有效性意味着一些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妇女在3年内不必再次进行检测。由于成本较高,这种被称之为“巴氏—DNA检测”的新技术,可能不会被包含在一些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之内。但同时许多妇科肿瘤学家担心这种试验可能会在某些发现HPV阳性但并不认为有危险的妇女中产生疑惑。这种病毒感染数百万名性行为活跃的妇女,但只有一小部分超过30岁的妇女会持续感染,并可能会引起癌症。

  科学家们乐观地认为,通过早期筛查,宫颈癌将有望成为人类完全根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18岁以前有性生活的妇女易患宫颈癌
    早期宫颈癌多数无症状,或仅有类似宫颈炎症状,极易被误诊误治。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早期信号应该警惕。
    120489次观看数 2013-02-16 10:35:28
  • 宫颈癌要分期治疗
    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有三点:适度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宫颈也不例外,规范的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对于宫颈癌,一般采用手术、放疗或两者联合治疗方法。宫颈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依据是
    75059次观看数 2011-03-06 09:28:51
  • 宫颈癌的基础知识
    宫颈癌又称子宫颈癌,系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 宫颈癌在早期临床表现可无任何症状,或仅在阴道检查时,可见表浅的糜烂,或有一般慢
    75060次观看数 2011-03-06 09:28:51
  • 宫颈癌的预防及治愈
    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最常见。据统计,80年代在全世界每年新发宫颈癌为46.5万,死亡为20万以上。
    75061次观看数 2011-03-06 09:28:51
  • 宫颈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及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的情况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较大表现为大量出血,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
    75063次观看数 2011-03-06 09:28:51
  • 爱吃蛋糕类甜点的MM注意啦,多吃会导致
    很多女性都爱吃饼干、蛋糕之类的甜点,尤其是年轻女性。孰不知,这样给癌症带来了可乘之机哦。权威发布称,每周吃饼干之类的食物超过三次会导致子宫癌危险增加42%。
    146648次观看数 2013-08-30 13: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