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骨折 2013-03-29 15:45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系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 ...

  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故其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对于确需手术者,要充分考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量差、愈合缓慢等不同于一般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可酌情采取以下措施:①使用特殊内固定器材,如锁定加压钢板、粗螺纹的螺钉、膨胀型髓内钉、具有特殊涂层材料的器械等;②使用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材,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③采用特殊的内固定技术,如螺钉固定时穿过双侧骨皮质,增加把持力;④采用内固定强化技术,如螺钉周围使用骨水泥、膨胀器及生物材料强化;⑤骨缺损严重者,可考虑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以及生物材(骨水泥、硫酸钙等)充填;⑥视骨折的牢固程度,酌情选用外固定。外固定应可靠,有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对骨折临近关节的固定。

小编提醒: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既要遵循一般骨折术后的康复规律,又要考虑到该类患者骨质量差、内固定不牢固及骨折愈合缓慢的特点。强调早期进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

  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约85%有疼痛症状,其余15%可无症状。脊柱胸腰段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爆裂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易漏诊或误诊为腰背肌劳损。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外伤后胸背部疼痛、身高降低、脊柱侧弯或脊柱后凸、X线平片显示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椎体楔形变、双凹变形等是诊断的主要依据。骨密度测定通常采用DXA法,可以确定骨质疏松的程度。CT扫描可以确定骨折类型、椎体破坏程度以及椎管内压迫情况,MRI检查可以确定骨折是否为新鲜骨折以及显示神经压迫的状况。

  椎体爆裂骨折若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措施为卧床休息2-3周,然后支具外固定3个月。椎体爆裂骨折若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可手术行神经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及融合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若椎体压缩程度较小(高度丢失小于1/3)、疼痛不剧烈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对于椎体压缩程度明显(高度丢失大于1/3)、椎体后壁没有破坏,或为多节段骨折、疼痛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建议采取的微创手术治疗措施,可达到减轻疼痛、稳定脊椎、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和早期活动等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应在X线密切监视下进行,手术医生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手术技术规范化,避免发生骨水泥渗漏等主要并发症。对于多椎体压缩骨折,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节段。

小编提醒:骨质疏松的冶疗方法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其特点是骨折不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高、致畸致残率高、康复缓慢、病死率高。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骨折移位不明显或为嵌插骨折、或一般情况较差而无法耐受手术,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牵引(骨牵引或皮牵引)、支具固定、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和牵引重量,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手术治疗包括外固定架、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

  对股骨颈骨折,GardenⅠ、Ⅱ型骨折多采用经皮多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GardenⅢ、Ⅳ型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坏死率高,内固定疗效不确切,对年龄较大者可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至于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髋臼有无破坏而定。对高龄、全身情况较差、预期寿命不长、髋臼基本完整,可考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且高龄患者术后活动较少,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的要求,否则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包括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髓内固定系统包括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重建钉等,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锁定加压钢板(LCP)、髋部解剖钢板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者经验选择髓内或髓外固定。对于骨质量较差的患者而言,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如患者系多发伤或全身情况较差,不能承受较大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固定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不推荐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案。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为陈旧性骨折或同时伴有髋关节疾病,可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的同时,特别强调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小编提醒:教你食疗补钙


  基本骨营养补充剂,钙剂摄入可减缓骨量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吸收加剧,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摄入适量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促进骨形成,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骨质疏松性骨折源于骨质疏松症,因此采用有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必要基础。骨折后抗骨质疏松用药建议: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由于骨吸收增强,卧床和制动又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因此宜选用抑制骨吸收药物。降钙素能够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增强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对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有明显作用。早期应用降钙素既可以止痛,又能改善或防止急性骨丢失,可作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特别是椎体急性骨折时)的首选治疗药物。常规剂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与重建未见不良影响。

  2.合理使用钙剂,钙吸收主要在肠道,故钙剂补充以口服效佳。

  3.活性维生素D3不仅能够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增加骨量,降低再骨折的风险,而且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防止跌倒倾向。

  4.双膦酸盐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及骨折后患者死亡率。但有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以影响骨痂改建的质量,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制剂目前尚有争论。

  5.SERMs在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面有良好疗效,但有研究表明SERMs可增加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骨折后卧床病人慎用。有静脉栓塞病史及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久坐)禁用。

  自我预防措施有:戒烟限酒,适度控制体重,坚持日常适度肌力锻炼及全身平衡性与协调性锻炼,适当户外活动,增加日照,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预防性正确用药。

返回骨科首页 我来评两句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羟基磷灰石修复眶壁骨折
    采用羟基磷灰石材料对一位眼眶爆裂性骨折、眼球下陷的病人成功进行了骨折修复及眼球下陷矫正术。这是该院近一年来第9例接受这种手术的患者。
    81325次观看数 2011-03-10 10:26:57
  • 断指再植,如何成功抢救
    现代社会中,由机械、交通事故和其他原因引起手指断离伤呈增多趋势。手部功能极为复杂,假肢难以代替。手指伤残后,病人将不同程度失去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生活,波及家庭、社会,因而对手指断离伤应尽量行再植.
    81326次观看数 2011-03-10 10:26:58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髋臼骨折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髋部创伤,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髋骨骨折而波及髋臼,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
    81327次观看数 2011-03-10 10:26:58
  • 骨折如何治疗?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81328次观看数 2011-03-10 10:26:58
  • 骨折家庭应急处理
    骨折(fracture of bones)是指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中断。外伤引起的骨折称外伤性骨折,骨骼本身有病变因轻微损伤引起的称病理性骨折。
    81329次观看数 2011-03-10 10:26:58
  • 骨折后不能乱揉乱捏
    跌伤、摔伤造成骨折是常见的,有的人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伤部。要知道,骨折后乱揉捏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81330次观看数 2011-03-10 10:26:58