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淡盐水外敷能防皮炎

接触性皮炎 2013-03-29 16:43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 ...

  林昕: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美容科主任。

  擅长:中医调理皮肤、中医减肥、丰胸等。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广东省电白县林女士:每到春季我就容易患春季性皮炎,脸上起很多红疹,都没有办法出门,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处理?

  林昕:对于春季性皮炎一般不太严重的,可以在家自己调理,减缓症状。首先要在煮开的水中加入少量盐,调成淡盐水,然后晾凉,放入冰箱中冷藏,待水完全冰透之后,用化妆棉蘸冰镇的淡盐水敷面,每隔一个小时敷面10分钟,这样能很有效的减轻红疹和过敏症状。其次,要注意饮食,少吃发物,就是海鲜、牛羊肉等,多吃蔬菜,也能减轻症状。如果很严重就需要去医院就诊。

小编提醒:皮炎和皮癣不可混用药



  广东省深圳市叶女士:我的皮肤属于干性,每到春季,脸上的皮肤会起皮,甚至眼角都出现细细的鱼尾纹。一般我会用补水的保湿乳液和爽肤水,但是效果甚微,上班时也要经常抹,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到底应该怎么保湿?

  林昕:对于皮肤干燥的人来说,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因为有的皮肤干燥是因为缺乏骨胶原,而有的干燥仅仅是因为缺水,相应的干燥就要补充相应的物质。所以是要对症补的。

  像您所说,皮肤很干,眼角易起皱纹,可以初步判断是缺乏骨胶原,所以应该涂抹一些富含骨胶原成分的护肤品,当然还应注意辅助吃一些食物,如猪手、百合、雪蛤、木瓜等。

小编提醒:皮肤过敏者请勿“拈花惹草”



  网友郑女士:我今年25岁,皮肤很干燥,尤其是春季易起皮,但是额头、鼻尖又经常出油脂,很影响形象,去看过医生,说我是缺水性干燥,听说还有一种是缺乏骨胶原导致皮肤干燥的,不知道这两种怎么区分?

  林昕:其实这两种很好区分,一般明显看出皮肤有油脂分泌,而且有紧绷感,这种就是缺水性干燥;如果皮肤很干,又没有油脂分泌,没有光泽,眼角出现皱纹,这种就属于缺乏骨胶原及蛋白引起的干燥。

  你应该属于缺水性干燥,重点是要给皮肤补水,使用补水的护肤品。建议你每天洗完脸后还可以做一下面部美容操。方法为:五指并拢,双掌摩擦微热后,轻轻按摩额、颧处肌肤以及鼻、耳部,持续3 ~5分钟,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坚持一段时间后面部皮肤会变得更加光洁。

  网友黄女士:我的脸部很容易长痤疮,尤其到了春天就像万物复苏一样,一下子出现很多痤疮,很痛苦,如何预防呢?

  林昕:青年人面部的痤疮虽然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春天有加重的趋势,因为春天是细菌孳生的季节。因此,易患痤疮的青年人在春天中应注意面部清洁并尽量保持精神舒畅和大便通畅,戒烟忌酒,少吃发物。

  建议你每天早晚洗脸两次,可选用深度清洁的洗面奶,用温水洗脸3~5分钟,彻底清洗去污,洗脸后可使用冰镇的淡盐水清洗杀菌,再涂抹具有杀菌清爽作用的护肤品。千万注意别用不洁的手指去挤压粉刺,以免引起感染,留下疤痕。如果已经出现了脓包,最好去医院就诊。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39健康网皮肤科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生活中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饮食疗法,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别是发病期平时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酒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
    83638次观看数 2011-03-10 16:06:12
  • 接触性皮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变态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83639次观看数 2011-03-10 16:06:12
  • 接触性皮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学认为由于禀性不耐,皮毛腠理不密,一旦接触某些物质如药物、化纤之品、花草等就会引起邪毒外侵皮肤,郁而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
    83640次观看数 2011-03-10 16:06:13
  • 接触性皮炎的几种症状
    皮疹形态常依接触物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如致敏物的常为边缘清楚,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也可发生自家过敏。
    83641次观看数 2011-03-10 16:06:13
  •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指皮肤或粘膜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后而发生的炎症反应。医学上将接触性皮炎分为原发性和变态反应性两种。
    83642次观看数 2011-03-10 16:06:13
  • 接触性皮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首先应寻找病因,脱离接触,并积极对症处理。
    83643次观看数 2011-03-10 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